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看DAO 2025》发布

重磅:《看DAO 2025》发布
2024年12月30日 00:52 未尽研究

这是我们第四份年度报告,《看DAO 2025》,关注中国创新如何启动一些产业飞轮效应,又如何摆脱一些产业内卷。

中国提出建立自主创新近20年,提出战略新兴产业15年,《中国制造2025》纲领提出的10年里,全球工业与科技产能正在前所未有地向中国集中,集中的进程也在不可遏制地前行,可能会超过二战之后美国产能在全球的占比。越是新兴的产业,在中国集中的速度越快,集中度越高。

中国对美国的科技追赶基本达成。中国对自主技术创新的追求,支撑了中国工业产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美国对中国的发起的科技战,加快了中国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

从研究开发到产业政策,中国的创新体系即新型举国体制,在投入的规模和数量上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如果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衡量,中国的产业政策投入是美国的近五倍,再加上研发投入,创新投入总量早在2019年就超过了美国。中国正在向全球先进制造跨越,西方称之为中国的第二次冲击。

内卷同样源自中国特有的一些因素。它既是市场的,也是体制的。通过规模化和低价进入发达经济体的“建制”产业,加速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是中国的竞争策略,产生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不可避免。但在同一技术水平上过度规模化,产品和企业高度同质化,新兴行业处于“早熟”阶段,把市场竞争拖入了逐底的价格战;而产业政策作用于中国存在壁垒的内部大市场,无法实现正常的市场出清。

但是,有内卷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仍然要比没有内卷的低端产业要好。卷到极致,从10归1,就会有企业去做真正的创新,从0到1。

学习与追赶是中国企业应用创新乐此不疲的舒适区。中国在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方面,收获了史上最大的学习追赶红利。而进入原始创新阶段,需要基础研发更大比重的支出,早期的持续探索和反复试错,失败率很高,往往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泡沫与崩溃。举国体制需要兼容一个反复失败试错的功能,最终将表现为创新的成本。

在新兴、高科技和先进制造领域实现飞轮与内卷的平衡,除了必要的市场出清,市场化并购是要素重组和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而企业出海投资,尤其是用中国“内卷”出来的高性价比的技术,帮助全球南方市场国家实现绿色和数字化的新型工业化,也是中国产能的历史使命;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

我们去年展望了2024年的生成式AI,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这一中美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中国企业保持学习与追的同时,创新者已经迈向无人区。我们继续展望,在2025年:

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将是中国与美国竞争最激烈,也是对全球创新型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领域。它既需要中国保持学习与追赶,也需要中国勇敢走入创新的无人区。我们展望,在2025年:

1 中国企业加入基础模型创新,扩展定律重新定义;

2 测试 AGI,基准难度增加;

3 AI加快用于科学发现和企业研发;

4 Agent(智能体)更高级精密,多智能体加强协作与互动;

5 推理的高token消耗,支撑算力经济持续繁荣;

6 卷出AI搜索;

7 智能体让AI应用产生差异性,以原生和赋能的方式,在既有平台和新的领域开始产生杀手级应用;

8 AI企业创新和应用出现中国范式;

9 软件公司新代码的一半先由AI生成;

10 科技企业开始利用智能体精益运营;

以及物理AI。

2025年,在更多行业,飞轮与内卷都将继续。今年,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成立;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制定了具身智能标准。同时,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达到了500余家,分布不均衡,同质化竞争;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在电动化竞争中消失过半,智能化开始加速这一进程。对此,一方面,中国将继续科技出海,另一方面,还将备战下一代颠覆性技术。我们展望,在2025年:

  • 中国商业航天迎来复现 SpaceX 十年前回收火箭的一刻,它将决定太空经济是否将被卡住脖子;

  • 自动驾驶巨头、整车厂商与出行平台有机会赢者通吃,中国产能优势加速闭环形成;

  • 人形机器人转向物理智能探索,等待 ChatGPT 时刻,中国继续推动硬件供应链成熟;

  • 美国越来越难拒绝中国供应链与创新药,中国创新药在出海中重估价值,积淀下一代产品创新研发资本;

  • 欧美放弃传统锂电竞争,试图在固态电池弯道超车,中国产业政策再次加速;

  • 大模型范式转移推动芯片市场逐步转向,定制推理芯片是中国突破美国卡脖子的第二条战线;

  • 美国持续吸引资本回流本土,中国科技出海,推动全球南方绿色与数字工业化。

2025年,是摩尔定律60周年。摩尔定律,是技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一种承诺和期待,这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创新。年底,国内大模型厂商DeepSeek的进步引发美国同行的关注。该公司曾感叹中国企业此前习惯摩尔定律从天而降。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各自领域的“摩尔定律”。规模和数量固然重要,也是必要条件,但发明引领世界的科技产品,产生更多世界级的伟大的创新企业,将是中国真正成为创新型经济一个标志。

下载并阅读完整报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