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都市圈未来将面临着什么?

济南都市圈未来将面临着什么?
2020年11月12日 00:00 ET财经观察

前 言

9月25日,山东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济青“国中”之争划上了句号,避免了强邻环伺局面下的兄弟内斗。

10月27日,济泰高速正式通车,济南到泰安最短21分钟到达,济泰一体化按下快进键,从一“撇”到“人”字,再到稳如泰山的“三角形”,一个强力“内核”在山东腹地成型。

11月8日,《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出炉,纵然是在强力对手郑州的地盘上发布,济南依旧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黑马”,金融中心排名上升5名、贸易中心上升7名、医疗中心上升4名,信息中心上升8名。

在各种争议中,济南用实际成效回应了“步步紧逼”的外部竞争。

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西有中原城市群,山东很多区域已被“瓜分殆尽”。德州跟了北方大哥,菏泽、聊城和郑州秋波暗送,就连徐州都市圈,都把鲁南划了进去。

在新的区域竞争格局下,没有“大哥”的山东真的很受伤。

既然济青“国中”之争已经定调,做强做大济南这个“大哥”,是山东的必然选择。至于做大的方式,郑州、西安、合肥,这些“中心”城市哪个不是“人造”的?

事实上,提升济南都市圈的等级和辐射力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夹在泰山与黄河之间的济南不光要南进,拓展城市空间,更要在“黄河时代”与黄河流域另外两座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和西安,形成相抗衡的经济腹地和腾挪空间,这样才能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下,扛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这种情况下,济泰一体化这个“核心内圈”要火力全开,全速推进。

毕竟,留给济南争夺国家中心城市的时间不多了。

作为潜力型都市圈的济南,必须先做强中心城市

今年5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华夏幸福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都市圈扩张潜力报告》,从经济扩张、产业扩张、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扩张和交通便利等5个维度12个二级指标和近40个三级指标,对全国30个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进行了综合测评,北上广深为成熟型;杭州、郑州、南京、长沙、成都、重庆、武汉、西安为扩张型;济南、青岛以及福州、合肥、贵阳、太原、宁波、南昌、厦门、贵州11个城市等为潜力型都市圈。

深圳特区40周年庆祝大会前夕,广州地铁将22号线延伸到东莞、深圳,形成一条史无前例的广深地铁。正在研究的广深磁悬浮列车方案,时速高达600公里,一旦建成,广深之间将15分钟达。

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双城经济圈进入提速阶段,离国家战略的“第四极”越来越近。

这是成熟型和扩张型都市圈的一些最新动向。对于11座潜力型都市圈,研究报告指出,首先要做强中心城市,来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吸引力。

这份研究报告指出,以省会为中心城市的都市圈,由于行政或历史原因,公共资源富集度高,比如在医疗、教育资源上。对于济南、青岛这样的都市圈,周边面临其他都市圈挤压和竞争,需要在更大空间范围进行都市圈之间的合作,这需要政府从规划、体制机制搭建等各个领域进行布局。

一个都市圈面临周边都市圈挤压,这是发展新常态,也使区域竞争的博弈日趋激烈,更需要都市圈中的各个层级的城市在这种新的竞合关系中身段灵活地腾挪。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在跨省“吸虹”鲁西南

距离济南不到500公里的郑州,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也是黄河流域内陆区域国家中心城市。9月3日,《2020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对外公布。这个工作要点的最大亮点,就是“团战思维”。占据全省8.7%面积,聚焦河南省近20%人口和超过30%经济总量的郑州都市圈,在2020要发挥好团战优势。郑州要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五市联合抓好“一体系五工程”, 通过交通网络、产业链互补、城市资源共享,围绕中心城市培养都市圈,才可能形成类似大湾区,长三角等连片成熟都市区。

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过去,一个城市仅靠聚焦主业就能一枝独秀。如今面向双循环发展格局,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很大程度取决于它所在区域的整体能级。

作为强省会城市的样板,2019年,郑州市GDP为11589.7亿元,与青岛只差一个身位。这150亿差距曾在今年4月引发了“未来谁将是北方第三城”之争。这一年,郑州市净流入人口达到了46万。2019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后,郑州以团战思维应对新格局,目的就是增强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力。

在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菏泽和聊城作为外围支撑城市,被纳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而在山东省的战略规划中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菏泽是鲁西崛起的高地,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中原炼化基地的概念浮出水面。规划显示,东明石化1200万吨扩能项目列入国务院批复中,这个规划指出,要逐步形成以郑州、洛阳、菏泽(东明)为中心的油品输送网络。

这是东明石化以产业优势分享中原城市群发展红利的一个机会。不过这个大项目至今还停留在规划上,但新趋势势不可挡,那就是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扩张将带来新的产业机会,导致资源要素跨省流动,产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放大。这种流动将带来人才、资本、税收、基建等方面提升,进而对当地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这将极大地影响到区域竞争格局。

去年亚洲博鳌论坛上,北师大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在“中国区域发展的都市圈时代分论坛”上说,由于各城市都在一定的行政区域里面,造成每一个城市都在为自己的城市发展来定位,行政格局导致大城市发展具有“虹吸效应”。都市圈发展应该突破行政区域,应该是一个系统思维,就是一个大城市通过圈层向外围扩散,一是人口的都市圈化,二是就业通勤的都市圈化;三是城市圈层的扩张是随着廊道或者轴带向外扩张的,这带有深刻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背景;四是产业联系的都市圈化,按照价值链的分布,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

