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合肥模式了,盲目跟风就是一场豪赌

别再吹合肥模式了,盲目跟风就是一场豪赌
2024年04月27日 09:05 国民经略

撰文丨熊志

在区域经济领域,提到黑马逆袭,合肥是绕不开的一个。

短短数十年内,合肥一路狂奔,从“县城”成长为GDP万亿城市,在逆袭翻身的过程中,押宝京东方、投注长鑫片存储、接盘蔚来汽车,一笔笔冒险的神操作,为它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收益,还做大做强了产业链。

经济上的成功,让合肥模式火爆全国,并深刻地改造着地方的招商引资模式,政府下场搞股权投资蔚然成风。一篇名为《苏北官员在深圳,想投出下一个合肥》的文章写道:江苏省北部某地级市派驻外地的招商人员,“越来越像一名风险投资人了”。

作为大众口中的“最牛风投城市”,合肥的进击之路,确实堪称草根逆袭的样本,但将它的成功简单归结为一场豪赌,带来了太多脑补式想象和误解。

正因如此,在抄合肥模式作业成为政圈新现象时,一些地方也许没有意识到:东施效颦地跟风模仿,是在将自己推向冒险的边缘。

01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人口来看,合肥近些年的成功,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六普到七普十年间,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长了近200万。而近两年,在“最牛风投城市”光环加持下,合肥更是展现出强大虹吸力,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其中,2023年新增人口达到21.9万,增量在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一。

经济方面,一度有着“全国最大县城”之称的合肥,2000年到2022年,GDP总量从325亿元猛增到1.2万亿元,增长近37倍,在全国的排名从80名左右跃升到二十强上下。

如今的合肥,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电之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等领域都已形成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合肥工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

对经济崛起起到关键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几家代表性企业,从引进到落地,再到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让合肥的发展有了“赌城”一样的传奇色彩。

以京东方为例,2008年合肥不惜暂缓地铁建设,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豪赌”液晶面板产业,引入了当时市值下跌、亏损不断的京东方,建设了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如今的京东方已经成为千亿营收巨头,成为合肥的明星企业。

京东方落地之后,还有两个同样被人熟知的故事:

2016年,合肥产投与兆易创新合作启动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为国家在该领域打开全新局面。

2020年,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筹资70亿元,帮助蔚来走出“至暗时刻”,随着比亚迪、大众等龙头及配套企业先后进驻,一座“新能源汽车之都”正在崛起。

至此,一条城市“投行化”的招商引资新路,也就是合肥模式呼之欲出。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以“投”代“引”,用直接的股权投资吸引明星企业和项目落户,最后带动产业升级。

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无外乎是给钱、给地、给补贴,用各种税收优惠来吸引企业。合肥模式的介入更深,通过国资平台进行股权投资,用资本招商,和企业有了更深的绑定。

当然,政府信用背书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方便。

经济上的成功,让合肥模式被奉为圭臬,一时间各地主政者纷纷前往考察学习,学习合肥成为现象级风潮。去年年中有媒体提到一个数据,“平均算下来,到合肥考察团每个月有50个”,其中不乏一线城市的考察队伍。

与此同时,股权投资带动产业升级的合肥模式,也在各地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城市,委派招商人员全国找项目,试图复制合肥模式的奇迹。

02

不靠海、不沿边的合肥,能够在长三角强大的虹吸效应之下快速崛起,甚至坐上人口增长冠军的宝座,成为各大城市对标学习的对象,其招商引资模式上的创新,无疑功不可没。

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冒险操作,体现了合肥这座城市开放、创新的一面。敢赌当然是有风险的,它需要城市主政者有超强的魄力,以及抓住产业风口的眼光。

但让人担心的是,这两年在有关合肥逆袭的讨论中,复杂的城市产业升级之路,被提炼成一种剧情简单的爽文故事,合肥模式的成功,也被简单化为一场风投的胜利豪赌。

这种神话合肥模式的极简主义叙事,制造了一种小城逆袭的戏剧快感,但同样遮蔽了很多不应该被忽视的细节。

招商引资从来都不是一场赌博。事实上,任何龙头企业、明星项目的落地,都是经过综合权衡的结果。在成功投资引进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企业的背后,合肥的产业升级,实际上经过了漫长的铺垫过程。

