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神通广大,谁干得赢催收?

论神通广大,谁干得赢催收?
2018年12月08日 11:48 查网信

这些年,看着国家经济搞上来,看着金融体系起高楼。随之而来的是“贷款”这个词被拱上热门位置,先消费后还款,大到买车买房,小到生活消费,“我用明天过今天”,“挪明天的钱消今天的费”。超前消费观念已越来越深植人心,贷款都快变成人人拥有的标配了。

俗话说的好,有因必有果,有借就有还。需求衍生市场,贷款有了,接着还款就有了,有的按期还款,有的不能及时还款导致逾期,于是催收就应运而生了。

催收手法五花八门,有礼貌提醒式的,也有紧贴不放式的,当然也有暴力骚扰式的。今天查网信(直接搜索公众号“查网信”)要聊的就是当下的热门话题,神通广大界的扛霸子——贷款催收。

一些贷友反应,催收的同志们不知为啥,自己不管怎么绞尽脑汁,他们总有办法联系上跟自己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以此来施以压力,督促自己尽早还款。这些人可以是前女友,前妻,曾经打过架老死不相往来的远方亲戚,八百年不联系的小学同学,甚至还可以是刚换新工作所在公司的上司,借款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信息都能被挖掘出来。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还有催收帮借款人找到了亲生爸妈。难道真是大家调侃的那样,“只要你是催收,世界都是你的”?

所有借款人在借款时都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些资料就是作为催缴欠款的信息依据。尤其是逾期用户,这些用户的资料多少存在一些不真实的信息,逾期时间越长信息就越不完善。对于催收人员来说,欠款人的每条消息都至关重要,都影响着欠款能否被追回!所以他们会循着这些借款人留下的信息顺藤摸瓜去寻找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1、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的信息乃至隐私都变得逐渐透明化。网络网络,可能已经网罗了我们的所有或部分资料。催收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输入借款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查看这些借款人是否在网上曾发布过信息(比如求职,应聘,转让等)。

2、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会留下自己的通讯录信息,催收人员以借款人朋友身份联系这些人,使其放下戒心,一次获得借款人更多的个人信息。(比如家庭状况,现住地址,收入能力,现在的联系方式等等)。

3、现在几乎人人都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社交账号,如微信,QQ,支付宝,微博等等,这些账号多用手机号码注册,且这些社交账号上展示的多是借款人的生活日常或工作信息,催收人员从这个渠道很容易获取到借款人更多的个人信息。

所以说,催收为了讨债,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借款人更换手机号码躲债的方式,也只不过能获得一时的“安宁”,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躲过催收。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对于借款人来说,正面解决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那么,催收哪些途径可以取得借款人信息呢?欢迎大家与查网信(直接搜索公众号“查网信”,随时随地关注自己的征信数据)一起探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