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中的整数点位真的重要吗?

指数中的整数点位真的重要吗?
2022年05月06日 14:25 11506机器人网

投资者经常看到这样一类说法,比如“3000点是整数关口所以不会跌破”或“3000点是支撑位所以会有反弹”又或“3000点是压力位所以会有回落”。那事实果真如此吗?

将时间回拨至2022年3月16日,上证综指在经历了前几日的弱势之后,在3月16日一度走弱至最低点3023.3,而下午一度从3023.3大幅反弹近3%。3023.3距离3000点比较近,看似“3000点是整数关口所以不会跌破”好像是对的。然而3月16日下午的大幅反弹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当日临近中午,新闻公布了中午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会会议的内容,会议上高层领导释放了非常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对当时市场最关注的部分问题做出了回应,在短期增强了市场的信心,所以上证综指不仅在当天下午大涨,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也连续上涨。

再将时间转到2022年4月25日,上证综指开盘低开,在当天下午13点30分之前,先后3次跌至3000点附近,随后出现小幅拉升。按照一些理论,关键点位多次触及而不破,那么这应该是有效的支撑位,所以在当时,似乎“3000点是支撑位所以会有反弹”好像也是对的。然而随后市场大幅下跌,上证综指最终以全天最低点2928.51收盘,下跌5.13%。市场最近依然在消化国内面临的新的增长压力,然而当天下午其实并没有特别重大的利空信息,可指数依然跌破了所谓3000点重要支撑,即使从3000点开始计算,当日到收盘又下跌了2.38%。在随后的4月26日再次下跌1.44%,即使4月27日反弹2.49%至2958.28,仍距3000点有一定差距。

根据上证综指上市以来的走势,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3000点并没有特别之处。其他整数点位,比如4000点和5000点也没有明显的特别之处。但是从图中观察,好像2000点或1000点附近,似乎对于指数某个时期形成了支撑。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与其类似的其他整数点位实际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指向意义。

为什么会产生“3000点是整数关口所以不会跌破”或类似的错觉呢?这是因为存在错误归因和近因效应等认知上的偏差。比如在某个整数点位,因为一些利好因素或利空因素,导致指数没有跌破或涨破这个整数点位,就认为在此形成了所谓的支撑或压力,这就是“错误归因”。而“近因效应”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件事的多种成因,人们只会记住最新的信息,比如说在3月16日上证综指从3000点附近反弹,有些人就会认为“3000点是整数关口所以不会跌破”,但回顾历史则发现这样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股票指数是由一篮子股票的样本组成,经过一些统计算法最终形成,所以样本中每一只股票的价格变动,都会对指数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交易时段中,有的股票上涨,有的股票下跌,当上涨的股票较多的时候,指数也会上涨,当下跌的股票较多的时候,指数也会下跌,当上涨与下跌的股票占比相近的时候,指数大概会不涨不跌。事实上指数每次变化显示的数值是随机的,并不会完美的落至某一特殊点位。

以上证综指为例,指数是由1829只股票按照市值加权方法计算而成的,市值较大的股票价格变动对上证综指的影响更大,但市值较小的股票也会产生影响。假如上证综指某一时刻为2970点,市值较大的股票受到一些突发利好因素上涨带动上证指数上涨30点,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积极买入上述的大市值股票,卖出其他的小市值股票,小市值股票拖累上证指数下跌2.5点,那么在这一时刻上证综指最终上涨27.5至2997.5点。此时形成的2997.5这一数值就是一个相对随机的数值。再假如下一时刻,市场认为大市值股票涨太多,小市值股票跌太多,做出了相反的交易,上证综指随后出现回落,由于指数的变化都是一瞬间完成的,所以此时并不是因为市场惧怕所谓的3000点整数位置,而出现调整,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只是在交易股票而不是指数。简言之,指数的变动是由每一只股票价格变动综合而来的,所以指数的整数点位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含义。

总结,当下一次再听到“3000点是整数关口所以不会跌破”等类似的观点时,应该留心一下这样的观点有没有其他可靠逻辑的支撑。普通投资者应该分清投资中的事实与观点,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对任何事实发表观点,但并不是每一个观点都能正确的反映事实,当采纳正确的观点时才可能在投资中游刃有余,而执着于错误的观点时则会在投资中屡屡碰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