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焦裕禄或许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存在。90年代一部《焦裕禄》让大家看到了人民公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或许在观众的心中,焦裕禄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丰碑,他的光辉事迹被歌颂,他的牺牲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却很少有人知道脱去公仆外衣的他,作为子女、丈夫和父亲这三个身份的焦裕禄是怎样的人。
8月6日上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或许能够为观众解答这一个疑惑,让大家通过焦裕禄子女视角去了解焦裕禄,从而对他产生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认知。
不同于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焦裕禄》里面伟光正的形象,李雪健老师版本的焦裕禄主要表现焦裕禄作为一个好党员、好干部以及好公仆的光辉形象。叙事线是单线叙事,主要表现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日常。
而《我的父亲焦裕禄》以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展开,从三个角度展现了焦裕禄灿烂短暂的一生,首次加入了亲人视角,从家庭与生活的维度来丰富立体化焦裕禄这个人物,让他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个名字,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一个有着真实烟火气接地气的活生生的人。
并且编剧也没有局限于亲人视角,而是采取了双线叙事,除了展现焦裕禄的工作,还有焦裕禄面对家庭的叙事角度。焦裕禄在兰考改善当地百姓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带领大家一起治沙,战胜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了挽留人才三顾茅庐等剧情都是在体现焦裕禄的光辉形象。
而二女儿的口述,旁白画外音回溯历史,从个人的视角来呈现以为英雄人物的生平。把母子亲情、焦裕禄与妻子儿女的相处日常融入到剧情中去,让大家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焦裕禄。
其实至亲视角往往带着一种主观又亲近的感觉,看起来虽然没有上帝视角那样开阔全面,但是个人视角非常能够引起观众的共情,让观众了解到一个更加风度饱满的人物形象,让人物不再刻板,而是鲜活的触及观众的内心,以不经意的方式去感动观众。
比如焦裕禄面对大女儿的工作安排不会因为自己是干部就给女儿开后门。大女儿在街上卖咸菜,看到自己的县委书记父亲,非常尴尬。但焦裕禄帮她推车,并且教女儿如何叫卖。又在百姓前来买咸菜的时候可以去换了一件破旧的衣服,身体力行教导女儿,自己没有因为自己是干部而搞特殊,而是将女儿和百姓放在相同的位置。
焦裕禄对于儿子利用自己是县委书记的身份得了便利,没有买票就进了戏院看戏,以权谋私的行为很愤怒。但是他没有打骂孩子,而是教育儿子,越是干部的孩子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还掏钱让儿子把钱交给戏院。
在体现焦裕禄家庭生活方面,编剧没有刻意去煽情,而是从细小的回忆中去发掘焦裕禄作为一个父亲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与家人相处的。
导演范元曾在采访中提及自己的创作初衷就是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焦裕禄的温度,心跳,让焦裕禄从书本报刊上,变成一个观众可以触碰感受到的有温度的人。正因为如此,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才会被人物感动得稀里哗啦,因为声势浩大的歌颂没有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和回味无穷。
焦裕禄的扮演者郭晓冬在形象气质上和焦裕禄本身就很贴近,他的演技观众也都有目共睹。比如焦裕禄叩别母亲的一幕,郭晓冬细腻生动的表演把人物塑造得鲜活饱满,代入感简直不要太强,整个表演一气呵成富有层次。他把对母亲的感激、生死离别表现得催人泪下,让人不得不感慨这对母子之间深厚的亲情,也不由得被郭晓冬的演技所折服。
在郭晓冬的演绎下,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没有怨言,没有官架子,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的好干部;一个对妻子体贴入微的好丈夫;一个会身体力行教育孩子,做好人的好父亲;一个谨记母亲教诲,将自己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好儿子。
《我的父亲焦裕禄》8月6日上映,豆瓣清一色四、五星好评,猫眼评分更是高达9.6分。只可惜因为题材受限,也因为疫情等原因,《我的父亲焦裕禄》票房并不理想,首日票房仅232万+,太可惜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