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13岁女孩遭霸凌事件最新细节曝光: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海南13岁女孩遭霸凌事件最新细节曝光: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2023年03月29日 11:50 清欢读书会

近日,海南一位13岁女孩遭多轮殴打的视频在互联网传播。

说真的,看的我拳头都硬了。

视频里,多名女孩围着一个姑娘狂扇、脚踹。被打的女孩头发凌乱、满身伤痕,衣服被撕扯的几乎无法蔽体:

她被推入了水沟,又被薅着头发扯回来,已经被打的精神恍惚的她,跪在地上连说“对不起”。

可她的哭声无人在意,周围人打的更欢,还有男生在录视频。

视频一经流传,轰动全网。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细节更让人愤懑。

被打的女孩,今年13岁,才读初一。

主谋是她的同学,其他大多数施暴者,她甚至都不认识。

她是3月12日晚上被打人者带离学校的。

一直到3月16日,打够了她的施暴者才把她丢在了车站,在一位陌生人的帮助下,她才联系上家人,逃离回家。

中间那几天,她先后被带到临高县多个乡镇。

仅仅用了一个“看她不顺眼”的理由,一群陌生人对她多轮拳打脚踢。

期间,有路过的叔叔曾试图“解救”她,但当她坐上叔叔的电动车后,又被施暴者强行要求下车留下。

令人意外的是,她照做了。

看起来非常的不合理,但当得知真相后,更加心酸。

原来,被打女孩的父母都是残疾人。

父亲是残疾人,靠着拉三轮为生。母亲是聋哑人,在校门口摆摊。

在此之前,她已经遭受过好几次同学的殴打,也曾被拍过视频:

但她一直不敢说也不敢逃,因为她们曾威胁她:“如果你敢逃跑报警的话,就连着你的父母一起打”。

这次她回了家,甚至都因为害怕被报复,只敢说是“不小心摔倒”。

但满身的伤痕以及被打的视频还是出卖了她,父亲报了警、带她去了医院。

调查报告显示:她左耳鼓膜穿孔;眼睛有异物插入,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阴影,或许要相伴终生。

看下来真让人又气愤又心疼。

校园霸凌,往往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恶。

它所能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但因为她们是孩子,所以总能轻易的“被原谅”。

这件事的后续是:所有施暴者都已找到,但均为未成年人。

法律能做的只能是:对其中已满十四周岁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很无奈,但又很现实。

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或许我们更该思考:应对校园霸凌,家长究竟该怎么办?

该如何教会孩子应对那些暴力和欺凌?

又该如何尽早读懂孩子那些无助的求救信号?

在记者的采访里,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女孩父亲提到:女儿曾和他提过不想读书了。

但当时,他以为她只是因为家庭、父母等等原因自卑,所以才不想去上学。

直到今天,他才终于明白究竟是为什么。

而当我翻看很多起校园暴力案例时发现:几乎所有的校园霸凌事件,孩子都曾试图反抗、求救。

但很多时候,他们的求救,都被忽略了。

早前,马思纯曾在节目上聊起自己过往的经历。

初中时,有同学经常当众嘲笑她胖,抢走她写的信,当众朗读。

还曾在她的可乐里放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她毫不知情的喝了下去。

她曾向父母求救,但父母只回应她:“不要去理会她,你要努力地去证明,你过得比她好。”

在成人的思维里,或许小孩子的“玩闹”和成人世界的厮杀相比,确实太小儿科。

但父母的漠视,对于孩子来说,却在一点点的抹杀信任。

我曾看过一篇被欺凌者的独白,他说:那种无助感就像所有人都在远离自己,老师、同学、家长,后来,就慢慢的麻木、绝望了。

他初中的时候,也是被无缘无故的欺负,和家人说“不想上学”时,父母一口咬定他就是“贪玩”、“叛逆”。

当他明确的说自己被欺负时,爸妈先是质问:“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接着又说:“别理他们,不要产生冲突,这种人躲得越远越好。”

从那之后,他再也不和父母提起任何遭遇。

他的父母觉得事情完美解决,殊不知他正经受着更严重、更长久的霸凌。

心理学上有一个“习得性无助实验”:当笼子里的狗被不断电击,那即使笼子打开,狗也不敢逃出去了。

很多家长不理解,面对校园暴力,为什么孩子宁愿自杀,也不寻求帮助?

