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希望不被记住的名字

这是一个希望不被记住的名字
2024年06月12日 08:50 数字品牌榜

尽管已经获得过无数的肯定和荣誉,但有这样一家企业,它却特别希望你不知道它的名字;

尽管它的存在,关系着千万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但它却特别希望你并不需要它的存在;

尽管它的价值,在于能第一时间发现危情、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消弥于无形,但它却特别希望这些紧要时刻从不曾发生,它的故事永远不会被你讲述……

你能想象吗?今年“五一”小长假,当有着1037.15万常住人口的青岛再次迎来了旅游高峰、接待了712.61万人次游客时,有人却在忧心于:地下空间交叉的燃气管网有没有漏损?每一座桥梁能否承受重载交通的压力?山区路段的排水系统是否畅通?

以前,回答这些事关城市安全运行的问题,也有办法。那就是主要依靠走街串巷的人工巡检、上报,从查清楚哪里有问题、有什么问题、严不严重,再到维修处置,不仅耗人力、周期长,更容易漏检,无法及时预测、预警概率小而破坏大的事故。

而如今,一张由“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所构建的安全感知网已经悄然融入了这座城市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1.6万余台、100余种智能传感器,化身“数字哨兵”,正24小时持续监测着主城区568公里燃气管网及地下相邻空间、482公里供热管网、278公里排水管线,确保城市安全、有序地运行。

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当科技成为智慧生活的底座,往往就会变得“自然而然”,以至于人们不会去探寻这些宛如水电煤气一样的数字化基础服务设施究竟是从何而来。正如,少有人知道这个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背后的设计和开发者。

它有一个希望不被你记住的名字——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云”)。

它是开题者。2021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试行)》,青岛被列为试点城市之一。2022年10月,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场景落地能力,以及在社区和城市安全方面的经验储备,海纳云顺利承接了“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试点建设任务,真正切入城市应急服务领域。

它是刷题者。“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平台,也是海纳云数字应急业务中承接的第一个城市整体应急解决方案,作为试点项目,全国几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整个项目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我们和客户都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海纳云首席架构师、城市应急安全链群总经理王玮说。

为此,海纳云一方面将行业内最顶级的专家吸收到团队里面,进行联合创业;另一方面主动到全国各地去学习当地的分项建设经验,再将这些经验结合青岛的城市特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做出“1+1+1+N”的整体架构设计,回答了“建成什么样”的疑问。

它更是解题者。2023年4月,“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投入试运行以来,已有效监测和处置多种隐患报警5000余起,实现对城市生命线领域风险事件“能监测、会预警、快决策、同响应、精处置”,获得了来自国家、部委、省市政府及行业、客户的多方认可。

近日,经专家组综合评测,“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综合验收,走在全国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试点工作的“第一梯队”,打造“青岛样板”,形成全国可借鉴的“青岛经验”

如今,海纳云深入布局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4大领域的18+专项应用场景,破解了数字应急在国内市场上难以从概念落地为产业应用的难题。

尽管如此,它还是希望,它的重要,是能让城市应急监测预警变得不那么滞后;它的存在,是能让一座城市的居民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破最难的题,走少有人走过的路

你知道吗?成立于2019年的海纳云,并不是出身于“IT软件”行业。

在提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方面,以往总是活跃着富含IT基因的国际国内大型服务商,如IBM、东软等。而海纳云是个例外——它可以说是从实际应用场景中“催生”的一家企业。

海纳云由君一控股孵化而来,一开始聚焦于智慧社区/园区的构建,尤其是社区安防的智能化。成立当年,便获得“全国智标委绿色智慧社区标准应用试点”“2019中国绿色智慧社区示范项目”等荣誉。

2020年,在国家政策利好、城镇化与城镇人口占比提升,以及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技术驱动下,“智慧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治理的重要切入点。海纳云又开始作为探路者,从市政、城市治理等场景入手,深耕智慧城市领域。并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建设了“青岛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平台”,提升了桥梁的养护工作效率。

青岛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平台

它的做法是,通过各类专业传感器,对桥梁结构之间缝隙大小、通车情况、震动、倾斜等多维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再把这些数据全部融合起来,结合智慧桥梁算法,能对桥梁的健康状况、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为车辆通行提供安全保障。该平台已荣获“全国十大智慧城市样板”,并被山东省住建厅当作市政设施运维典型经验,进行全省推广

