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龙泉驿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让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活”起来、“兴”起来、“热”起来,龙泉驿区积极探索创新创造、文旅融合、内外联动等多种途径,努力让非遗走进生活,融入时代。从客家舞龙表演到洛带古镇的客家山歌,再到柏合街道的草编工艺,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纽带。
目前,龙泉驿区拥有非遗项目45项,传承人37位,并建立非遗工坊、研学基地等平台,让非遗走进社区、校园,融入百姓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
创新创造让非遗“活”起来
在龙泉驿,非遗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客家龙舞于2009年纳入四川省第一批(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洛带的客家龙舞以“刘家龙”最负盛名。刘氏家族的先祖们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来到洛带,也已有近300多年的历史。
据龙泉驿区档案局(馆)副研究馆员胡开全介绍,刘家龙舞属于家族内部传承,因此,保存了较多中国古代舞龙最原汁原味的程序和古朴仪式。
最初龙舞只在春节期间表演,代表着热闹团圆,同时也彰显龙舞家族的家族气势及其威严。但洛带素来就有舞水龙祈雨的传统,古时众人用八角井之水泼洒水龙求雨,以求渡过当年的干旱。后来水渠的引入解决了水荒,但舞水龙保留了下来并演化成水龙节。客家人以舞水龙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如今,龙泉驿将舞龙传统与现代文旅相结合,创新性地将其转化为一项旅游文化产品。夏季的洛带古镇,水龙节成为一项消暑娱乐的活动。游客们不仅能够观赏龙舞,也能参与其中,打水仗寻求清凉,玩得不亦乐乎。到了冬季,伴随着声乐和舞美,一条条火龙在夜空中翻腾起舞,构成了一幅“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的绝美画卷,让人享受着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文旅融合让非遗“兴”起来
“哥打竹板妹弹琴,今日洛带喜盈盈。”在洛带古镇,悠扬的客家山歌与古镇的石板路、青砖瓦房相得益彰,成为洛带独特的非遗文化符号。
山歌队用嘹亮婉转的歌声,让游客在体验中学习客家话,了解客家文化,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洛带古镇有着“西部客家第一镇”的美誉,洛带古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兴”起来提供了机遇。
在节假日走进洛带古镇,身穿客家服装的客家山歌队用着嘹亮婉转的歌声从上场口“踩”到下场口,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和古镇的新招牌。2019年,洛带古镇成立客家山歌协会,在第三代传承人赵文义的组织下,目前协会拥有学员30名。每逢节假日,客家山歌队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古镇的旅游活动中,成为展示洛带客家山歌的重要窗口。
“游客可以听我们唱歌学习客家话,了解客家文化。”赵文义介绍,客家山歌朗朗上口,节假日期间游客众多,他们在表演时注重与游客的互动,让游客参与到表演中,学习客家话。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客家山歌也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融合现代音乐元素,编排新的客家山歌曲目,使客家山歌更加符合当代审美。
同时,洛带古镇对客家山歌的发展给予了支持。据赵文义介绍,洛带古镇会定期举办客家山歌培训课程,创建新媒体官方账号使得客家山歌的传承更具时代性,更加活跃。
内外联动让非遗“热”起来
“到柏合寺取草帽!”这句脍炙人口的歇后语反映当年柏合草编的辉煌历史。早在民国之初就已经十分兴盛,成为成都等地商家争相收购的热门商品。20世纪80-90年代,柏合草帽及工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年产草帽800余万顶,产品远销海内外。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草编生产所需的原料日益减少,性价比更高的工业制品逐渐取代了传统草帽,年轻人不愿学习,传承人断代……传统的草编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既然传统卖草帽的形式走不通,那就另辟蹊径,从“卖草帽”转为“卖体验”: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让人们从活生生的实践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在当地政府和柏合街道梨花街社区的支持和探索下,如今的柏合草编探索出非遗与体验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对内创新草编产品、对外发展“非遗+研学”品牌,内外联动。
谁说草编只能做草帽?草编工坊展示厅里,半个人高的大熊猫格外显眼。草编第四代传承人陈秀英对此颇为自豪:“这是我和工坊的嬢嬢们一起编了一个多月,一点一点缝起来的。”陈秀英带领嬢嬢们研发出了上百个品类,如今的草编工坊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草编作品,有各式各样的背包、箩筐、挂件、扇子,还有惟妙惟肖的冰墩墩、米奇等结合现代的主题系列作品,传统草编制品逐渐向追求美观的工艺品转型。
同时,“非遗+研学”成为柏合草编传承和发展的新起点。柏合街道梨花街社区党委书记方璐介绍,如今的柏合草编积极推广“乐研梨花”研学品牌,推动传统草编从售卖产品向售卖体验转型。“目前我们与柏合学校、棕北中学、双流棠湖实验中学等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草编产品,探索‘社区+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
龙泉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活跃在当代生活中的文化力量,它们在每一次的展示、教学、体验中,都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从客家龙舞的气势磅礴到洛带客家山歌的悠扬婉转,再到柏合草编的巧夺天工,龙泉驿的非遗文化不仅在创新中得到新生,更在体验经济的推动下,打通了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的连接。在这里,非遗不仅活了起来,更火了起来,成为了龙泉驿乃至巴蜀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凡、实习生谢婷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