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6万,走向破产

月薪6万,走向破产
2022年11月21日 09:16 锦鲤说保

前段时间,“一月入6W的家庭,走向破产”的事儿,在社交平台上闹得沸沸扬扬。

我看了眼,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这样的事例还是挺有代表性的,所以今天打算跟你们来唠唠。

一、这个家庭的故事

这个事件的主人公 ——深圳的一名程序员,

2012年刚毕业就顺利地进入了某大厂搬砖,拿着8000块的月薪;

勤劳肯干,工资也水涨船高,3年时间就攒下了100多万的首付,靠自己在龙岗买了个小两房。这时候月供还不到工资的三分之一,没啥压力。然后又贷款买了辆车。

有房有车,工作也小有成就,人生大事自然而然也跟着提上了议程。

2015年年底,结了婚,老婆在一家小公司做财务。因为工资不高,婚后索性就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安心备孕。

后面孩子出生,专门请了个阿姨帮忙做饭、搞卫生,一家人小日子过得有滋有润。

2017年,结婚两年,深圳房价迎来了一波暴涨,加上老婆怀了二胎。夫妻俩合计着,把龙岗的小两房给卖了的话,能挣个200多万。在公司附近的南山区上车个四房不成问题,手头还能剩点余钱。

新买的这套房子,总价在1600多万,每个月房贷要还6万多。

而当时,他的工资也已经快6万一个月了

说来也是魔幻,到了2020年年初,也就是疫情刚爆发不久的时候,深圳的房价又大涨了一波。3年时间,1600万买的房子,眼瞅着要翻倍。

给这哥们整飘了,想再倒腾一套房子出来。

于是各种借款,什么网贷、企业贷,各种门路齐上线,凑钱在西丽买了套1000多万的房子。

加上原来那套房子的贷款,他每个月仅房贷就要还10万多。

虽然压力大,但他们夫妻俩潜意识里觉得——这都是只是暂时的,房价会涨的,工资也会涨的。

谁曾想,到了2021年,房价开始暴跌。

本来现金流就有些扛不住了,这一下心态也崩了。新买的房子被高位套牢,之前的那套房子挂了几个月也没卖掉。借钱给他买房的人,也都跑来催款,没要到钱的,甚至直接发起法院诉讼

而他也被列入裁员名单,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这个群体的故事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这两年断供已经不再是罕见的小概率事件。

就拿法拍房的数量来说,2019年才50万套,2020年133万套,2021年160多万套,截止2022年3月已经达到175万套,再创历史新高。

而且这里面不乏和这个深圳小哥一样的高薪家庭,他们绝大多数都一个模型 ——高薪老公+2套房贷+老婆不上班+二胎

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家庭组合,男的80、85后,赶上了一波互联网的红利,要么在大厂拿着高薪和大把的股票期权,要么自己出来创业赚了不少钱。

有车有房,也有了家庭,基本上当男方的收入、职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都会默认女方退守家庭,全职备孕养娃,2个娃算是起步水平

娃有了,学区房也得安排起来,就这样背上了二套房贷...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疯传的“疫情下的北京失业中年”,也是这般情况。

年轻时去北京闯荡,从零开始干起了程序员这行,一路顺风顺水爬到了大厂的管理岗

由于收入不错,老婆干脆不上班了,又生了一胎。家里有余钱,就又买了一套小得不太能住的学区房,想着将来孩子在北京上学的事儿。储蓄花光了,房贷也冲到了3万多。

本以为只要不混到靠后的15%,就这么待着也挺好。

结果毫无征兆,整个团队都被裁了。再出去找工作,人家要么觉得他干了这么多年领导,编码能力堪忧;要么觉得他年纪大,又有孩子,没法保持工作强度...

总之到最后,他想去的公司都在裁员;不愿意去的,还对他挑三拣四。

三、这个时代的故事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眼下,这种情况还是谨慎点好。出现严重还款压力的时候,降价卖房,也比断供强。

还拿深圳这个小哥来说,1600万买的房子,房价最高的时候接近翻倍3200万,现在肯定没有这个价格了。但就算跌到2800万左右,只要他愿意大降价以2400~2500万左右的价格卖掉,肯定还是能出手的。

用这笔钱,把后买的这套房产的债务给还了,还能剩个几百万。

顶着大厂的光环再找份工作不难,即便工资比原来低点也可以呀。这也已经比大多数北漂、深漂着的人幸运了。

如果房子已经被严重套牢,房价大幅低于入手价格,比如在高位买入燕郊房产的那批人。实在不舍得卖掉,其实也可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租给长租公寓。

如果能顺利租给长租公寓的话,可以一次性拿到好几年的房租,好歹也能应个急、缓口气。

另外,还可以申请延长房贷期限。不过这只适用于贷款年限不超过30年、遭遇重大疾病或工作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原因引起经济困难,从而影响贷款偿还能力的借款人。

有一点要注意:虽然办理延长期限后,每个月要还的钱是少了,但贷款期限变长,也意味着要还的利息更多了。而且这种办法只能用一次。

总而言之,在当前环境动荡,经济起伏的大背景下,盲目乐观、杠杆拉满的后果,终将是一地鸡毛。

高薪家庭破产,说白了是资产合理配置意识的不足。表面光鲜的背后,是极其虚弱的抗风险能力,一有点风吹草动,就面临着全面崩盘。

增强抗风险能力、完善好资产的配置手段与路径,是我们普通人在当下,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认识一个搞金融的朋友,他把70%的的钱,都放进了安全稳健的第四象限(比如大额存单、债券、年金/增额终身寿险等),然后用利息来进行第三象限的投资理财(股票、基金、数字货币等),理财获得的收益,再存回第四象限的账户里。

也算是特殊时期,对标准普尔家庭资产投资比例的一个适用性调整,不断滚大安全资产的这颗雪球。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守住钱袋子,留存好“子弹”,等待市场回归的那天。”

如果您想用保险为自己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可以随时给我留言评论咨询专业规划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