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10万份的“爱因斯坦的脑子”,是“智商税”吗?

卖出10万份的“爱因斯坦的脑子”,是“智商税”吗?
2024年01月20日 07:30 不拖延的行动君

“爱因斯坦的脑子”成年度十大商品之一?

最近,某购物网站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商品名单,酱香拿铁、马面裙、乌梅子酱、《孙子兵法》等热搜延伸物品均上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一款名为“爱因斯坦的脑子”的虚拟产品也上榜了。

这是首个入选该榜单的虚拟产品。

年轻人咔咔下单高智商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脑子,网络另一边,不少人纷纷发出黑人问号:啥?爱因斯坦的脑子,这不是妥妥的智商税吗?

但就这别人眼里的“智商税”,有商家卖出了10万+份。

那这“爱因斯坦的脑子”怎么买?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在电商平台上,我们只要搜索“爱因斯坦的脑子”,就能看见从1分钱到5毛钱价格不等的“爱因斯坦的脑子”,据商家所说,只要拍下,“爱因斯坦的脑子”就会自动长到你脑子上,用过都说好。

商品详情页上写明:“本商品为虚拟产品,无需物流发货,拍下后自动发货,请直接确认收货……拍下后提供娱乐聊天服务,自己去找客服聊天,娱乐项目,介意者慎拍”。

网友辣评:“当你意识到自己被骗的时候,货就到了。”

可不嘛?下单那一刻,脑子就回来了,可不就到货了。

有网友在产品页问:

“买了之后我能不挂科吗?”

“请问是正品吗,有没有用,买了能变聪明吗?(急需度过期末考)”

“买了之后我能不挂科吗?”

从这不难看出,消费群体都是一些有考试需求的学生党,其中不乏北大等一些名牌高校学生,临近期末,他们不仅寄托于科目老师的重点,也把希望寄托在了爱因斯坦的脑子里。

那你说有没有效果呢?

有买过的网友发了好评:

“买了后明显感觉自己脑子更好用了。”

“我的数学从61飙升到117。”

“以前物理只能考14现在考20。”

也有网友对其能热销10万+感到不解,质问店家是不是想钱想疯了,还能卖这种产品。

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我想,每个买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但唯一能确定的是,下单的网友,不是好奇心驱使,就是图个开心和心理安慰。

不仅“爱因斯坦的脑子”爆红,“恋爱脑”、“马克思的脑子”、“纯种野生蚊子”、“会撒娇的野生大象”等虚拟产品也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只要客户心理有需求,店家即可上架相关产品。

比如,“纯种野生蚊子”的诞生就是因为店家在网上刷到一个段子,说给朋友买个蚊子去叮他,于是,就有了野生蚊子这个想法。这个的玩法是,买家下单指定送货账号,然后店家就会向指定的社交账号发送“嗡嗡嗡”,不仅模拟蚊子嗡嗡声,还会有配套的视频和表情包。

再比如“马克思脑”,是为了应对大学的思政期末考试。还有“恋爱脑”,一键下单秒变恋爱脑,还有“好运喷雾”等等。

这些不能提供任何实际作用的虚拟产品主打一个心理安慰,提供的是情绪价值,所以被称为“情绪商品”。

“情绪商品”的走红,主打外人看不懂,年轻人乐在其中。

能让消费降级,省钱上瘾的年轻人自愿买上这么一份“智商税”产品,我想,除了有部分好奇跟风的原因,第一批购买的人,买单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追溯根源,也不过是求一个心安。

说实话,当年轻人小时候对上香拜佛的长辈不屑一顾时,是不可能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他们。

“质疑父母,理解父母,成为父母”,是年轻人成长的必经心理路程,“真香定律”从不欺骗任何人。

老一辈,香插上的那一刻,心灵仿佛得到净化和解脱。

新一代年轻人,下单“爱因斯坦脑子”的那一刻,脑子仿佛得到启迪,做题背重点都快了许多。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没有在网上刷到这样的视频?

