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惠民保迭代看革新方向!大变脸&小修补,如何可持续?

从2023惠民保迭代看革新方向!大变脸&小修补,如何可持续?
2023年06月05日 10:55 A智慧保

经过前些年的“跑马圈地”之后,惠民保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及地级市。

当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惠民保项目需要步入深耕及精细化运营管理阶段,为谋求可持续发展,惠民保产品究竟要如何升级迭代,朝着哪些方向创新求变?

近期多地的惠民保产品陆续上线2023版,来看看它们的新变化、新动向。

深圳是在全国最早推行普惠性质医疗保险的城市,也是惠民保产品极为丰富的城市。多年以来,深圳市民对惠民保险的参与热情较高,可谓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需求推动着惠民保不断求新、求变,地区惠民保产品也相对丰富。

例如,“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深圳专属医疗险”、“鹏城保”、“深圳众惠保”等不断涌现,就在5月9日深圳又上线了一款“深圳惠民保”。

仔细分析深圳市场上的几款惠民保产品,从保障责任来看,看似各自为阵,但又有互相倚重、同场竞技的意味。

比如“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价格最便宜,但不报销医保目录外个人自付费用;“鹏城保”则反其道而行之,不报销医保目录内个人自付费用;看上去“内外兼修”保障全面的“深圳专属医疗险”、“深圳众惠保”,其报销比例又与是否投保“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反复提及的“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是有官方背景的,也被行业称之为我国最早的惠民保产品。据悉,“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是2015年深圳市政府推出的重大民生实事之一,旨在有效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由深圳市医疗保障局主办、平安养老险承保,其最初保费是20元/年,后来价格逐渐提高,截至2022年已提高至39元/年。

相关数据显示,已经运行八年之久的“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赔付总金额达到16.27亿元。虽然曾有过涨价,长期维持39元/年的价格也足已“普惠”,但其保障程度与市场上主流惠民保产品相比,仍显不足。因此,深圳市场上再次出现几款覆盖社保外费用的惠民保产品,看似与之打配合。

不过,问题来了,明明买一款产品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需要买两款甚至三款才能保障更全面,那么,产品怎么选择、怎么配置,显然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困惑。因此,“深圳惠民保”近期出现,或在于解决这一个困惑。

从条款来看,“深圳惠民保”是原版“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的升级,不过升级亮点并不少,价格也大幅调整,堪称“大变脸”。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惠民保”相比“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在价格上有了较大的调整,由39元/年上调至88元/年,虽然上涨幅度较大,并不再支持医保个账余额统一划扣,但在投保时,可以直接选择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为本人及参加本市基本医保的配偶、父母、子女投保交费,方便了投保人,也盘活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

除价格调整外,在“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的基础上,“深圳惠民保”对保障的内容也进行了显著升级,如新增医保目录外自费保障、罕见病专项保障和“港澳药械通”大湾区特色保障,同时免费提供六大项健康管理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 在罕见病的保障方面,“深圳惠民保”尝试将报销比例与连续参保年限挂钩,是在增加客户投保黏性方面的有益尝试。与此同时,“深圳惠民保”将“港澳药械通”部分药械纳入保障范围,积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的地域优势,凸显地方特色。另外,在承保机构方面,与“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的主要承保机构为平安养老不同的是,“深圳惠民保”是由中国人寿、人保财险、人保健康、平安健康险四家险企共同承保。

从参保情况上看,“深圳惠民保”的热度渐显。6月1日,相关媒体从承保机构获悉,“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已突破300万。

相比“深圳惠民保”升级上的大刀阔斧,更多地方的惠民保产品则是小步微调。

以2023年“沪惠保”为例,与2022年的保障内容相比,保费、保额和主体保障均未发生变化,而是在进一步降低个人自费医疗的费用负担方面进行了升级。具体来看:

○ 降低免赔额。免赔额由原先的2万元下降至1.6万元,无理赔续保人群享再降免赔额优待。其中,连续两年续保客户免赔额降至1.5万元,连续三年续保客户赔免赔额降至1.4万元。

○ 增加国内特药种类。特药从25种扩增至36种,新增凯丽隆、优罗华等18种药品。

○ 新增专属健康服务权益。参保人可享指定医保外新冠药品9.7折购药权益以及满68元减10元的普通药品折扣券6张,可在指定线下药店使用。

相比2022年“沪惠保”保费微涨、保障升级,2023年“沪惠保”属于“加量不加价”,这或许是在保证参保率与赔付压力之后做出的平衡。

不得不说的是,很多惠民保产品尽管经过多次迭代,保持着“保本微利”、“加量不加价”的特色,但参保人数上很难再超越曾经的高峰。如2021年,“沪惠保”以总参保人数超739万的成绩创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之最。

而在2022年,截至6月29日,“沪惠保”的投保人数超过500万人,其中还包括超70万新市民。而后,到了原定投保截止日期7月31日,包括团单在内,2022版“沪惠保”共有645万人参与投保。最终,“沪惠保”将投保日期延长至8月20日,但投保人数仍低于首年。

今年,“沪惠保”在“加量不加价”的同时,推广力度加大,保险公司内勤人员齐上阵。目前“沪惠保”开局良好,参保人数已超300万人,业内也普遍对今年“沪惠保”的表现表示乐观。

不仅是“沪惠保”,很多城市的惠民保项目也普遍存在较大续保压力。

除续保率承压外,获得感不强、带病体保障仍有缺口等问题也在困扰着各地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身体健康人群和已经享受高水平医保人群,对惠民保险的获得感不强,因此投保、续保并不够积极,而惠民保投保门槛低、甚至无门槛,又不可避免吸引了带病群体和老年群体投保。为了降低赔付风险,惠民保又不得不设置较高的免赔额、较低的赔付比例,甚至在续保时调高保费价格,这样一来,难免会抑制低风险人群的投保热情。在学术界称之为陷入“死亡螺旋”困局。

近几年,留住老客户、挖掘新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惠民保面前的待解难题,各地均在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寻求平衡点。

比如2023版“惠蓉保”多管齐下,一方面扩面,开放成都户籍参保;一方面新增全自费海外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障、扩展全自费特定高额药品;另一方面提高报销比例,将医保范围外个人自费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提升至30%;与此同时,还针对续保客户给出优待,降低起付线。

再比如2023版南宁“惠邕保”,也是从降低年免赔额、提升报销比例、扩容特药目录、拓宽保障群体、增加增值服务五个角度进行了升级。

正如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所言,“惠民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找到产品成本、服务质量、可持续能力间的平衡点”。

两点之间找平衡,相对容易,但在多点之间求平衡,则并非易事。惠民保险的探索与演进过程,就是在多点之间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