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 | 保险逐鹿养老金:“商养”“个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周评 | 保险逐鹿养老金:“商养”“个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022年12月05日 12:00 A智慧保

最近,养老第三支柱多点开花。

12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再过一个月,也就是自2023年1月1日起,将在北京等十省市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包括中国人民养老保险、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太平养老保险和国民养老保险四家公司饮头啖汤。

个人养老金正如火如荼,商业养老金斜刺里闯入,对保险公司而言,“个养”和“商养”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双线作战的问题。

竞 争

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同属第三支柱,都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但前者是混业竞争,银行、基金和保险“三驾马车”在一个养老金池子里“圈地”,展开差异化竞争;后者则是保险公司“一个人在战斗”,是如何在自己的“专属领地”做大做强的故事。

在个人养老金市场,银行握有账户优势,基金拥有投研优势,保险的优势是长期,但在短期思维显著的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往往被忽略。凯恩斯那句“从长期看我们都会死去”洗脑了中国市场,因此“三驾马车”里,银行大张旗鼓,基金摩拳擦掌,保险只是默默推出7款产品,声调不高。

如今看来,保险是在憋大招。

商业养老金向客户提供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服务。商业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享受个税优惠,也因此没有额度限制。与此同时,商业养老金只需年满18周岁,不管有没有社保,都可购买。

当然,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购买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和养老保险这四大类产品,而前者就比较纯粹,购买的只是由险司提供的商业养老金产品。

对 比

被银保监会定义为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一个“新”字,使得商业养老金担负着市场突围的政策使命。

保险公司无论是做商业养老金还是个人养老金,都要做到资产和负债的久期匹配,这其实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前台的营销和“地推”,都只是“获客”,真正的“留客”,还是要用产品和服务打动客户。

商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是保险公司的两条赛道,这并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能够互相转化、互相赋能的,因为他们之间的交集就是保险之于养老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所以,保险公司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个人养老金市场不断丰富产品品类,与银行和基金“同台竞争”,年金险只是刚刚开始。在这里,养老金的核心需求,就是长期收益率,不仅要跑赢通胀,还要多多益善。

而在商业养老金市场,则更加聚焦养老服务和保障,更广泛地触达“新市民”,即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进一步下沉。商业养老金领域,保险的对手只有自己,国家给了方向和政策,他山之石证明这是蓝海市场,剩下的只是跑通商业模式,供给制造需求。它是多年来险司一直经营养老市场的延续和升级,但有了隔壁个人养老金的参照,而被赋予了更多意义,那就是在养老领域,险司的比较优势到底为何。

长 期

商业养老金对保险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仅是做个团险和年金的简答题,而是真正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理财和养老需求,是一道复杂函数题。它既要收益率,也要多样化,还要操作便利,现在人们总是爱调侃既要也要还要,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正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密钥。

相比银行和基金,被视为“长钱”的保险,其混业竞争甚至降维竞争的最大本钱就是长期能力。

一直以来,保险都被视为养老赛道的天选之人,在“保险-养老-医疗”的三角关系中,保险居于牵头地位。无论是成立十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探索养老年金等爆款产品,还是大小保险公司各自为战试错养老社区、医养结合等增值服务,养老之于险司,不仅是“钱景”,也是责任。

保险公司应该有舍我其谁的战略定力和战术勇气,不应该被短期的红包大战和收益率比拼拽着走,而是应该着眼于自己长期能力的绸缪和建设,依靠过硬的长期投资能力和长期服务保障,做大做强商业养老金市场。

居安思危,居危思变,不进则退。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