但我觉得不如先问问自己,是否曾选择性忽略他们的痛苦?

每一位家长都有必要自我复盘、警醒。

不只是暴力殴打才叫霸凌。

言语侮辱、造谣、孤立、排挤……这些才是校园暴力中更常见的情况。

因为没有造成明显的身体伤害,往往很容易被老师、家长当成“小孩子的玩闹”忽视。

但是这些对于心理造成的阴影,几乎伴随终身。

当你的孩子不想上学、变得孤僻自卑抑郁、小心翼翼,你一定要重视。

家长的漠视,可能是孩子遭受更严重校园暴力的催化剂。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当孩子宁愿独自承受痛苦也不信任你,那才是危险真正的开始。

而当发现孩子遭受欺凌,如何应对也成为了家长的难题。

回到开头的案件,这件事还有后续。

在情况通报上,你会发现最后这事被认定为“互殴”:

是的,16号女孩回家后,因为害怕被报复躲到了外婆家,她的表姐护送她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施暴主谋。

于是表姐又找了一群人,把主谋打了一顿,并且也拍了视频发布在了网上。

表姐还让一旁哭泣的被打女孩,上前扇了施暴者好几个巴掌。

事后,表姐被警方行政处罚。

她认错,但她也并不后悔。因为在她看来让施暴者“亲身体验”妹妹的痛苦,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

当然,我不支持暴力。

但这让我想起了李玫瑾在被问到“孩子被打,支不支持打回去”时,坚定的那句:当然支持。

有人说,这是在宣扬以暴制暴。

但其实,打回去只是一个极端的手段。

李玫瑾想要告诉家长的是,一定要让所有孩子明白:面对暴力,我们绝不能忍气吞声。

你的忍,在施暴者眼中就是“很好欺负”的信号。

这不会让他们心软,只会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变本加厉。

所以你一定要教会孩子:不能主动欺负别人,但面对暴力时,一定也要有敢于反抗的能力和勇气。

可以报告老师,可以告诉家长,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一定要为自己讨公道。

你必须要让霸凌者清楚:欺负你要付出代价,他们才会有所忌惮。

而应对校园霸凌,绝不能让孩子孤身一人。

家长的强势,才是孩子的底气。

早前,一个女孩因为校园暴力离家出走时,爸爸坚定的那句:“天塌了,爸爸给你顶着”,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勇气。

而前段时间湖南某初中留守女孩遭多次霸凌,一整个村的人涌向学校,为小女孩讨说法:

其实大部分欺凌事件,只要有人制止,很快就会结束。

只不过很多时候,大人都只当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

所以应对校园霸凌,我一直觉得要和孩子共情。

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坚定的站在孩子身边。

可以从联系老师、学校、对方家长沟通做起。

倘若事情并未解决,那就要留存证据,果断报警。

甚至闹的更大、曝光上网,用舆论约束,都是一种手段。

总之就是一句话:要让施暴者、对方父母、老师、学校、甚至孩子自己都知道,你对暴力的强硬态度。

更要让那些施暴者为自己的恶劣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让他们真正的不敢,真正的忌惮。

有的时候人的道德就是要靠高昂的成本来约束。

只有学校、家长、社会、法律都团结起来,坚定的对校园暴力零容忍,狠处罚,才能将欺凌斩断在摇篮。

这不仅是在保护受害人,更是在敦促施暴者尽快走回正途。

而在最后。

很多问题,不该只让“受害者”反思。

教会孩子一万种应对欺凌的方式,不如教育孩子,不能做伤害他人的刽子手。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决定这幅画的底色。

青春期本就是躁动不安的,太多孩子因为无知和冲动,误入歧途。

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光照亮。

真正的对孩子负责父母,是要教导他们做正确的事情。

告诉他们抱团不酷,暴力不可。

告诉他们学会共情,懂得尊重。

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一直在他们身边,你可以完全信任。

告诉他们不能做冷漠的旁观者,我们所有人都可以阻止霸凌。

也希望面对校园暴力,能尽快建立更完善的预防、处理机制。

如果家长管不了,那就要用法律来约束。

愿没有孩子,再在欺凌中沉默不语。

愿所有家长,都能成为孩子最后的底线。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中长大,平安、友好、自尊、自信。

让我们一起,对校园暴力,说“不”!

本文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转载请联系脆皮先生公众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