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这十年⑥:助力乡村振兴、双碳战略下的保险图景

“中国保险”这十年⑥:助力乡村振兴、双碳战略下的保险图景
2022年07月26日 15:01 A智慧保

在“中国保险”这十年系列专题的上两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梳理了过去十年来,保险业助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支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心路历程。

实际上,这仅仅是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在助力乡村振兴、双碳目标,支持实体经济等一系列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战略中,保险业也积极扮演着“助推器”的角色,并留下了累累硕果。

农业是强国之基,立国之本。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保险随之成为支持“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

从近十年发展情况看,农险保费规模实现快速扩充。数据显示,农业保险原保费收入已从2012年末的241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976亿元,增幅超过3倍。在此过程中,我国农险的保费规模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险市场。

农险保费规模的快速扩增,离不开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的大力支持。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财政拨付农险保费补贴达333.45亿元,较2015年的145亿元,增长近1.3倍。据平安证券研究报告统计,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农险保费补贴比例基本已稳定在75%左右。

从创新发展层面看,近年来,国家正在持续强化农险“扩面、提标、增品”。2018年,为推动农险实现“直接物化成本+地租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保障全覆盖,我国在内蒙古、辽宁、安徽等6个省市率先展开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2019年,财政部、银保监会等四部委又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2年,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保险覆盖率应达到70%以上,其中收入保险成为重要险种,农险深度达到1%。

紧接着,2021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下发文件,宣布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至13个粮食主产省份。2022年,银保监会发文再度提及,保险机构要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并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给予农户、农企更多元的风险解决方案,很多保险机构也在开展农险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保险+期货”模式。此外,部分险企还通过保证保险业务,为地方农业提供增信支持。而为了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步调相匹配,农险业务的科技应用水平也在持续提升,财险公司纷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赋能农险,实现从承保到理赔的全流程线上化处理,推动农险业务降本增效。

基于我国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战略的相继提出,专业人士也对农险发展潜力抱以乐观预期,《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中就预测,2025年,农险保费规模将超责任险,成为仅次于健康险的财险公司非车险第二大险种。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服务“双碳”战略也成为保险业又一重大使命,而发展绿色保险便成为核心抓手。

事实上,绿色保险这一概念并非近两年才提出,早在2016年原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及,“配合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完善配套产品的研发”。

为了推动“双碳”目标尽快实现,2021年,银保监会将发展绿色保险作为当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落眼至今年,监管又将发展绿色金融上升至银行保险机构的经营战略层面。2022年6月,银保监会在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中明确,银行保险机构董事会应确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审批高管层制定的绿色金融目标及报告,指定专委会负责绿色金融工作,监督并评估机构战略执行情况等。

从当前绿色保险发展情况看,据中国保险业协会统计,2018-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累计达45.03万亿元。其中,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达到18.33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6.3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理赔方面,2020年,绿色保险赔付金额213.57亿元,较2018年增加84.78亿元,年均增长28.77%。

除丰富绿色保险供给,提升保障力度外,近年来,保险业还在绿色投资领域充分发挥险资长期资金优势。据统计,保险资金用于绿色投资的存量金额已从2018年的3954亿元,增至2020年的5615亿元,年均增长达19.17%。

从具体实践上看,头部险企无论在绿色保险还是绿色投资方面,都已走在市场前列。如截至2021年,中国人寿累计绿色投资规模超3000亿元,新增绿色投资规模500亿元;截至2021年,中国人保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领域,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3万亿元;截至2021年,中国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2245.8亿元,该年度发展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保费收入为445.69亿元;截至2021年末,中国太保绿色投资金额约233亿元。

不难看出,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方面,保险业正在从资产、负债两端双向发力。放眼未来,随着后续监管配套政策的持续完善以及行业数据库的建立,保险业在绿色保险产品供给和投资力度上也将不断提升。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保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与经济的“助推器”,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着天然的职责。

十八大以来,保险监管层面也本着“放管服”的原则,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体来看:

2014年

国务院“新国十条”: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

2017年4月

原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积极发挥险资融通和引导作用。

2020年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提出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21年11月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险资投资公募REITs。

2021年12月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放宽了险资对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限制。

2022年4月

银保监会、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险资参与重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2022年7月

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鼓励险资通过多种形式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基于一系列暖风政策的落地,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强。

日前,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24.46万亿元。另据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召开的相关会议指出,截至2021年11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融资20.4万亿元。

当然,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仅限于投资端,在风险保障方面,保险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

如在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方面,出口信用保险持续“保驾护航”。有数据显示,仅2021年,中国信保全年承保金额就超过8300亿美元,同比增17.9%;在支持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方面,有企责险、安责险、雇主责任险等发挥风险分散作用;为更好支持科技、高端制造企业发展,我国也在大力推广科技保险。日前,银保监会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文,表示将在临港新片区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

可以看到,无论是风险保障还是险资运用方面,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和途径都在逐步拓宽。当然,从保险机构自身经营层面看,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投资优质有潜力的企业股权,也有利于险企负债端的稳健经营,夯实偿付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