黄山寨下党旗红 ——党建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徐榜经验”

黄山寨下党旗红 ——党建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徐榜经验”
2024年06月26日 16:39 金台资讯

黄山寨地处合肥庐江南端,海拔406米,被誉为“庐南第一高峰”。走出庐南川藏线沿途“九曲十八景”之一的黄山寨,便是庐江矾山镇徐榜村。徐榜村南与枞阳县交界,东与无为县毗邻,34个自然村民组,1101户,人口3566人。乡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因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本地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加速乡村发展一直是徐榜人的梦,随着近年庐南川藏线建设项目的开工和通车,越发迫切。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新任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洪少斌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决定对村情民意“盘个点”,从村民最关心的事情着手 。

村两委成员通过入户走访和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听取群众心声。自古以来,徐榜村域内通往山顶没有成形的登山小道,群众、游客登山极为不便,村民们反响强烈。改造黄山寨风景区,是村民们久违的期盼。村民胡安胜直截了当地说,黄山寨著名风景区,同属罗河镇鲍店村和矾山镇徐榜村。山那边是“艳阳天”,旅游开发风生水起。山这边却是“阴雨天”,“老黄历年年照旧”,村官不能占着茅坑不作为。

黄山寨登山步道

村两委组织人力多次实地勘察,决定借助川藏线项目,开辟通往黄山寨山顶的登山步道600余米。项目竣工后,节假日期间游客爆满。在村民们看来,如今,新建的拾阶而上的通往山巅的金黄色步道,就是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金光大道。

改造山村,先从村民素质塑造做起

村情民意“盘点”中,许多村民对人居环境、乡村道路改善充满期待。村民黄团玉说,别的村人居环境整治都很好,本村脏乱差,路也不好,很多通往村民组的路还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出行更是头疼”。

改造人居环境,得从村民素质提升做起。村两委决定选址本地密集型最高的庙湾自然村进行中心村改造。该村落 286户,户籍人口1000余人,基础设施落后,但靠近著名景区黄山寨,发展文旅业潜力巨大。改善人居环境,改造的是部分村民陋习,谈何容易。旱厕拆除、污水池选点,有个别农户不愿意拆除自家厕所的,有阻拦施工的……为此,项目实施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专人全天候现场办公,遇到问题,随时召集“板凳会”,争取矛盾处理“不过夜”。村两委逐步摸索到一个让群众教育群众的密招:发动党员、村民代表做表率,该拆的带头拆;组织党员、村民代表、乡贤、亲友做个别村民的思想工作,乡村是熟人社会,有时“乡贤一句话顶得上村干部一席话”。

徐榜庙湾中心村一角

中心村改造期间,共拆除无功能建筑物 156处,改厕 260户,建设中心广场、邻里和睦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污水管网和两座公厕,既改善了群众卫生环境,又改善了群众业余生活。村民们高兴地说,“在家里享受城里人的感觉。”

组织起来,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

徐榜,曾称之为徐塝。丘陵地势,高塝田居多,水源不足,单块田零散、不规整,耕种条件差,因此,农户耕田收入少,农田撂荒现象比较普遍。越来越多的村民表达了对田地撂荒现象的担忧。村民黄树泽说,年轻人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留守老人已经种不动田地了,“很

多田地荒废,农民没有收入,看着怪可惜的”。为此,村两委决定,推进24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前期,村组织力量挨家挨户做工作,将田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期间遇到很多棘手问题。一是农田非粮化。胡屯村民组此前将农田都种了树,还将农田改成水塘。对此,村两委大力宣传农田非粮化违背基本农田条例的道理,将树改掉、塘填满,重新恢复基本农田。二是发动农户与承包户协商,终止农田租赁约定。三是妥善解决青苗赔偿、迁坟、旱田没水、大户拖欠租金等问题。人心齐,泰山移。经广大村民齐心协力,改造高标准农田2400多亩,提高了农户和村集体的收益。

