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硝烟弥漫的内外部资本市场,刺激消费和诱发投资都不容易。干渴已久而适逢甘露,无疑是一件幸事。
在保险业,自成立以来就在增资方面颇为波折的复星联合健康近一年开始走大运。继2024年5月迎来首次增资后,这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再次迎来新金主。
复星联合健康近日发布增资公告称,拟增发31641万股股份,募资8.1亿元,由上海复星医药、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开发银行(ADB)认购。增资完成后,复星联合健康注册资本金将由6.94亿元增加至10.11亿元。
复星联合健康的这次增资,引起了诸多险企的艳羡。毕竟,从当下看,仍有很多险企在排队嗷嗷待哺。而复星联合健康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又找到资本加持,可谓行业的“幸运儿”。
在此次增资中,复星联合健康将引进两家新股东,国际金融公司与亚洲开发银行均属于国际资本,令这次增资变得更为不寻常。
两大国际巨头拟入场
具体来看,此次复星联合健康增发的31641万股股份中,上海复星医药、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额认购,各持10547万股,认购完成后,上海复星医药持有的复星联合健康股份从9722万股增至20269万股,持股比例从14%增至20.05%,从原来的第三大股东变为第一大股东。
目前第一大股东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从14.4%缩减至9.89%,排在第四位,其他未参与增资的股东持股情况依次类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复星医药与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均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增资完成后,“复星系”对复星联合健康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
此次增资,在行业来看金额并不大,而最大的看点在于引入两家国际金融巨头。国际金融公司与亚洲开发银行作为新引进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0.43%,并列成为复星联合健康的第二大股东。这是国际金融公司与亚洲开发银行首次参股中国的保险公司。
其中,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的两大附属机构之一,1956年7月成立,主要是利用自有资源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的资金为项目融资,同时它还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和咨询。
2024年10月份,国际金融公司就批准了复星健康投资项目。据国际金融公司介绍,认购复星联合健康新股旨在帮助复星联合健康巩固资本基础,提高偿付能力,从而支持其业务增长。国际金融公司成为股东将增强其他潜在投资者信心,还将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提供知识共享和能力建设。
亚洲开发银行则致力于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成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机构,创建于1966年11月24日。截至2024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共有69个成员,中国于1986年3月10日加入其中。
1999年,亚洲开发银行原行长千野忠男曾表示,亚行愿意为中国保险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参股中国保险企业。不过,多年来在行业鲜少见到这家银行的身影。今年3月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表示,亚行随时准备支持宏观经济政策改革,致力于帮助中国稳定经济,并建立增长动能。
偿债压力下的新诉求
说到复星联合健康的增资,成立伊始就表达了意愿,但多次都无疾而终。中保新知也曾分析过:
2024年8月5日
复星联合健康年中“答卷与考题”:国资加持、百万罚单、高管调换
直到2024年5月,复星联合健康的增资方案才终于落地,这也是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增资。当时复星联合健康拟增发19444万股股份,由上海复星医药、广州南沙科金控股认购,公司注册资本金由5亿元增加至6.94亿元。而在不到一年后,复星联合健康再次增资,以求手头的资本金更为宽裕。
据悉,作为国内第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2017年成立的复星联合健康虽然已开始进入盈利期,但随着业务的扩大,其资本金也面临较大压力,从而导致偿付能力方面压力一直不减。
数据显示,2021年以前,复星联合健康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均维持在150%以上,但从2022年开始,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急转直下,截至2022年末,复星联合健康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56.77%和113.55%,2023年末这两项指标分别为55.34%和110.67%。
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复星联合健康就曾指出,公司当前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包括偿付能力下降,且偿付能力面临较大压力。监管也曾就偿付能力风险对其进行提示。
增资自然是复星联合健康的“救命稻草”,然而,这一增资直到2024年5月份才真正落地,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2.92%、171.76%。
不过,从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17.66%、173.99%,根据预测,今年一季度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9.23%、146.86%,将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
除此之外,复星联合健康也试图通过投资来增加营收,资料显示,复星联合健康曾通过信托投资计划向关联方上海复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汉复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别注资5000万元和8000万元;2025年1月7日,复星联合健康又通过一级市场申购了“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交易额为3000万元。
一边是偿付能力要求,一边是投资发展需求,或许,这次的增资也将再次缓解复星联合健康的资金压力。
“生态圈”成为新卖点
当然,在寻求资本的路上,除了“提需求”外,也要通过展示“吸引力”来获得资本青睐。那么,复星联合健康在这方面无疑算是幸运的。
作为专业健康险公司,复星联合健康主要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意外保险业务。而这些业务在当下,正是保险业打造“医康养”闭环的关键。
从经营层面看,复星联合健康已开始进入盈利期。数据显示,2017—2024年,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59亿元、5.2亿元、18.19亿元、24.54亿元、37.14亿元、38.79亿元、41.25亿元、52.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87亿元、-0.39亿元、-0.74亿元、0.2亿元、0.63亿元、0.23亿元、0.44亿元。2024年,其投资收益率达到6.54%,综合投资收益率更是高达16.18%。
可以看出,复星联合健康时间不长、体量不大,但发展劲头较足。
从当下的发展趋势看,“大健康”“大养老”已在国家战略引领下被各行各业高度重视。尤其对于复星医药来讲,复星联合健康的加入,对于完善其商业闭环较为关键。
据悉,复星医药是复星集团旗下一家综合性医药企业,专注于医药健康产业、致力于医药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复星医药不仅通过并购扩大业务版图,还通过整合加强了对内外部资源的管控。目前,复星医药已形成涵盖医药技术与研发、医药流通与零售、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拥有国内最完备的医药产品线和服务网络。入股复星联合健康后,则可以加速构建“医+药+险”闭环生态。
复星医药也表示,本次增资完成后,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对复星联合健康的影响力,持续加强集团医药、医疗健康服务等业务与商业保险的合作融通和协同。
此外,随着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丙类药目录要纳入惠民型商业健康险等新政策的推出,也推高了健康险公司的自身价值和筹码。或许,基于这些因素,正是复星联合健康的吸金点。
医药是复星集团的大本营,康养则是复星于2018年开始打造的又一战略板块,复星康复养老产业发展集团应运而生。身处大健康、大康养生态圈,复星联合健康扮演的角色颇为关键,这或许也是国际资本看重的原因之一。
无论含着什么金钥匙出生,实现自身主业扩大才是硬道理。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