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思维——服装工厂的启示

供销社思维——服装工厂的启示
2022年12月01日 20:20 读懂财经

假如你在百货商场啊哦呃品牌店看中一件衣服,吊牌价999元,打9折后你花900元买下,工厂从900元中净赚多少钱呢?

1、零售商——啊哦呃品牌这家店的boss(代理商或分公司)毛利500元=900-400,净利95元=500-225-135-45,毛利率55.6%=500÷900,净利率10.6%=95÷900。

  • 采购价约400元,按吊牌价999x40%计算;

  • 百货扣点约225元,按售价900x25%计算;

  • 人工费约135元,按收入900x15%计算;

  • 装修等各项杂费45元,按900x5%计算。

2、品牌商——品牌方毛利200元=400-200,净利40元=200-60-100,毛利率50%=200÷400,净利率10%=40÷400。

  • 成本价200元(出厂价),按999x2折计算;

  • 总部人工费约60元,按400x15%计算;

  • 办公仓储等总费用100元,按400x25%计算。

备注:记住毛利率50%净利率10%两个参考值,品牌商代理商都会将自己的两率,维持在这2个数之上,如果维持不了怎么办?

  1. 向上压榨供应链,砍价、赊销、帐期......

  2. 向下压榨员工,“996”、“家人们”......

  3. 白+黑、A+B......

为什么工厂上班时间长?为什么办公室还老加班?就是老板对毛利率净利率不满意造成的。

3、工厂——理论上(注意我说的是理论上),出厂价200元减掉面辅料成本140元,工厂毛利润60元(30%),减掉工人工资和厂房等一切费用,还有净利润20元(10%)

你是不是想说:什么,我花了900元买件衣服,工厂才赚20元?

就这20元,还要看品牌老爷的心情,品牌商有无数种方法将这20元净利润压缩到10元、8元、5元、3元、2元、0元......

你说啥?还有0元?不赚钱的订单谁会接?

你去小工厂走访一下,不赚钱的订单也接的小工厂,大有人在,了是0元不接就是负数,等工人养不起都走了,工厂维持正常运转都难。

那么,如果市场行情好转,品牌商的生意蒸蒸日上,工厂的净利润是不是能从20元上升到30元?

你又想多了,生意越好,品牌商订单量就越大,他会跟你说,我这么大的订单量,你得降价啊,你不降别人降,于是,你的净利润又被压缩到10元、8元、5元、3元、2元......

品牌商生意不好,你的净利润可能是0,品牌商生意火爆,你的净利润可能是2,你说我不2行不行?他说行呀,你隔壁那家工厂能2......

看到这里,你咂摸点味儿出来没有?

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力量大小的差异,小工厂小农户一样,数量多分散,他们的市场力量很弱基本什么议价能力,只能是价格接受者

是不是觉得工厂做大了就好了?

讲个故事:约十年前,参加一个女装品牌的年会,公司给8名供应商(服装工厂老板)颁发奖品奖杯,8人手捧价值过万的奖品,站在领奖台上愁眉不展......

问身旁的设计总监,他们咋还不高兴呢?设计总监鬼魅一笑:如果公司1000多万账款,过年都没结,给你发个奖杯,你高兴吗?

看我一脸惊讶,他补了一句,账款1000万以上才有资格领这个奖,几百万的都在哪边坐着呢。

有没有活得还不错的大工厂呢?

当然有,例如优衣库的代工厂申洲晶苑,年营业收入200多亿元人民币,一年的净利润20多亿元,他们每件衣服的净利润也就2~3元

有个传言:申洲旗下休闲品牌马威,开了90多家店,生意不错,与大客户形成了竞争关系,大客户用「取消合作」相威胁,逼迫申洲把自己的“亲儿子”马威给掐死了。

规模如此庞大的服装工厂,都被品牌商死死拿捏,可见小工厂的命运能好到哪里去?是不是和小农户差不多呢?

供销社的存在,给小农户提供了兜底选项,他不会在丰年时趁机压价,也不是在灾年囤积居奇,保护小农户在弱肉强食环境中不被吞噬。

服装行业中的某些品牌,不全是唯利是图的压榨者,他们会给小工厂多留一点利润,让工厂与品牌长期共存,共同成长,这种品牌运营思维,我称之为“供销社思维”

具备“供销社思维”的品牌越来越多,我们的小工厂才能活得更好,我们的工厂购物中心才不会受到“优衣库们”的压榨。

你肯定会说毛利才那么一点点,凭什么给工厂多留一点?我做生意又不做慈善......

前面说过品牌商代理商都要有50%毛利10%净利,如果品牌商身兼两职(自营),原本代理商赚的那份净利,足够品牌商工厂活得滋润。

你可能要说没有代理商不行呀,我们自己又不会卖货。

那这事儿还不简单,你照旧,代理商来做品牌商,他会卖货,优衣库、ESPRIT、Nike等品牌都是从代理商起家的。

你是否要说:那些减少代理商的品牌,自营店做得也不怎么样呀?即使我招来厉害的销售人员,就能做得很好吗?

人的能力再强,也得顺势而为,没有几个人能够逆天改命,当下服装行业的「势」是啥呢?

中产阶层是服装市场的风向标,市场上行期中产阶层向上飘移奢侈高端迎来客群增量,这是高端品牌的机遇期,2008年后的上行期,中国高端品牌飞速发展。

市场下行期,中产阶层向下飘移大众低端迎来客群增量,这是大众品牌的机遇期,优衣库几次爆发式增长,都处在日本国内的经济下行期

中国市场经济放缓,启动3-4层的高倍率品牌就是逆天而行,未来几年是1-2层的机遇期,我们的优衣库和Zara可能会出生,在红色箭头那条线上,下图:

前面说过,出厂价200元的衣服,品牌商400+批给代理商,代理商800+卖给消费者,预留一定的折让空间,吊牌价就成了899元999元

899元的倍率4.5倍,999元的倍率5倍,我在《少淑的展望》一文中提到的后起之秀,基本都这个倍率,这类品牌的想象空间相对有限。

出厂价200元的产品,经过批发零售2个环节之后,价格就到了899元或999元,如果只经过1个环节,50%毛利和10%净利,价格只需要卖到499元599元即可。

499元的倍率为2.5倍,戎美、开间、D家等淘宝店品牌的快速出现,就是这个倍率,他们也在顺势而为。

除了趁势,还得有极高的管理效率,向效率要利润远比压榨工厂来钱多,不会?就找会的人,中国之大,从来都不缺人才,缺的是供销社思维的品牌

结论:1)小服装工厂 = 小种植农户,2)「助农」也要「助工」,3)「助工」需要有「供销社思维」的品牌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