从智慧社区/园区出发,逐步拓展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再到承担监测预警平台国家级试点城市建设,海纳云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就凭借“技术+场景”的护城河优势,形成了集“咨询设计、软件开发、建设施工、运维管理”于一体的全周期数字应急服务的业务闭环,快速成长为行业头部。

对于企业来说,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卷在起跑线,而是能够直面赛道上的最大挑战,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如果说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已经是红海市场的话,那城市数字化应急服务领域,在国内则还处在摸索阶段。因为承接了“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试点建设任务,使得海纳云有机会在这一领域率先磨砺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一中心”:即“预警监测指挥中心”,实现LED显示、音频、WIFI、中控、矩阵、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应用,承担“综合监测、分析研判、应急值守”的功能,满足综合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应用需要;

·“一网络”:即搭建“前端感知监测网络”,连接100+种共1.6万余台智能传感器,涵盖主城区燃气管网、供水管网、排水管线、电梯、消防重点单位、桥梁、隧道等重点风险区域,实现动态监测预警;

·“一张图”:即“城市安全综合监测一张图”,以“一张图”形式呈现城市安全运行状况和风险态势,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通联动,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综合风险治理水平。

在“怎么建”的研发和实施阶段,区别于产业链单一环节上的硬件设备及软件服务商,海纳云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路——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和产业生态,打造“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在软件层面,海纳云以“星海数字平台”为底座,形成了“1+9”一体化软件平台体系,即一个城市级数字底座——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以及燃气、供水、排水、热力、桥梁等9大应急管理领域平台。

其中,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犹如城市的“智慧大脑”,可感知、能连接、会思考,实现燃气等各细分场景数据全打通,以及城管、住建等委办局数据全融合,让数据可用、好用。

海纳云构建“1+9”一体化软件平台体系

同时,依靠智能硬件研发中心,海纳云加快核心硬件的自主研发,如激光可燃气体探测仪、管道泄漏相关仪和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比如自主研发的管道泄漏相关仪,结合智慧化云平台和智能AI算法,动态监测地下供水管网漏损,并可精准定位漏点,漏点监测准确率达到95%,百米管道长度漏点定位误差±3米,可有效控制漏损率在9%以内,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智能检漏的国产替代。

海纳云自主研发的系列智能硬件

青岛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处处长司磊在接受山东卫视采访时这样评价这一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价值:“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档加速,打造能监测、能预警、能分析、能处置的全流程闭环防控机制,助力城市安全数字治理升级,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一切从实际场景出发,不玩虚的

创新是区分先行者与追随者的关键所在,但唯有将创新转化为现实应用,才能彰显其真正价值。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最近几年始终都是被关注、被讨论的焦点,但真正将AI技术落地到产业应用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城市应急这样复杂多变的场景下。

“市场上通用性的算法,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有些时候是不落地的,因为算法模型开发到70%后,剩下的30%要根据用户场景进行定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海纳云数字应急业务的壁垒,其他企业想要继续下探的话,需要一定时间去扎根业务和补齐数据。” 海纳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刘继超介绍说。

如果把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比作应急管理的“智慧大脑”,那么刘继超和他所在的算法团队就为这个大脑提供了“思考”能力和“判断”依据。为了让系统对风险更加精准感知和精确预警,海纳云算法团队自主研发了涵盖燃气泄漏与沼气辨别模型、内涝风险预警分析模型等不同场景的40多种风险预警分析模型。

但是,在项目建设之初或者在一个全新的场景下,缺少辅助算法研判的数据怎么办?这就需要应急场景的算法工程师亲临现场,去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等不同类型的窖井实地调研、勘查,收集最一手的信息和素材,才能把算法训练得更精准。

以燃气安全为例,当甲烷浓度监测传感器发出报警时,如何准确判断是燃气泄露还是沼气堆积,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在海纳云“燃气安全专项算法仓”,通过自研的“燃气泄露与沼气辨别算法模型”,通过分析甲烷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能够助力燃气公司更加准确地区分是燃气泄露还是沼气堆积,降低误报率。

