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故事」最无法饶恕的罪行就是背叛,红警心灵终结第十四章

「游戏故事」最无法饶恕的罪行就是背叛,红警心灵终结第十四章
2021年11月19日 18:37 煤灰厂的运动达人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毁灭了”

正当苏军在美国领土上的战斗捷报频传之时,将军同志从后方得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盟友——太平洋阵线,出乎意料地参战了。

太平洋阵线是以日本为主导、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组成的同盟体,其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对抗不断崛起的CN。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一直被美国所掌控,太平洋阵线名义上为美国的盟友,但是实际上却是美国霸权的附庸。

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无暇顾及他在亚洲地区的管理,日本才脱离美国的掌控,也因此,苏联本以为,作为一个刚刚脱离控制独立出来的国家,日本领导的太平洋阵线其实力不足以参与这场博弈,更何况苏联在亚洲的盟友CN也在监视太平洋阵线的动向,就算太平洋阵线真的向苏联发动进攻,强大的CN军队也足以将其击退。

苏联任务04:副作用

不过正如报告所说,对于太平洋阵线的进攻,不知为什么CN方面并没有进行阻止,也没有向苏联反馈,之后苏联向CN请求支援,要求他们对太平洋阵线的侵略做出应对,也遭到了漠视。

这些情况非常令人担忧,但是目前还有更多事情值得关心,将军同志还是将目光聚集在与太平洋阵线的战斗中。

虽然已经建国数十年,但是苏联国内的政治局势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定。就在1981年,红军就与海参崴的白军发生过冲突,虽然最终红军取得了胜利,但是当地民众明显不满意苏联政府的管理,早在苏俄独立时,滨海边疆区就一直有加入美国或者太平洋阵线的想法,为了抵抗太平洋阵线的进攻,这次苏俄政府军将不得不与当地的驻军合作,将军同志必须要提防战场上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

任务流程

在海参崴的边境上,一大批由苏俄政府军和本地驻军组成的混合编队驻守在此处,地图分为左右两个岛区,中间由一个狭小的桥梁与路口相连,政府军主要集中在靠北的几座基地,而本地驻军则担任防御太平洋阵线的第一防线,负责南面的两个防线。他们将共同合作,抵御即将来犯的太平洋阵线军队。

“我说,咱们这样把油桶摆在基地周围真的没问题吗?”在踌躇许久后,动员兵还是向将军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就连普通的动员兵也能看出目前基地的构造问题,身为将军自然不可能看不出,事实上,这个基地并不是将军建造的,早在他们到来之前,本地驻军已经帮他们建好了临时基地,这些油桶也是在基地建设完成后没有来得及撤离的。

将军虽然对这些“轮式防御”心有顾虑,但是本地驻军承担了地图南面的防御,敌人也是从南方发起进攻,很难打到北方的基地,再加上这次资金实在有限,将军一开始也就应承了下来,将部队驻扎在此处。

不过,随着太平洋阵线部队逐渐逼近,在巡视南方防线的时候,将军愈发感觉这支部队有异常。本地一些士兵在看到将军靠近时,神色显得十分慌张,相比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恐惧,将军的出现更让他们感到不自在。

而在将军到来前,上级就警告过他,gczy在远东地区的统治并不十分牢靠,去年红军就和白军在这里战斗过,本地部队里有许多都有过白军服役经历,相比即将到来的太平洋阵线,这些人对于红军的仇恨要更加强烈。

沉思片刻后,将军还是舍弃了这个现成的基地,卖掉了所有能卖的设施,将部队撤退到了另一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小基地,虽然亏了一些经济,不过,珍爱生命、远离油桶,身为一个决策者,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海参崴的冬天和别的地区的冬天都不太一样,海岸上虽然布满冰雪,但是大海上依旧海浪上涌,也就是说,太平洋阵线舰船的行进并不会因为寒冷的季节而受到影响,将军对于海上的防御一点也不能懈怠,在生产步兵载具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建造台风潜艇以应对太平洋阵线的海军。

临近午夜,在海参崴遥远的海平线上,太平洋阵线的船只终于出现了,不过从数量上来看,来犯的部队并不多,配合南部海岸线的守军,抵挡住他们的进攻并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意外不出意外地发生了,原本负责南部防线的本地驻军忽然宣布集体叛变,开始配合太平洋阵线的部队向苏军发起反攻,而地图左上角的也涌现了一大批太平洋阵线的登陆部队,不用说,负责北方海岸线防守的驻军也叛变投敌了。

这批登陆部队迅速打炸了原属于苏军的基地的油桶,并在这片区域建造了太平洋阵线临时基地,看来本地驻军叛变早有预谋,这些油桶也是他们为太平洋阵线突袭苏军所准备的,幸好将军撤离及时,否则一大批红军都要白白葬送于此。

“我们自己的部队居然投靠了太平洋阵线!这些混账叛国贼!”即使早有预期,这批部队的叛变依然让将军怒不可遏,忍不住破口大骂,这种背叛祖国、背叛信仰的行为,必须被清算。

由于本地驻军的投敌行为,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大批太平洋阵线军队在没有任何阻挡的情况下,轻松登陆海参崴,敌军的飞机轻松越过本地的防空阵线,空投大量的步兵单位,再加上已经叛变的驻军,将军的部队反而在自己的国土上,遭到了敌军的前后包围。