理论上是通的,但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被“吸虹”还不如融入区域发展,扩大都市圈圈层的范围以及辐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理解,济南市为什么急切地加入黄河“新合唱”,角逐国家中心城市的深意了。

扩张“济南都市圈”是当务之急,否则还将面临江苏省徐州都市圈的“吸虹”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落地。随着中国第五个重大国家战略落地,济南在角逐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从来没有离目标这么近过。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下,济南市提出了要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城市,作为国家战略节点支撑城市。

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TOP20/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201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排名前十城市,已无一家北方城市上榜,南北差距越发明显。从打造京沪经济轴北方重要隆起带、促进南北区域高质量平衡发展的层面来看,国家尤其需要一个战略支点连接南北方,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和沿黄中心城市,济南区位优势明显,资源辐射带动能力强,高铁直达城市数量全国排名第二,济南如何成为黄河全流域高端产业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对外开放合作桥头堡?核心标志就是增强对山东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带动山东中西部发展。

随着济泰高速公路通车,贯穿泰安东部的济枣高铁年内动工,济南在东南方向将有京沪高铁、济莱高铁、济枣高铁三条高铁,济南周边高铁密度进一步增强。济枣高铁深入山东腹地,通过经济发展对慢半拍的区域,对中部泰安、济宁、枣庄的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三条高铁分兵南下,将有效改善济南东南方向的交通状况和经济联系,也将使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将实现更紧密连接。

在山东省强力支持下,从产业上讲,目前济南市聚集了多家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山东重工今年营收有望破5000亿,重组后的山东高速资产超过万亿,这些巨无霸企业对提升济南的城市能级起到巨大作用。

从地理空间上看,2018年1月,济南明确“北跨战略”;2019年1月莱芜正式并入济南;2019年3月出台的《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8-2050)》中,济南“1+6”都市圈包含了两个圈层,一个是以济南为中心,70公里为半径的紧密圈层,囊括了济泰一体化;一个以150公里为半径的辐射圈层的城镇布局,囊括了聊城、德州、曲阜、滨州、淄博。

新的发展格局中,当务之急要把济南都市圈的框架搭起来。在这个版图下,济泰一体化这个半径70公里的内圈首先要完成交通闭环。

距离山东最近的江苏城市徐州,正在规划建设徐州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背后依仗的是黄淮海经济区,以徐州市为中心的黄淮海经济区,地跨苏鲁豫皖四省,包括山东的枣庄和济宁市的微山县,涉及人口3188万。而徐州都市圈和郑州都市圈,最大的优势是便捷的交通网络。这个时候,建设济南都市圈交通必然成为先行军。

都市圈层竞争激烈,淄博、德州如何入圈?

新的发展格局下,各个城市如何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发展定位,这是各大都市圈内的次中心城市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这两天十九届五中国全会正在北京召开,商讨审定十四五规划。在这个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各城市频频邀请来自国家部委、各大高校及机构的各类智库,为本地区未来发展找准定位。

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

10月18日,淄博举行了新经济发展大会,淄博成为继厦门和成都之后,国内第三个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的城市。在淄博寻找转型新航道的过程中,民间智库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身影隐现其间。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在大会上说,淄博是一个为了发展敢于创新、敢于变革、敢下本钱的城市。面对新经济发展风口,每一座城市,每一名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有新的发展机会。不少网友在流传甚广的江敦涛大会演讲稿中留言,“积极融入省会都市圈,加紧济淄协同发展是淄博进步的一大法宝“。

一周前,德州市长杨洪涛面对面与国研智库和相关部委的11位专家进行了思想突围风暴。处在“三圈”交汇处的德州,机遇有多少挑战就有多少。就像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在调研中直言:“德州被几个圈都圈进去了,被圈进入是好事,但也要防止被这几个圈甩出来。”

如何把一体化的战略机遇转变为发展机遇?南京都市圈一体化走出了新意。在南京都市圈的跨市、跨省发展中,轨道交通先行先试,比如安徽马鞍山和南京的宁马城际轨道交通。宁马城际铁路全场65.6公里,其中马鞍山段27.49公里,宁马城际直通南京市区,在中华门与1号线、8号线和18号线进行换乘。马鞍山通过宁马城际的捆绑报批,顺利实现了市内南北轨道交通纵贯线的建设,这条轨交线实际上也是马鞍山轨道交通1号线。同样,安徽滁州用类似手法换来了项目获批。随着南京地铁招标公开上网,宁滁城际南京段正式启动,未来滁州市区将可以通过城际线直通南京北站。

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协同互补的深度上,广深的探索走在前列

尾 声

做强济南,不代表要削弱兄弟城市。成都、武汉、郑州“虹吸”全省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重视。

无论是顶层规划还是具体落地,都市圈的思维也许更适合当下中心城市的建设模式。

无论哪种方式,通过构建一个强力内核,带动圈层发展都是必然。

更值得思考的是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激烈的“吸血”和“失血”?如何在一体化思维中找到能给各方带来多赢的利益共同点,探求协同互补的深度,产生更多化学反应?这考验着都市圈内每个城市的智慧,而不仅仅是济南这个核心。

济泰一体化下一步怎么走?济淄一体化怎么破题?济南都市圈怎么撑起促进南北区域高质量平衡发展的大担当?

在这股一体化大潮中,北方的山东不妨向南看,看看中国最成熟的都市圈广深同城化怎么做的。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