海纳云智慧燃气AI算法,守护燃气安全

今年1月,青岛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显示李村夏庄路附近一处窖井內甲烷浓度超标,经算法分析预测此次报警是沼气堆积的概率为31%,对应燃气泄露的概率高达69%,经进一步核验,确认为燃气泄露,为接下来的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算法模型投入试用后也不能一劳永逸,还需要下功夫去和业务场景不断磨合。电梯作为城市的重要设施,是老百姓的“出行第一步”,然而,由于电梯老化、缺少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等原因,电梯困人、电动车入梯引发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频发事故,海纳云分别研发出了“电动车入梯检测算法”和“电梯困人识别算法”,将其嵌入电梯AI智能摄像头,通过实时分析电梯场景中的视频流,一旦检测到电动车进入电梯,将迅速启动联动机制,阻止电梯门关闭,并发出语音警告,劝阻电动车退出电梯;一旦检测到电梯内有人员被困,即电梯门关闭且电梯停止运行的状态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阈值,算法会立即启动报警机制,将信息迅速上报至物业管理平台。

智慧电梯算法,联动阻梯系统防止电动车上楼

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电动车进入电梯的角度并不完全一致,如正常推进、车尾倒进,以及骑车人手动搬起电动车进入等,甚至在冬天还会有挡风被的遮挡,都会影响摄像头的识别。电梯困人也分多种情况,如乘梯人意外跌倒、非平层停梯等。如果仅是将通用算法模型投入使用,难免会产生漏洞。

面对复杂的电梯安全监测情况,为满足用户不同状况下的智能监测需求,海纳云智慧电梯算法团队结合可能存在的电动车入梯不同的方式,反复进行测试。经过团队不懈努力,累计研发电动车入梯检测、困人识别预警等近20个算法,精准度高,覆盖场景多,为守护乘客安全乘梯,推动电梯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领先者之所以能够领先,有时候只是比别人多想了一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机体和运行系统,单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往往会产生联动影响。例如,燃气管线与其他地下空间交叉点多,包括与燃气管线平行或交叉的邻近地下暗渠、箱涵、雨水井、污水井、电力井、通信井等联通或非联通性质的密闭空间,泄漏燃气易发生大面积扩散。

率先洞察到这一城市风险隐患,除了通过AI算法精准预警各个专项风险,海纳云更搭建了国内首个跨行业城市级风险耦合大模型,打破系统“孤岛”效应,能够对次生、衍生灾害精准预警,实现秒级联动响应

“这一跨场景的耦合分析算法,或许不是行业里最先进的,但可以说是行业内最落地的。”海纳云首席架构师、城市应急安全链群总经理王玮说。

做透样板:可复制,更可定制

作为海纳云承接的第一个城市级应急安全监测预警项目,“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是一个从0-1的摸索过程,所显现的成效和可复制的经验,都促使海纳云实现在数字应急赛道的占位。

凭借该项目,海纳云先后获得工信部“2023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全国百佳创新案例” 、中国信通院2023年“AIoT最佳实践先锋案例”“青岛市2022年度数字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等荣誉。

好的样板是进步的催化剂,能够让被实践检验过的模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快速落地。但是,无论是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还是基础设施、发展阶段等社会因素,每个城市的千城千面,使之根本无法以某一套固定的城市应急系统来适应。但如果完全从头定制,那么时间和经济成本都会变得难以估量。

好在,海纳云在以上两个选择中找出了另一个答题思路:标准化+定制化。这种策略类似于乐高的积木模型,每个板块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标准组件,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进行灵活地拼接和组合。

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行,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生命线”。海纳云通过专项系统的开发以及算法模型的自研,全方位覆盖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急场景,并建立标准与机制,深化业务流程再造。使之能够在面对不同城市的应急需求时,都能快速从中找到与之匹配的场景、系统模板及大数据库,再基于特定城市的特征来完成模型调优。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定制化的服务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的具体需求。

海纳云的解题思路在中国城市应急管理的适配度,正在不断被证明。从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到具有针对性的燃气、供水、排水、电梯、桥梁等垂直领域的样板案例,在全国不同城市加速涌现。

