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地震,险企理赔比速度!巨灾偷袭,如何风险减量管理?

定日地震,险企理赔比速度!巨灾偷袭,如何风险减量管理?
2025年01月15日 11:14 A智慧保

1月7日9时0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官方数据,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受灾群众人数达6.15万名。

地震发生后,金融监管总局财险监管司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应急处置和保险理赔服务工作的通知》,西藏金融监管局及属地金融机构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工作。作为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机构,保险业快速响应号召,在此轮抗震救灾中及时做好了理赔服务和金融保障工作。

1月1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做好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应急处置和保险理赔服务等工作的倡议书》。各相关公司要加强协商协作,同类标的定损标准和理赔标准应保持一致,建立查勘定损互认结果机制,不断提高查勘定损速度。在地方政府部门或监管分局统一指挥下,不区分承保机构和有无保险,统筹进行无差别保险救援,互通保险信息,协同推进查勘和理赔工作。在理赔过程中,若有需要可协调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参与协商,提高洽商效率。

保险业针对定日地震启动应急预案,开辟绿色通道。截至1月12日12时,保险业对定日县6.8级地震“已赔+预赔”7047.33万元,其中人保财险已赔农房户数6424户,农房保险“已赔+预赔”5314.39万元。

这些增长的数字,是保险业在抗震救灾中践行金融使命及企业责任的体现,也提醒社会及行业在每时每刻做好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政策火速直达

险企纷纷响应

地震发生后,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当日紧急预拨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西藏做好地震灾害救灾工作,重点做好搜救转移安置受灾人员、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整治、倒损民房修复等工作。

在金融监管总局的部署指导下,西藏金融监管局迅速成立前方指挥部,协调各金融机构,做好抗震救灾及金融保障工作,并第一时间公示了定日县等受地震影响区域的财险理赔及银行服务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据西藏金融监管局介绍,震中附近5个县内金融机构均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但部分地区网点房屋开裂受损。第一笔农牧民意外身故险已预付赔款5万元,第一笔大灾车险已支付赔款1.32万元。

西藏金融监管局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理赔及应急处置情况,指导辖内银行保险业加大对受灾地区金融支持力度,妥善做好恢复基础金融服务、保障群众保险理赔、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科学施救,严防发生次生灾害。

『A智慧保』注意到,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保险、阳光保险、大家财险、大地财险、长城人寿、众安保险、复星保德信人寿、农银人寿等多家机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服务措施,开通绿色理赔通道。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月10日发文指出,灾区金融服务已有序恢复,人保财险、珠峰财险等保险公司已赔付和预赔付金额达到3616万元。126名遇难人员涉及的意外险已全额赔付,赔付金额1386万元;车险收到报案46起,已赔付40起,赔付金额65万元;农房保险已预赔2000万元。其中,人保财险意外险已赔和预赔660万元,珠峰财险意外险已赔和预赔756万元。

“从报案到理赔仅20分钟”

多笔赔付当天落地

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出现,都是对险企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及社会责任的一次重大检验。本轮抗震救灾中,多家险企均重点强调“快速理赔、主动理赔、能赔尽赔”。在具体措施上,均提出简化理赔流程、减免理赔资料、主动寻找客户、优先处理涉民生相关赔案等。

特殊时期,赔付“快”字当先,地震发生当天,多家险企便完成首笔赔款。例如,作为目前唯一一家注册地在西藏拉萨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珠峰保险在地震发生4个小时后,完成了地震人身意外保险的首单赔付,从接到报案到赔付仅花费20分钟。

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第一笔赔付,从接到报案到支付仅用时30分钟。截至1月10日24时,中国人保已赔加预赔5063.8万元。其中,意外险已赔630万元;农房保险赔付到户3333.4万元,预赔1000万元;车险赔付29.7万元;农险养殖险赔付到户70.7万元。

中国太保1月7日14时接到第一起客户车险报案,于15时完成车险赔付;18时,完成第二笔车险赔付。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多家险企主动作为,推出贴合受灾群众需求的措施。在中国人寿推出的8项理赔服务举措中,其提出多渠道、全天候受理报案,取消社保给付范围限制,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另外,对被保险人因本次灾害事故导致超出当期合同保险期间的延续治疗,在保险金额范围内,延长承担90天的保险责任。

在中国太保的9项举措中,提供预付和上门服务。客户因事故出险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将主动预付理赔款;特别重大案件结案后,主动慰问客户并送达理赔款。

阳光财险则主动排查承保客户,预测潜在风险。为做好快速理赔服务,迅速筛选了非车险承保项目和车险客户常住地名单,对可能受灾的客户进行了全面排查,主动联系100多名可能受灾的客户。

除了理赔外,还有险企为灾区捐助。例如,新华保险通过新华人寿保险公益基金会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现金,驰援受灾地区。长城人寿向西藏地震灾区捐款32万元,专项用于支持西藏抗震救灾和灾后群众关怀行动,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逐步恢复生活秩序,重建家园。

多家保险公司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事故最新进展及理赔报案情况,做好应急理赔服务工作,全力为客户及家属提供帮助。

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

险企如何“风险减量”

近年来,我国火灾、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财政救助是目前各种灾害损失补偿的主要手段,但如今随着财政收支困境凸显,此种补偿机制也面临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不断抬升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挤压盈利空间。在此背景下,巨灾保险制度和险企风险减量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此次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西藏金融监管局也提出,加快巨灾保险工作进度。保险业要主动对接自治区财政、应急和住建等部门,推动该区巨灾保险方案尽快落地,进一步提高农房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全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机制。要增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保险应急服务机制,改进风险减量服务,支持防灾减灾救灾。

意见中提出的“风险减量”,是指利用更加专业和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实现社会风险总量的减少。在降低重大风险损害的同时,也为压降险企赔付成本、提高承保效益,从传统的“等量”补偿转向“减量”风险。

『A智慧保』注意到,当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逐渐成为保险业应对自然灾害减损增效的重点方向。在业内实践上,此前平安产险搭建了自然灾害预警平台“鹰眼系统”,其利用数据模拟、台风定位、灾害诊断等技术,预判台风路径、受灾地区降水量分布情况,可提前向受灾地区投入物资、资金,支持农户开展作物抢收、疏通沟渠等抗台风动作。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险企的风险减量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头部险企科技手段应用和风险减量服务融合度较高,而中小险企在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风险减量工作效能的水平还有待提升。

的确,科技的介入能有效提高险企风险减量的能力,不过,并非唯一有效手段,“保险”这一传统防范风险的产品依旧是关键手段,重点在于险企如何通过深耕细分市场,挖掘新技术、新经济发展产生的风险减量需求,提升保险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