期末将至,大学生在上进和作弊之间选择了上香。

两张椅子拼凑起一张桌台,然后整个宿舍的水果零食凑一凑当贡品,电脑打开一张孔子像或一张逢考必过的壁纸,配上抑扬顿挫的BGM“一句保到你逢考必过,无论初中高中大学小学都一样咧,论读书肯定是好……”

边唱边把充当香的三支笔插到笔筒中,再拿起桌上的保温瓶,挨个杯子倒上水。如此,一曲完毕,心也就踏实了,仿佛明天就能逢考必过,拿上奖学金。

仔细想想,这和“爱因斯坦的脑子”、“好运喷雾”这些本质都一样,也和老一辈的相似,都是透由外界去寻找自我安慰,满足内在的情绪价值。

说回虚拟产品,它们的诞生时间难以追溯,但第一个爆红的产品可以追溯到2020年。那年七夕,伴随一声“咕呱”,孤寡青蛙在网上走红,专门用来调侃单身人士。

随后这几年,随着大家愈发重视自我探索和自身情绪价值的满足,虚拟市场迎来爆发,其中,情绪产品尤其引人关注。比如,付费学习监督、夸夸群、树洞、叫早服务、晚安服务等等。

通过这些,大部分年轻人得以在越来越内卷的情境下,有喘息时间,有释放情绪的出口。

据《正面连接》报道,有老师在工作的强压下,购入“爱因斯坦的脑子”后,在和店主聊天的过程中释放了自己的焦虑情绪,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但倾诉之后,心情得到轻松好转。

生活中,如果总是和朋友家人诉苦,一开始能得到安慰和理解,但时间一久,大家也害怕他们反感,毕竟谁不会愿意成为情绪垃圾桶,但是,和陌生人诉苦就没有这些顾虑。

有需求就有市场,情绪商品有其存在的道理。情绪商品不是智商税,那是年轻人的“情绪止痛药”。

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显示,在社会和生活压力下,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我国成人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

深受情绪困扰的大家,急需情绪出口。而“爱因斯坦的脑子”这类情绪商品,就成了大家调节情绪,追求放松和快乐的一种低成本方式。

过去,大家为了满足自身情绪价值,不断通过买买买,通过消费去满足自身情感需求,但现在,与其刷光信用卡透支花呗额度,不如全款拿下5毛钱一个的“爱因斯坦的脑子”。

虽然两者都只具有短暂的愉悦效果,但起码后者只需要非常少量的金钱,也就来得更令人精神愉悦,也就更受省钱上瘾的年轻人的青睐。

情绪价值的消费,是年轻人的一种情绪自我调节手段,但终归不是根源之法。

情绪价值如何真正得到满足?

我想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回归到自然中,在与人实际的相处中去调节自身情绪,去满足自己真正的情绪需求。

这里有三个小方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少上网,多去感受现实生活。

现在大家都习惯线上娱乐,玩游戏,刷短视频,看各种碎片化内容,当下非常快乐和兴奋,但没多久就开始觉得空虚,于是又得从游戏和视频中寻求快感,去满足的情绪价值。

线上娱乐不能贪多,一多,精神容易空虚,就愈发想寻找刺激感。所以,我们不妨放下手机,把自己的生活重心转移到线下的真实生活中。

晚上空闲在家时,和家人聊聊天,多去和朋友线下聚聚。家人不在身边,也可以多打打电话,和家人唠唠家常,说说闲话。这不仅是在尽孝,亦是满足我们情绪价值的好方式。

我们也可以多去培养一些线下爱好,比如跑步、打羽毛球、做手工等等,通过线下充实的生活,增加情绪满足感。

第二,多去亲近自然,看风,看云,看花,看草,在和大自然的亲近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很多网友分享自己通过大自然提升自身能量的故事,有的去公园草坪看云看天,累了就睡觉,有的去大自然中抱树,通过树的能量去消除自己的负能量。

和自然亲近的方法,本质其实就是找个地方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内心平和后,情绪自然也就能平静下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20分钟公园理论”

据《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研究表示:

“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

所以,闲暇时,去公园散散步,晒晒太阳,都是一种不错的调节身心、放松情绪的方式。

第三,要正视自己的每一种情绪。

很多人都害怕负面情绪,但每一种情绪都是身体的本能反应。所以无论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都要去正视它。

比如,高兴时,可以通过分享把开心情绪传递出去,开心能传递,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而难过悲伤这些负面情绪,即便不对着友人掏心掏肺输出,也可以去进行自我抒发,把坏情绪散出去,内心才能平静。

如今,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对内在的精神内核和情绪价值的追求,在老一辈眼里可能矫情做作,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自身和内在自我的重视,意味着我们把注意力从外界放回到自己身上了。

大家明白,向外的所有探索,终归都会回到自己身上。也明白,活出真正的自己,在这个繁杂世界里收获内心真正的平静,或许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

感谢您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参考资料

正面连接《谁在买爱因斯坦的脑子》

原创:图图

编辑:盼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