例如,将青岛数字应急管理的试点经验在安徽合肥、河南鹤壁、重庆等城市实现复制,打造了“合肥经开区智慧排水项目”“鹤壁市防汛辅助决策平台项目”“重庆铁山坪森林防火项目”等优秀样板;以AI视觉+物联感知技术打造的智慧电梯解决方案,也已在青岛之外的济南、杭州、西安等10余个城市上线。

海纳云为合肥经开区打造排水监测监管平台

同时,海量的数据分析,也进一步助力海纳云不断纵深拓展对应急场景的认知。

当前,水污染防治及全面提升水环境监测预警已成为从国家到地方关注的重点。在“合肥经开区智慧排水项目”中,海纳云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覆盖“排水户-雨污管网”的精细化监测防控网,对排水户、管网、区界断面、厂站等进行全环节实时运行监测,分析判定异常出流、过流、产流情况,对雨污水管网运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形成“监测预警-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的全流程高效闭环。

海纳云实现排水全流程监测管控

与此同时,海纳云还专门打造“经开区重点排水户及区界监测监管平台”,为排水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形成污水系统“一屏”可视化,排水户、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河道排口、蓄水池等设施的整体情况及运行参数,汇聚在平台上,助力管理者实现“GIS一张图片看涉水资产”,为全局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

不仅城市排水,面向水利水务多场景应用,海纳云打造了“1+2+4+N”智慧水利整体解决方案,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库大坝安全、数字河湖等水利业务应用系统,以科技力量让水资源配置利用更合理、水旱灾害预警更精准、水环境健康更有保障、城市供排水监测更高效。

对于应急安全而言,数字技术是建设科学应急、智慧应急的最强引擎。但从一个个样板案例的打造来看,海纳云的可复制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于其深入理解应急管理的核心需求

以客户为本:共创数字城市新未来

企业的成长根植于时代的沃土,数字城市建设已然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应急更是这一阶段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今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 、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与国家战略一脉相承,助力建设韧性、平安的数字城市,也正是海纳云所坚持不懈的战略目标。

政策形势利好,“技术+场景”的融合优势,以及成熟且可复制的数字应急样板,无疑为企业铺设了一条高速成长之路,也向外界展示了未来无限的发展机会,为海纳云赢得了资本的认可和支持。

2022年6月13日,海纳云宣布完成2亿元A轮融资;同年12月30日,海纳云再次宣布完成A+轮融资。而在这两轮亿元融资之前,海纳云就已入选“青岛市2021年度高企上市培育库”,是其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与转化成果的又一力证。

市场机会提供的只是一个起点,而真正让企业实现飞跃乃至引领的,是企业能否真正在为客户创造价值。

研发直面客户,产品对着市场。正是以客户为中心,海纳云才选择自主研发软件系统,对核心的智能硬件做国产化替代,打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使“设计、研发、建设、运维”于一体的全周期数字应急服务自主可控,保护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安全。

海纳云坚持研发直面用户,产品对着市场

为了确保客户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应急解决方案,海纳云把提升客户体验融入全周期。在设计阶段,先就需求、痛点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并在软件界面开发之前,再次和客户充分说明“准备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当系统和平台建成后,海纳云会主动组织培训。从监管部门到各个下属单位,再到下面的各个公司,对包括操作员、监管人员、值班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教学,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在应急系统正式上线前的试运行阶段,海纳云也会在运营中心配备24小时的值班人员,如果客户有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到运营中心,由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解答,直到客户完全能够熟练操作。

海纳云每一次技术的革新和服务的优化,也是为了让客户体验更加便捷、高效的成果。比如算法工程师会根据城市安全风险因素的变化,以及对应的应急场景需求,不断对算法模型进行更新、优化和迭代,使精准度更高,覆盖场景更全面,让客户能够省心、省时、省力地获取所需信息,提升监测预警与处置效能。

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开展“数据要素×应急管理”“数据要素×城市治理”等重点行动。作为数字城市应急安全领域的佼佼者,海纳云一直致力于运用数据力量,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发挥数据要素在守护城市安全上的乘数效应。

未来,海纳云将构建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的安全感知物联网,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水平,进一步激活城市多维数据的价值,释放更多数据红利,让善政更为高效、让治理更为精细、让惠民更为便捷。

智慧城市建设再升级时代,数字应急在整个行业可能只占一米宽,但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一定要做到百米深。这就是海纳云,一个希望默默守护城市安全的“数字哨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