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面向10岁以上青少年,打造全媒体科学启蒙图书馆
尽可能多采用孩子提出的“为什么”
预计2027年底前总体面世,智能问答科普平台同步启动建设
昨天,《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会在上海世纪出版园举行,会议室一侧的长桌上,摆着从1961年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开始的历版图书,越到后面,阵容越庞大,盲文版、少数民族语版、外文版,绘本、杂志……一张泛黄的《解放日报》被放在镜框里。这是196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头版,刊载报道《少年儿童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通俗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大受欢迎》。
60多年过去,作为“共和国明天的一块科学基石”、中国科普经典品牌,《十万个为什么》先后出版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近2亿册,围绕《十万个为什么》的版权输出扩大了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海内外影响力。
与2013年推出的《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相隔逾10年,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要做成一套什么样的书?
解释提出“为什么”的原因
“第一次读《十万个为什么》,我18岁,深深体会到这套书的价值,现在我81岁了,还有幸担任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编委,深感机遇与挑战并存。”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说,在AI、大模型似乎“无所不知”的今天,一线科学家创作的“元科普”作品依然有独特的价值。
“元科普”是卞毓麟提出的概念,指工作在某一科研领域第一线的领军人物或团队生产的科普作品,这类作品是对本领域科学前沿的清晰阐释,对知识由来的系统梳理,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理性展望,以及科学家亲身沉浸其中的独特感悟。“科普好比一棵大树,‘元科普’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或者说,它是源自科学前沿团队的一股‘科学之泉’。”
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总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生理学家韩启德继续担任新版总主编,潘建伟、施一公、周忠和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执行主编,百余位两院院士担任编委。
“《十万个为什么》不是百科全书,也不是教科书,不可能包罗万象,不能企图涵盖所有科学领域,选取的‘为什么’,应该是最核心、最反映基本规律、最适合举一反三、最贴近生活、最符合青少年心理和兴趣的。”韩启德说,过去历版《十万个为什么》多由科学家提出“为什么”,新版本要加强解释“提出这些‘为什么’的原因”,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能力,尽可能多采用青少年提出的“为什么”。在他看来,新版之新,不仅在于知识的更新,更在于问题导向和传播方式的更新。“在内容上,要突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要把新时代我国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反映出来,把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事迹反映出来,把中国科学家精神反映出来;在传播方式上,要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创新,借助新媒体、人工智能技术,使青少年获得更为立体、互动的阅读体验,要采用当前各种传播方式,加强科学家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达到提高全社会科学素养的目的。”
“《十万个为什么》要点燃和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勇于、善于提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李大潜担任第六版数学分科的主编,他表示,“《十万个为什么》的每一版都要体现发展和进步,体现这一品牌的优势。”
出版体量超过100个分册
据介绍,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将面向10岁以上的青少年,在全面更新基础学科相关知识的同时,采用“专题化”形式组织各分册内容,根据学科融合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架构融会贯通,并融合多种媒体形态,构建多元开放的知识体系,打造“中国少年儿童必备的全媒体科学启蒙图书馆”。预计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将于2027年底前总体面世,出版体量超过100个分册。
“十万个为什么”智能问答科普平台将与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同步启动建设。这一专门面向少年儿童提供知识服务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将作为陪伴机器人、智能手表、故事机、学习机等儿童智能终端的“大脑”,提供即时知识问答服务。(记者 施晨露)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