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下半场开局:业务增长难掩两大阵痛!四季度压力山大!

保险业下半场开局:业务增长难掩两大阵痛!四季度压力山大!
2023年11月21日 10:29 A智慧保

前不久,上市险企、非上市险企三季报及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揭开了保险业前三季度经营的“冰山一角”。

近期,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的数据情况、资金运用情况以及保险业经营情况,使得行业前三季度整体运行状况得以明晰。

从总资产情况看,行业保持着稳健增长态势,且偿付能力整体充足。不过,受资本市场波动及低利率市场环境影响,行业整体投资收益水平此前有所下滑。

从行业经营情况看,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为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不过,行业赔款与给付的支出近1.4万亿元,同比大增20.1%,增速创近五年新高。

这也间接折射出,2023年前三季度,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有喜有忧,相较保费收入与总资产的平稳增长,行业在投资端与赔付上存在一定压力。近期,『A智慧保』获取的行业交流数据,以及此前上市险企披露的三季报也体现了这些迹象。而眼下险企四季度的境况如何,又该如何应对考验更受关注。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保险业无论在总资产、偿付能力还是保费收入方面,皆呈现整体运行平稳的态势。

具体来看,2023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9.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其中,财产险公司的总资产为2.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人身险公司的总资产为25.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再保险公司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4.5%;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较年初增长0.5%。

偿付能力方面,行业整体改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6%,分别较2023年第一季度末提升了3.7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从保险业经营层面看,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财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7.85%。人身险实现原保费收入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4%。

不过,尽管2023年产寿险保费增速可观,但赔付支出增速也较高。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原保险赔付支出近1.4万亿元,同比大增20.1%。赔付支出增速不仅超过了保费收入增速,更是创下了近五年历史新高。

分行业来看,人身险与财产险的赔付支出增速,也均超过了保费收入增速。前者赔付支出为7320亿元,同比增长22.22%;后者赔付支出为6473亿元,同比增长17.88%。

剖析行业赔付支出同比大增的原因,其实与今年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不无关系。有数据显示,针对今年7月底以来发生的特大灾情,短短一个月,全国为本次灾情赔付预赔付金额已超过70亿元,整体赔付预赔付比例近70%。

另有行业专家分析指出,今年三季度以来保险业赔付支出增速高于保费增速,主要与社会活动增加导致意外、医疗、车险等险种赔付增加;寿险产品到期带来给付增加;多场自然灾害导致财产险赔款支出增加等多因素有关。但从行业经营规律来看,赔付增速高于保费收入增速仅是短期现象,不会造成长期影响。

相较赔付支出大增给行业带来的短期影响,经营利润的下滑,给行业主体带来的阵痛更为深刻。『A智慧保』获得的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无论是人身险公司还是财产险公司,合计净利润均同比下滑(以纳入统计为准)。

具体而言,纳入统计的85家财产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379.5亿元,同比下降24.46%。其中,4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57.65%,较去年同期下降8.62个百分点。

相较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净利润整体下滑幅度更加显著。前三季度,纳入统计的87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为负数,为-210.42亿元,同比大降135.69%。其中,仅37家实现盈利,50家出现亏损。值得一提的是,亏损企业中,中小微险企占据主导,达到47家,折射出其存在较大的盈利压力。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人身险公司净利润下行,三季度当季的影响较大。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合计净利润还为273亿元,但到了三季度末则由正转负,前三季度变为亏损超210亿元。

不得不说的是,行业利润整体下行期下,即便是身居头部阵营的上市险企日子也并不好过,这从日前五大上市险企披露的三季报中即可看出。

三季报数据显示,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5.5%,第三季度同比下降89.6%;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8%,第三季度同比下降99.1%。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新准则,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55.4亿元,同比下滑36%;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6%,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9.6%;中国太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4%,第三季度同比下降54.3%;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5.5%,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4.36亿元,同比骤降120.7%。

如上不难看出,各家上市险企第三季度的净利润表现显著拖累了前三季度的整体业绩。对于净利润下降的根源,相关上市险企在三季报中解释称,主要受

资本市场波动和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影响。

如新华保险就在三季报中指出,前三季度净利润产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减少;中国太保也在三季报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中国人保则在三季报中表示,净利润变动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受“杜苏芮”、“海葵”强台风等灾害事故影响,人保财险的赔付成本同比增加;另一方面,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叠加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影响,使得部分金融资产价值波动于当期体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

