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丁克夫妻现状曝光:房贷水电AA,冷战不离婚,后事都想好了......

60后丁克夫妻现状曝光:房贷水电AA,冷战不离婚,后事都想好了......
2024年09月11日 11:50 清欢读书会

你会害怕孤独死吗?

“孤独死”是指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

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日本,与日本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国情有很大关系。

但最近,这个词语的含义已经进化成“婚内失恋”。

相信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跟我一样:

“领证结婚了还会失恋?还会孤独?”

看了一下高赞笔记,这个词语是这样解释的:

婚后失去了热情,婚姻沦为爱情的坟墓。

尽管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柴米油盐、七大姑八大姨等世俗琐事耗尽了双方的精力,没有闲情雅致沟通和交流,只是因为家庭和父母勉强维持着脆弱的平衡,最终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就是所谓的“婚内失恋”。

这看似不正常的状态,已经成了婚姻的常态,正在我们身边一幕幕上演。

原来,最高级别的孤独,不是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而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却比一个人时更孤单。

日本放送协会曾播出纪录片《无缘社会》,以“现代人的孤独老死”为采访主题,关注那些被遗弃的人。

“无缘”的意思有三点:

一是无社缘,没朋友,

二是无血缘,和家庭关系疏离,

三是无地缘,与家乡关系隔离断绝。

而“无缘死”,指人生前失去了社缘、血缘、地缘,死后尸体无人认领,与“孤独死”如出一辙。

据首次调查,日本在一年的时间里,就有三万两千人“无缘”死去。

在纪录片中,有一个 90 岁的老太太,自住在川崎市的一套公寓里,死后过了将近一个月才被人发现。

她死去的时候,电视机一直开着,烤面包机里面还有没烤好的面包,浴缸里放满了水。

我想在她突然离世前,一定幻想过刚出炉的面包有多么美味,期待着饱餐一顿后舒适温暖的泡澡;

有一个三十五岁就失业的男人,独自居住在埼玉县一个二层公寓,去世一个月多月后才被发现。

那时阳台的花朵已经全部枯萎,公寓里的白色电话机里,还有姐姐说要寄玉米给他的留言。

只是,他再也没法回应了......

想必他们生前,没有料想到自己会突然孤独地死去。

有人说,结了婚就“有缘”了,好歹互相有个照应。

但一对结婚19年的丁克夫妻却打破了一些人的幻想。

50多岁的葵和丈夫,婚前就约定好不要孩子,多年来他们一直过着谈恋爱时的二人世界。

本以为生活会这样一直平静而幸福地度过,但没想到婚姻里的房贷、水电、亲戚、琐事把双方的精力都抢占了。

刚开始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到后面直接就沉默了,甚至能冷战好几个月。

长年累月下来,夫妻俩对这段感情都感到疲惫,但放弃了修补关系的念头。

不仅房贷、水电AA,连有事都靠便签交流,妥妥的搭伙过日子。

有人问:

“那为什么不离婚?这样过日子还有什么意思?”

或许是因为离婚的代价无法承受,孤独的代价不可估量。

第一批丁克夫妻基本已经超过50岁,上了年纪老毛病也随之而来。

有的人突发心梗无人知晓,一下子就去了。

倒不如搭伙过日子,一人提供落脚的地方,一人负责饮食起居,互相观察身体状况。

据估计,日本每年有 3 万人孤零零地死在家中。

许多老年人常年独自生活,不与家人来往,也没有朋友相伴,直到突然去世,也无人知晓。

更心酸的是,他们唯一被人惦记的证据,就是长期亏欠的房租。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工作十分努力,但很少人知道,他们努力工作的背后,只是希望有机会与外界建立联系。

因为唯有如此,才不会活着就被遗忘。

有人预计 15 年后,日本每年孤独死亡的人数将超过 10 万。

可秉承“老有所养”传统观念的中国,也不能保证不会走上日本的道路。

在中国,60 岁以上老人近 2.5 亿,每天有 2 万余人步入老年。

在这群老年人中,城市老人独居率已经接近 50%,农村老人独居率也达到了 38.3%。

冰冷数据的背后,是一群渴望得到关注的人。

之前有一个新闻,安徽蚌埠一小区内,有居民听到敲击声后,发现了一名全身赤裸的老人,倒在阳台上。

消防员到场后破拆房门,将老人抬到卧室内。经询问,老人前些天准备拿脸盆洗澡时,不小心摔倒在地,整个人动弹不得。身旁没有家人,手里也没有手机,老人此时唯一的活命工具,就是附近的脸盆。

就这样,他断断续续地敲打脸盆,滴水未进,熬过了 4 个昼夜。

看着老人获救后一口气喝下一整瓶水,我的心里充满悲凉:如果邻居没有听到敲盆声,这个世界是不是又会多了一个遗憾。

都说养儿养女为防老,可命悬一线时,救命的却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失独老人已经超过百万。

到 2050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或将达到 35%-40%,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到那个时候,临终时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可能达到 7900 万。

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巨大问题。

我们总有感到孤独的时刻,但是孤独真的会杀死我们吗?

一系列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孤独中真的可能会。

孤独的衍生物抑郁,会在某一时刻突然要了你的命。

所以“孤独死”,又被广泛认为是“被动自杀”。

一个孤独的男人每天都会在日历上打勾,对勾停止在了 9 月 21 日,两周后,他被发现死亡。

互联网三巨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孤独是空巢青年的生活主旋律,他们当中 68%的人,在一周以内感觉到孤独。

而这群孤独的人,大多都是 90 后。所以我们常常看见,抑郁症多发于青年人身上。

2016 年 9 月 16 日,乔任梁因抑郁症,在上海家中去世,年仅 29 岁;

2017 年 12 月 18 日,金钟铉因抑郁症,在首尔公寓内烧炭自杀,经抢救无效不治,年仅 27 岁;

2019 年 10 月 14 日,崔雪莉因抑郁症,在家中自杀去世,年仅 25 岁......

内心的荒凉、对未来的无望,让他们在孤独与死亡中,毅然选择了后者。

在死神面前,有的人苦苦哀求、万念俱灰,而有的人,却像见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想每一个自称“社畜”的人,都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尤其是带着一身疲惫下班,打开空荡荡的出租房时,一股巨大的孤独感会扑面而来。

明明生活在车水马龙的世界,眼前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却没有一个人能并肩前行。

孤独死,连年轻人也不能幸免。

“孤独死”的人群中,有一夜之间流落街头的工薪阶层,有一生未婚的独居者,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青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被这个社会遗忘了。

正如《寻梦环游记》里说:“死亡不是最可怕的,遗忘才是。”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要尽可能地多陪伴父母,尽可能地去关心身边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内心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与这个世界交流。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只要让你感觉到温暖的,都可以建立情感上的连接。

有的时候,那些温暖的,就是我们活下去的希望。

爱让这个世界转动,让我们一起建立“有缘社会”--

安心养老的社会,安心死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牵绊的社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