以京东方为例,遭遇持续亏损的危机之后,京东方曾和上海、深圳寻求合作,但谈判破裂,最终能够成功落地合肥,有两个大前提:

第一,合肥刚刚提出工业立市不久,工业投资比重不断加大,积累了一定的工业化经验,尤其是家电产业异常发达。

第二,作为“家电之都”,合肥“四大件”(空调、彩电、洗衣机和冰箱)的产量,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家电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对液晶显示屏的海量需求。合肥引进京东方,其实是为了提升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解决家电产业的配套需求。

引进蔚来汽车,也不是一场无心插柳的冒险。在地方政府化身白衣骑士,挽救“2019年最惨的男人”李斌之前,合肥已经有了一定的汽车产业基础,而蔚来汽车和合肥龙头车企江淮汽车,之前已经代工合作了三年。

芯片、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也并非因为这些产业太热了,而是合肥在家电、电脑、显示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芯片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芯片又面临着卡脖子的难题。“缺芯”之痛下,地方才下场,通过股权投资引导产业集聚。

不难看出,合肥的这几个招商引资的经典案例,根本不是随机掷骰子一样的赌博,也根本不是大胆放手一搏就能赢得一切。

在资本招商的过程中,对企业和项目的筛选,基本都是服务于现有产业的配套需求,从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一路延伸补链,缺什么,就投什么。最终能够四两拨千金,不是运气,更不是偶然。

03

出生平庸的草根,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咸鱼翻身,迎娶白富美,这样的励志故事,总是让人沉迷难以自拔。只不过这一次故事的主角,从某个人变成了一座城市。

合肥的崛起,合肥模式的成功,当然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但任何一座城市的产业升级,往往是艰难而又漫长过程。

用“赌城”或者“最牛风投城市”之类标签,去化繁为简,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观察;对一些关键细节的遮蔽,很容易产生幸存者偏差。

一个扎心事实是,在成功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企业之外,合肥的风投史不乏失败的惨痛案例,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投一个准,一投就成功”。

比如在引进京东方的那几年,合肥引进江苏船企熔盛重工集团,甚至花了12亿元改造河道。但随之而来的是航运市场萎缩,熔盛重工深陷债务危机暴雷,明星企业成了“老赖”。

类似案例不止一个。2013年,合肥宣布与北大未名集团合作,投资200亿共同在合肥建设医药产业园。双方合作同样随着未名集团的破产重组,变成了一地鸡毛。

有前期的工业基础,才有后期的项目落地;有铤而走险的成功,也有投资失败的烂尾,这才是合肥模式的完整叙事。

遗憾的是,合肥的成功,现在被包装成了一个诱人的风投之城故事,大家只看到了牌桌上的合肥,孤注一掷地赌来了一个又一个明星企业,却没有看到冒险投资背后,也有一个个拿不上台面的沉痛教训。

其实换个角度看,股权投资、资本招商模式,帮助合肥实现了产业升级,但合肥模式只是一环,合肥的崛起,同样是多维度因素叠加的结果。

比如,当年果断引进中科大,奠定了合肥产业升级的智力基础;比如,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为合肥锚定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再比如,合肥不惧产业要素被虹吸的风险,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从产业配套做起;还有,推动强省会战略,拆分巢湖,做大合肥,提升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

合肥模式爆火之后,各地纷纷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一片热火朝天。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共有283支,总管理规模近3.9万亿人民币。

现在很多地方跟风上牌桌,满世界找项目,希望像合肥那样,通过风投来为城市招商引资寻找解药,甚至脱离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什么项目热就投资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赌博。

在地方资本招商的焦虑下,一些“牛鬼蛇神”的企业也粉墨登场,拿着一份份华而不实的PPT来讲故事圈钱,忽悠地方政府投资,给招商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城市发展不是比谁的胆子大,比谁更有赌性,更敢冒险。成都投资锤子,南京投资拜腾汽车,南通投资青年汽车……失败案例实在太多了。

所以,是时候重新看待合肥模式了。

地方政府纷纷下场,以产投平台为纽带,深度介入企业经营,是否会影响市场竞争公平?在筛选优质企业时,是否具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环境?再者,就算拉来了重点企业,这些城市是否会像合肥一样,见好就收,及时退出股权,交给市场化平台去运作呢?

如果这些疑问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对遍地开花的合肥模式,我们还是要多一些警惕和担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