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四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眉山市彭山区“四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5年01月07日 19:59 金台资讯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眉山市彭山区严格按照普查方案,组建专业队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细致的复查与登记,力求摸清文物家底,守护历史记忆,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18处(完成率100%),“四普”系统信息录入61条。掌握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16条,现场调查7处。专项调查葛藤山汉墓群核实墓墩54处,江口崖墓调查核实2000余座,新发现窑址3处。

据悉,自2024年5月17日起,彭山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开展“四普”相关系列专项调查工作。系列工作主要包括窑业遗址专项调查、矿冶遗址专项调查及葛藤山汉墓群专项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工作以‘三普’资料为基础,主要针对彭山区辖区内已登记公布的重要窑业遗址,如彭山陶窑遗址,包括上瓦子堆、中瓦子堆、下瓦子堆及青岗嘴4个地点,以及位于武阳故城遗址内的东窑包及西窑包2个地点,葛藤山汉墓群遗址及临近区域,彭山区境内潜在的、未被发现的古代矿冶遗存。”彭山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查主要围绕遗址保存状况、分布范围、生产规模、大致年代等问题开展,重点记录采集遗址位置坐标、分布情况、周围环境、保存现状、产出遗物等基础信息和标本。

通过此次专项调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彭山区窑业、矿冶等遗址及葛藤山汉墓群现状信息,同时也为普查人员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为下一步全面深入调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江口崖墓专项调查工作中,工作组采用全覆盖式区域系统调查法、拉网式踏查、重点区域钻探和实地走访等多种调查方法,力求系统、全面获取江口崖墓一手考古资料。截至2024年11月底,已顺利完成江渎崖墓群、寨子山崖墓群、长山埂崖墓群、高家沟崖墓群、打鱼沟崖墓群、油坊沟崖墓群、豆芽坊沟崖墓群、盐井沟崖墓群及周边部分区域的系统调查工作。涉及面积约13平方千米,共调查崖墓两千余座。

本次调查发现多种形制崖墓,部分崖墓群雕刻纹饰较多,图案种类丰富,有斗拱、阙、胜、鱼、羊、人物形象等多种主题雕刻。同时还发现“元和三年”题刻一则,该题记计70余字,雕刻于长山埂崖墓群的一墓主室,为目前彭山崖墓所发现字数最多的一处。同时,本次调查所获文字、点位等数据信息均利用数字化技术及时记录、存储,并使用GPS技术记录崖墓空间位置,初步建立江口崖墓数据库。

在矿冶遗址调查中,工作组在武阳故城遗址内及城外1公里范围内以地表踏查及磁法勘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开展。地表踏查中发现大量汉晋时期的瓦片、砖、陶片等建筑生活用具,与2010-2011年调查发现的遗物年代、器型相近,尚未发现明确的冶炼遗存。磁法勘探共计5段路线,磁测效果显示无明显冶炼遗存相关异常。

“虽然此次调查暂未发现矿冶遗存,但2017年在武阳故城遗址城内中部探沟汉代至六朝时期的地层中发现有疑似炉渣,经SEM-EDS分析后初步判断为炒钢渣。因此,计划2025年继续扩大调查范围,在武阳城外靠近岷江一侧继续开展系统的矿冶遗址调查。”矿冶遗址调查组负责人表示。

在窑业遗址调查中,工作组除了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武阳城东窑包、武阳城西窑包、上瓦子堆窑址、中瓦子堆窑址、下瓦子堆窑址、青杠嘴窑址等文物点位开展调查复核外,还开展了大量新的工作,新发现3处窑址点,分别为河堤窑址、气死洞窑址、瓦渣田窑址。

通过本次专项调查,进一步确定了彭山地区原有窑址的分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新的遗址点。随后对采集标本的分析整理,基本确定了武阳窑为本地区年代最早窑址,其年代约隋至初唐。

“彭山陶窑应当是沿岷江分布的一片窑业产区,且发现唐代瓷窑窑业中心有从县城沿河向山地移动的规律。”窑业遗址调查组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调查,对于彭山地区窑址分布、窑业体系、工艺技术等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了解唐代四川青瓷生产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普查任重道远,道阻且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彭山区四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秉承科学严谨、高效有序的原则,积极协调对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后勤保障,确保普查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按期完成,为推动全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马诗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