徐榜高标准农田

“有了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础。矾山镇党委书记陶松松实地调研提出,建设适合大众化的家庭式特色民宿,达到“农房变客房、创意变生意、农品变商品”。随着庐南川藏线的开通,旅客数量日渐增加,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并带动群众发展,村两委积极开动脑筋,联系有关部门争取上级支持,发展民宿项目。一是开发何家洼民宿。阳院村民组何家洼自然村,位于黄山寨脚下,连接庐南川藏线,发展民俗条件优越。该项目投资约 2千万元,目前已经开工,预计今年10 月1日正式营业。二是开发禾旺谷民宿。通过招商引资,2022年4月引进一家民企,计划投资一千万元,选址在庐南川藏线徐榜入口处,打造特色民宿和富硒农产品展示馆。民宿业态的兴起,积聚了人气,带动了群众就业,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民宿开业2023年2月,庐南川藏线开工仪式在徐榜村举行,庐江县委书记许华为要求,乡村实事项目实施,要“统筹谋划,同步推进,要算着干、现场看、盯着办”,真正让庐南川藏线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路”、山清水秀的“风景路”、品味历史的“文化路”、兴业富民的“致富路”。

风景区登山步道建造、中心村改造、千亩高标准农田实施、民宿业态兴起,一个个乡村实事工程,在项目化党建引领下申报、立项、完成,形成的经验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树立榜样力量: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徐榜村两委可贵的地方首先在于,把群众的期盼过滤成思路,让项目实施的过程,俨然变成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民心工程。庙湾村民组组长黄团玉介绍说,在中心村改造项目中,村两委抛出“把路修好”乡村

发展的大道理,化解农户各自为政的小道理。发动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的力量,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商议着办”“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组织本村组村民现场监督,随时提出合理化建议。高标准农田项目推进中,村两委发动村民组长、有经验老农每天现场监督施工。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人居环境的改善,重塑的是乡村人文精神,修缮的是党与群众的“心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

(二)千年塝块田改造:把村民组织起来,发挥乡村建设主体作用。千年的传统小农意识禁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顽疾。24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近百家农户,上万块山塝田,废弃成片的违规树林种植,终止一家家个体承包约定,谈何容易!村老支书胡安土动情地说,“这项工作难度特别大!”不改变小农意识,就无法走上乡村建设的康庄大道。在这场攻坚战中,村两委下了三步棋:一是与树林承包户协商,讲清农田不能违规种植树木的法律道理;与农户算清一笔账,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以前每年每亩收入由300元增加到370元,提高了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与农户谈心,规模化种田,旱涝保收,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田亩丈量核实。发动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的力量,多方参与,做到核实结果无异议。三是成立工作专班组。白门村民组组长蔡大照、苍屋村民组组长蔡从政分别提出增大塘涵口以利泄洪、扩大水塘面积保证水源供应等合理化建议,改进了工程质量。人心齐,泰山移。通过千亩农田改造,让散落的“马铃薯状”的千年山塝田重新排列整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汇聚成乡村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景区山塝开道:聚焦村民反映最强烈的议题,抓住了乡村发展的动力引擎。长期以来,改变黄山寨风景区的文旅环境,群众呼声强烈,也是徐榜生态环境、文旅环境、人文环境改善的突破口。乡村发展千头万绪,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考量着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生态环境改善了,人文环境改善了,思想文化观念提升了,无疑为乡村招商引资搭建了“乡村大舞台”,民宿项目等自然榜上有名,接踵而至。

(四)流程化管理,为项目化党建赋能。党建项目化,破解了党建引领乡村建设的密码。纵观徐榜村两委的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工作,形成了一个决策民主化、实事项目化、管理流程化的简易科学的闭环。徐榜村两委把一个个项目变成工作清单,逐项分工,责任到人,具体

到组,“挂图作战”。就流程化管理而言,一是有效运筹工程时差。村两委对年度项目制定科学的时间进度表,有序排列,交叉推进。二是加强监管。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各项资金按期到位,保障了项目实施,确保资金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杜绝资金挪用和滥用。各项施工,由政府安排监理,积极发动老党员、代表参与监督。三是考核制度到位。根据县委文件,结合村实际,村两委制定专项考核制度,村每天安排专人现场办公。重点实施工程,成立专班组。更重要的是,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村两委班子,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村退休小学校长蔡海玉热情称赞道,“村干部日夜跑,不怕吃苦!” 今年下半年,一条连接国道通往徐榜村的“双徐路”即将通车,成为徐榜联系外界的交通主干道,成为徐榜人实现和美乡村、建设大美庐江的希翼。

(长三角三省一市党校联合调研组:中共安徽省庐江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邢意东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特聘研究员、上海市金山区政研会会长郜工农,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部副主任、副教授仲帅,中共江苏省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海鹏、中共安徽省庐江县委党校教育长侯广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