忠诚的波波沙永远不会停止射击,忠诚的信念也不会因此而动摇,将军带领的这批忠诚派红军战士成了海参崴防御的唯一倚仗,而这批部队在面对这种绝境下也没有感到一丝胆怯,在各部政委的带领下,在将军同志的领导下,被包围的将士们向敌人发起了反攻。

话虽如此,苏军初期的小规模反攻并不顺利,太平洋阵线虽然才刚脱离美国的掌控,但是得益于金川工业这样的科技企业,太平洋阵线的军备科技水平非常的高,无论是拥有远程打击能力的西风火炮,还是能够水陆两栖作战的河童悬浮坦克,亦或者是搭配步兵单位共同使用的长剑步兵装甲,拥有极远射程的光棱攻城兵,携带低温导弹的黑鹰战机,都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西风火炮是一种自行反坦克炮,配备的120mm榴弹炮能在远距离对敌方的装甲单位造成巨大伤害,太平洋阵线专属单位;

河童悬浮坦克是太平洋阵线专属的主战坦克,该坦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水面上行进;

长剑步兵装甲是太平洋阵线专属的多功能战斗装甲,定位与多功能步兵战车相同,武器会随着进入的步兵单位的不同而改变;

光棱攻城兵则是盟军通用的反建筑步兵单位,他们使用弱化版的光棱步枪,对建筑伤害较高,但是对装甲单位伤害极低;

黑鹰战机是太平洋阵线的专属喷气式战斗机,搭配的“冰冻地球”低温导弹一次可以消灭多个敌方目标。

经过多次无畏冲锋,苏军方面损失惨重,苏军政委大批阵亡,除了驻守在战斗碉堡与民居里的动员兵,这些防御脆弱的单位在这种激烈的战场上变成了一种使用时间极短的消耗品,太平洋阵线拥有太多反制步兵单位的手段,除了站位比较靠后的防空步兵、以及护甲比较厚的磁爆步兵外,在前期的几次交战里,将军带来的大部分步兵都死在了战场。

不过太平洋阵线同样损失惨重,他们原本以为,利用太平洋阵线的尖端武器,与苏军内部的叛军里应外合,能够迅速拿下海参崴,因此将大量部队用于第一轮进攻,没有做好精细的战斗部署。

然而作战经验丰富的苏联将军早已有所防范,叛军的阴谋没有得逞,太平洋阵线指挥官的自大也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的首批部队几乎也在前期的交战里被消灭殆尽。

此时双方都无力再对对方的前线基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只能被迫休养生息,虽然太平洋阵线依然不断派遣小股部队袭扰苏军基地,但是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双方并未爆发大规模冲突,度过了一段比较平稳的发育期,而这,也正是将军同志想要的局面。

事实上,海参崴的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都非常的集中,此前将军同志能如此果决地舍弃基地,将部队调往地图中间的矿区基地,也是因为这里是整个地图资源最丰富的的地方,该基地的右侧就是几个科技钻油井,大部分矿点也在基地下方,只要守住这片矿区,将这场战争拖成持久战,局势必然是对苏军有利。

果不其然,远洋作战的太平洋阵线军队由于缺乏后勤补给,部队建设不得不放缓,而拥有丰富资源的苏军则在短时间里集齐了一大批军队,战争局势再次发生了逆转。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海参崴叛军与太平洋阵线军队绝望的目光中,将军同志率领步兵坦克混合编队,以步坦协同的方式对敌方基地发起了进攻,在太阳出来之前,苏军成功摧毁了太平洋阵线在海参崴建立的前线基地,将他们再次赶回了海里。

至于太平洋舰队派遣的航母与驱逐舰,也被将军同志战前部署的台风潜艇尽数消灭。

虽然由于友军的背叛,一开始苏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将军同志的防御还是将盟军舰队限制在了港湾,为苏联在美国土地上的同志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以巩固他们的根据地,为了防止这样的袭击再次发生,苏军将对美国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以尽快掌控美国,将军同志将很快回到美国,准备下一场军事行动。

结尾碎碎念

本关可以看作是对红警2原版苏联战役第四个任务“家乡前线”的复刻,这关难度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主要是友军的背叛容易初见杀,如果开场部队没有从满是油桶的基地撤离的话,也容易崩盘。

此前版本里玩家可以在攘外之前先“安内”,但是3.3.5及之后的版本里,如果玩家提前攻击叛军,就会使其提前叛变。

在得知ai队友要率先叛变的情况下,开场先把地图左上角的基地建筑全部卖掉,部队撤离到地图上中位置、矿产资源比较多的基地里,以这里作为主要防守点,敌军也会较多的进攻这里,多生产一些磁爆步兵、防空步兵、喷火工兵来应对敌方的火箭飞行兵和步兵、装甲单位,由于敌人还会派海豹部队,所以破坏神载具和猛虎装甲车(相当于半履带车)也要准备一些,本关敌人站位非常集中,所以多准备一些自爆卡车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在敌人到来前,地图中的民用建筑物要提前占领,不需要多,一个步兵也行,否则敌人之后会派步兵入驻;为了防范航母的攻击,多生产一些台风潜艇也很有必要;手动摧毁地图左侧的警卫哨,可以召唤援军登场。

做好这些以后,剩下的就是等敌人进攻然后反击了,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快的通关方法,就是自己摧毁地图左上角的基地,守在这里,等敌方的MCV一展开,立刻派工程师占领,直接偷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