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省,正在疯狂建大学

中国第一大省,正在疯狂建大学
2024年04月22日 11:41 国民经略

文|凯风

一二线的经济经济,三四线的高等教育。

在我国,有一众经济强市,GDP跻身万亿俱乐部,工业甚至甚至跻身十强,但本科高校屈指可数,双一流大学更是挂零。

这些城市,被坊间戏称为“大学贫困市”,东莞、佛山、无锡、南通、常州都在其列,深圳也算半个。

近年来,借助拼命建大学,这些万亿城市开始绝地反弹了。

01

好大学,多多益善。

日前,教育部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选址松山湖科学城,与华为、散裂中子源大装置毗邻,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这是东莞拿下的第一所世界100强高校,虽然只是合作办学,但也让东莞告别了没有一流高校的历史。

去年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设置大湾区大学。这所唯一以“大湾区”命名的高校,同样选址在东莞。

这意味着,短短两三年时间,东莞先后迎来两所一流高校,力图摘下“大学贫困市”的帽子。

不只是东莞,连同周边的深圳、佛山、珠海,甚至高校实力一流的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省,都在拼命建大学。

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目前有20多所高校、学院、研究生院,正在建设或筹建之中。

在深圳,本土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排名不断上升,而哈工大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合作办学横空出世。

不仅如此,当地还在积极筹建香港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等新高校。

过去10年,深圳几乎以1年1所的速度疯狂建大学,改变了“高校荒漠”的局面,但与北上广相比,仍有差距。

在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离更名为佛山大学,只有一步之遥。能有一所以城市直接命名的高校,或是佛山高校形象的关键一跃。

不仅如此,佛山还在积极引进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而与港澳合作办学的香港理工大学(佛山)也在推进之中。

在珠海,继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之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获批,这些高校不是三级学院,而是与本校区同水平、同标准,属于名副其实的985高校序列。

在这些分校之外,珠海也在筹建以城市命名的大学—珠海大学,同时利用粤港澳合作的机遇,引进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

就连全国大学生第一城广州,也没有丝毫放松。

广州已有中大、华工两所985高校,7所双一流大学,但近期又与世界百强高校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广州校区,同时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黄埔大学、广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

可以说,广东正在从教育大省,向着教育强省迈进。

02

深圳、佛山、东莞,大学确实太少了。

广东拼命建大学的背后,是因为广东的高校实力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

作为经济、人口、工业、财政、外贸、创新、转移支付净贡献第一大省,广东高等教育水平虽然不弱,但与第一梯队的京沪苏仍有差距。

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广东的高校,多数集中于省会广州,这是历史遗留产业,也是广州作为传统大区中心的优势所在,更是省会功能的体现,在其他省份也是如此。

但是,偌大的广东,只有广州一个教育强市并不够,经济强市的大学必须强起来。

深圳、佛山、东莞,都是万亿级城市,也都是10强工业大市,但高校水平与经济实力并不匹配。

目前,我国内地共有26个万亿城市,无论是本科高校数量还是在校大学生数量,深佛莞都处于垫底位置。

本科高校规模来看,深圳、佛山、东莞分别拥有6所、2所、3所本科院校,而广州多达38所,武汉更是多达46所,北京则以68所遥遥领先。

至于作为第一梯队的双一流大学,深圳只有南方科技大学一席,佛山东莞全部挂零,而北京、上海、南京分别多达34所、15所、13所。

从在校大学生数量来看,广州、郑州、武汉都已超过100万,广州更以164万的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与之对比,深圳在校大学生不到20万,佛山、东莞都只有15万多人,而二线省会城市普遍都在50万以上。、

如果看在校大学生密度,东莞、深圳、佛山可谓难兄难弟,在万亿城市中集体垫底。

2023年,东莞共有15.89万在校大学生,与其1048.5万的人口总量相比,每66个人中才有一个在校大学生。

与之对比,广州每11个人中就有一个在校大学生,而南京、武汉更是每10个人就有一个大学生,这是极为可观的人才蓄水池。

所以,无论是深圳,还是东莞佛山,都有必要拼命建大学,扭转高校劣势。

03

广东,何以拼命建大学?

经济强而教育弱,几乎是所有新晋经济强市的“通病”,但“不差钱”也是这些城市的共性。

正因为不差钱,在争抢全国大学生的同时,深圳、佛山、东莞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建大学,建大学,还是建大学。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零到1建造一所大学不难,但让一所新高校迅速变身为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容易。

所以,广东选择了三条腿走路

自建本土高校,引进985高校分校,与港澳合作办学。

前些年,经济强市纷纷争取内陆地区985高校设立分校,拉开跨省异地办学的序幕,哈工大(深圳)、北理工(珠海)都是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异地办学中,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

然而,随着教育部门一纸令下,跨省异地办学被叫停,原本纳入规划的武汉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都无疾而终,不得不终止。

究其原因,这些分校的设立,迅速改变了经济强市的教育格局,但也虹吸走大量来自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和生源,一些985高校东部分校的录取分,甚至远远超过本部。

然而,在强虹吸效应之下,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却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不利于教育均衡,而校区过度分散也让内部学术交流变得困难。

所以,教育部门的态度可谓斩钉截铁:“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办学”。

虽然一批新高校被叫停,但深圳、佛山、东莞拼命建大学的势头并没有丝毫放缓,这与政策留下的几个出口不无关系。

04

与港澳合作办学,是珠三角的最大优势所在。

5年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粤港澳三地站在了全面融合的时代新起点,合作办学正是其中的体现。

虽然跨省异地办学被按下“终止键”,但港澳高校不仅不在其列,反而得到了政策的直接鼓励。

香港、澳门都是名副其实的高教大城,一众知名高校跻身世界大学之林,其中不乏世界TOP100大学。

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 2024,香港共有5所高校位列世界百强,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这些高校的综合实力,丝毫不弱于内地的TOP10高校,在一些细分学科,相比清华北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关键的是,作为自由贸易港,港澳高校国际化程度普遍较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研究水平位居全列,与珠三角的工业大市,刚好形成互补。

所以,粤港澳高等教育资源双向奔赴,无论于教育发展,还是大湾区融合都是好事。

近年来,已有3澳高校在内地建成并开始招生,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这还不够,未来还有一批港澳高校分校在路上。

根据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港澳高校来粤办学。

目前,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已经获批,最快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而其他高校也在推进之中。

05

拼命建大学,广州也在支援其他地市。

作为“老大哥”,广州享受到省会的资源汇聚效应,但也要担起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重任。

财政上的广州贡献已经广为人知,作为少有的实行“三级财政”的万亿城市,广州在支援全国的同时,还要兼顾粤东西北转移支付的需要。

虽说这些年广州发展更多靠自力更生,但在高等教育上,广州对兄弟地市的支援不在话下。

问题在于,异地办学被叫停,广州何以支援省内其他地市?

其实,教育部门叫停的是跨省异地办学,而省内异地办仍然留了退路。

根据规定, “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

可以说,有广州的存在,有广州一众本科乃至双一流高校的存在,为“大学贫困市”带来无数新的可能。

近年来,广州一众知名高校,纷纷在省内建设分校,带动周边地区乃至粤东西北高等教育的崛起。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校区的设立,带动上千名教师、数万名大学生向周边地区转移。

一个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就打造了17个整建制学院,汇聚1.1万多名师生,而医学院、农学院及部分工业院系更是整体迁入,有力弥补了深圳人才不足的尴尬。

粤东西北,来自广州的部属高校、省属高校的到来,更是雪中送炭。

目前,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陆续建成启用。

一家独大不是春。广东高等教育的崛起,离不开所有地市的共同崛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