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在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川南幼儿师专)承担的2024年四川省教师培训遴选项目——民族地区幼儿园(幼教点)教龄3-8年骨干教师(含一村一幼骨干辅导员)培训工作持续开展,培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助力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
此次培训分为前期诊断、集中培训、训后跟踪3个阶段,参训学员共计99人。集中培训结束后,为进一步提升培训实效性,促进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2024年11月下旬,川南幼儿师专组建四个专家团队,分别前往甘孜、阿坝、凉山、乐山和绵阳五个市州开展训后跟踪指导工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践探索,这些跟踪指导有效推动了培训成果的转化,圆满完成了此次培训任务,并为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精准聚焦:深入调研,定制个性化指导方案
训后跟踪指导工作伊始,由川南幼儿师专党委书记段永清,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达军,项目首席专家牟洪贵教授,儿童早期发展学院副院长冯丽教授,学前理论教研室主任黄琼慧教授等老师牵头组建的指导团队,分别前往甘孜、阿坝、凉山、乐山、绵阳等地区,与参训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摩、访谈等多种方式,指导团队精准把脉学员在返岗后的工作困惑与职业发展需求,并逐一解疑释惑。
基于调研结果,专家团队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涵盖课程设计、活动组织、家园共育、自主游戏、课题研究、数字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助力学员提升保教知识与能力。在甘孜州燕子沟镇幼儿园,黄琼慧指导学员从幼儿感兴趣的食育课程入手,设计园本课程;在西昌市蓝天幼儿园余堡分园,冯丽围绕 “自主游戏支持的策略与技巧”展开指导,帮助学员更好地组织自主游戏活动。副校长王雪媛教授针对几所幼儿园所提的数字化技术对教学质量影响问题,分别从怎样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为教学手段、提升工作效率的方式以及教师内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
“目前,部分民族地区学员所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依然欠发达。要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现场指导就是我们帮助学员解决问题、促进其成长的最佳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训后跟踪的种子作用、桥梁作用和使者作用。”李达军说。
创新模式:多元手段,构建全方位指导网络
项目组积极创新训后跟踪指导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以面见点,点面结合,为学员及其所在幼儿园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在线上,项目组依托教师发展数字化平台,定期推送优质案例、专家讲座视频、教育科研资料等资源,供学员自主学习与反思;同时,组织开展线上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在线解答学员及幼儿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员之间、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对于网络信号较差的学员,专家团队提供了离线教学资源包,以便学员随时自主学习。在线下,专家团队深入学员所在的园所,通过现场观摩区域游戏与教育活动、组织评课议课、开展专题研讨、指导科研工作等形式,帮助学员及幼儿园将培训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在跟踪指导过程中,李达军带队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民族地区教师活动设计能力提升、混龄班的带班与组织等重点。据此,川南幼儿师专附属幼儿园对凉山州越西县大花乡幼儿园开展一对一远程线上协助,包括提供真实教学视频、组织线上教师研讨会、参与幼儿园课程共建等。在阿坝州汶川县第一幼儿园,专家团队对学员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现场观摩,并与幼儿园教师开展了深入研讨。专家们从活动目标、方法、准备、过程及延伸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点评,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同时,项目组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在部分地区设立了训后跟踪指导工作站,为学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和交流平台,确保了指导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学员们表示:“专家的指导让我豁然开朗,帮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并明确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应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牟洪贵表示:“训后跟踪指导工作站的设立,是我们培训体系中极为关键一环。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培训课堂与教学实践,让学员们在训后的日常教学中仍能获得及时且精准的指导。我们深入教学现场观摩研讨、给出详细点评建议,这些努力都需要训后指导来巩固与深化。”
彰显特色:融合创新,推动幼儿教育质量提升
“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具有其独特性。在对参训学员和幼儿园进行回访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将时代需求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突出园所特色优势。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也能促进高质量教学成果的产出。”段永清说。
在各类活动的观摩与指导过程中,专家团队特别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将民族文化元素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并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学员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将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探索适合民族地区幼儿特点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成果。在冕宁县幼儿园,专家团队在幼儿园园长赵颖的带领下观摩了幼儿园综合活动《彝海情深》。活动中,教师巧妙融入“彝海结盟”历史元素和当地民族歌舞、手工艺等文化元素,引导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专家们对活动进行细致点评,并就如何更好地将民族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结合提出建议。
参训学员反馈,“专家的指导让我明白,民族文化不是简单的表演和展示,而是要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黄琼慧表示,“幼儿园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凝练丰富的教学成果,要突出本园本地特色,要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
经验成效:成果转化,助力民族地区幼教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训后跟踪指导工作,项目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学员们在保教知识与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当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同时,训后跟踪指导工作也为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段永清表示,“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关乎着民族地区孩子们的未来与希望。我们开展的训后跟踪指导工作,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坚守,是对民族地区教育振兴责任的担当。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训后跟踪指导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所承担项目工作的供给侧改革,聚焦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难点,深度服务新时代民族地区幼教事业发展与变革。(黄俊超、张娜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