不可否认的是,年内权益市场的波动,对险企资产端的影响显而易见。从三季度来看,A股三大股指,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86%、8.31%和9.53%。拉长前三季度来看,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跌8.23%和14.61%,上证指数微涨0.69%。

的确,低利率外加资本市场震荡波动导致投资收益率承压,是保险行业共同面对的一个难点。日前在上市险企召开的三季报业绩会上,相关险企高管也无一例外向市场进行了说明与“安抚”。

新华保险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征在业绩会上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内,符合要求的资产是不多的,投资难度加大。我们要进一步按照规律与国家要求,根据高质量转型步伐,选择有效的投资标的、领域和工具。长期投资很难避免短期波动,也希望市场给予一定容忍度”。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在业绩会上也强调,三季度的投资收益波动不能代表中国人寿的真实投资管理能力,希望市场能够理性看待权益资产投资价值以及它固有的波动性。

中国人寿财务负责人胡锦在召开的业绩会上表示,在新准则之下净利润波动较大的原因,从经营的情况看,主要是今年三季度的投资收益较上半年又出现下降。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是中国人寿2022年的可比报表,在重塑的时候单边采用了IFRS17,没有重新采用IFRS9,这就使得去年的可比数在一定的准则上有些差异。公司也模拟了在IFRS17和IFRS9下的数据,波动没有目前的大。

上述险企高管所言不虚,年内各家险企投资收益普遍承压。如新华保险合并利润表显示,该公司今年前9月投资收益为2.11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16.43亿元大幅下降了98.18%,前9月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3%;中国太保前9月投资收益60.39亿元,同比下降89.78%。

其实,除上市险企,行业整体投资收益都在下滑。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保险业资金运用数据显示,三季度保险业年化财务收益率为2.92%,年化综合收益率为3.28%。而一季度上述两项指标数据分别为3.4和5.24%。

事实上,在当前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的大环境下,为了应对行业资产端挑战,防止利差损风险,监管也已提前出手,窗口指导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利率调整。可以看到,7月以后,人身险产品中,预订利率3%以上的传统险、2.5%以上的分红险以及2%以上的万能险已全面停售。

从预定利率下调后行业主体的反馈来看,不少险企直言经营压力较以往更大,由于产品吸引力下降,且调整时间较短,业务发展相对减缓,营销员收入也会相应减少。不过,从长期来看,预定利率下调是个好事,可以降低险企的长期负债成本,并倒逼险企加快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强化客户服务能力提升业务质量。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受资产端承压、赔付支出增加、监管政策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保险公司经营利润不理想虽在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但相较已经度过的三季度,目前市场将焦点更多转向四季度,乃至更长期的业绩表现。

从资产端上看,监管正有意引导险企加强对长期投资业绩的重视。日前,财政部特别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该《通知》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其中,3年周期指标和当年度指标权重各占50%。3年周期指标采用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几何平均数,当年度指标采用当年净资产收益率。对于财政部最新《通知》,有专家认为,“如果让保险公司股票比率比目前的13%至少提高一倍,对于提振资本市场活跃度会有明显效果”。

对于险企未来一段时间的业绩表现,东兴证券研报认为,从中长期维度分析,“风控减负、业绩考核减负”是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普及推广的必要路径,新政或对险企投资生态产生长期持续性的影响。

再从近期保险业负债端的监管政策看,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监管高度关注险企产品手续费高、通过“小账”等方式给予银行渠道合同以外利益等行为,且除银保渠道外,下一步还将启动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

整顿手续费高企问题的同时,为了防止行业规模大进大出、激进发展,近期监管还对寿险业风靡已久的“开门红”出手规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险企“开门红”平衡好规模、价值、费用、利润等指标。

总体来说,从保险业资产、负债端的短期环境以及严监管政策来看,预计四季度行业主体仍将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但放眼长期,随着监管规范市场费用率,行业高质量转型提速,叠加资本市场方面监管呵护、汇金增持、引导险资长期稳健投资等利好信号释放与兑现,保险业的长期发展韧性可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