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方桌,一个工具箱……11月10日上午8时30分,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正创上品家苑小区,79岁的姚文正与一群学生为附近的居民免费维修电器。此后的3个小时里,一件件几近“退休”的旧电器,又经他们之手重新“上岗”。
姚文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退休副教授,而这些学生来自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自打1989年义务给群众维修家电起,姚文正已坚持了35年。其间,有上千名学生加入他的队伍。
而在老人的眼里,这一切都是“小事”。
1989年3月5日的一场学雷锋活动上,姚文正和几位教师带着学员在安徽大剧院设点为群众义务修理家电。从此,一个把学生们组织起来学习家电维修的想法心中萌生。
此后,姚文正自掏腰包购买工具和电子元件,开辟了“电学第二课堂”,每周两晚为学生义务传授家电维修技术。学校20名学生成立无线电爱好者小组,并开展为民服务义务修家电活动。
“我们制定了三条守则:修理不收费,不抽群众一根烟,不喝一杯茶;维修的过程中损坏的元件自己赔;坏了的器件归还群众,不带回。”姚文正说,白天学生们上课,他就一个人在维修站里忙。
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维修站的牌子上,老百姓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就上门服务。
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他正和家人吃着年夜饭,突然接到群众电话,说电视机坏了。接完电话,姚文正放下碗筷就走,“人家电视坏了,晚上看不了春晚,肯定着急,我得早点帮人修好。”
35年里,“学雷锋家电维修站”走出了3000多名学生。
2005年,姚文正退休。但他更忙了:白天免费维修电器,晚上义务给学生们教授《电子技术工艺》《家电维修》等课程,每年上课约有500课时,一直持续到现在。
次年,他的“电学第二课堂”更名为“能力夜校”,“学雷锋家电维修站”成为“ 能力夜校”的基地。
随着技术的发展,“能力夜校”也因势而变,相应侧重了电路分析、单片机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训学员在机器人、电子设计、智能车大赛等各种活动中去发挥技能,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能力夜校’教学从一开始就以‘做’为主,执行‘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实践成才’的教学理念。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理念是有效的。”姚文正这样总结道。
据悉,姚文正曾获得合肥市“最美志愿者”和“合肥好人”等荣誉。“有人曾经问我,作为大学副教授,修理电器是不是大材小用。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人活着,就该为社会多干点工作,为他人多做点善事,平常人做平凡事,价值犹存。”姚文正如是说。
在他的认知里,生命被区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我现在能够继续为人民群众办事,就是有效生命。”退休在他看来,不是一个宣告终点的词,不“退”也不“休”的他,没有“按停”义务服务的钟。
“我最在乎的是自己还能‘有用’几年,还能做多少事情,把自己的‘有效生命’延长多久。”说着这话时,姚文正将万用表的两个表笔放在一段线路的两端,指针则迅速摆动,这也意味着又一件家电在其手中“活”了过来。(陶伟 、王海燕、刘亚萍)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