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侄子想不想在北京工作,侄子拒绝:我已经是县长,得回去

毛主席问侄子想不想在北京工作,侄子拒绝:我已经是县长,得回去
2022年06月15日 12:34 觉悟和恒心

毛主席对同乡同族历来都是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既从国家大局出发,又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今天要说的,就是他认为侄子毛特夫人才难得,希望他能留在北京工作,却被侄子婉拒的故事。

毛特夫,1912年出生在毛主席的老家韶山村。他出生的地方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他的父亲毛新梅是当地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之一。毛新梅牺牲时,毛特夫已经15岁,他亲眼目睹了父亲慷慨就义的英勇行为后,树立了新的人生目标,立志要成为像父亲那样不怕牺牲的革命者。

毛特夫是家中长子,上有重病体弱的母亲,下有四个年幼的弟弟妹妹,父亲去世后,他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担。为了生存,毛特夫种地,一边讨饭,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毛特夫

作为主席的侄子,毛特夫始终保持低调,踏实地做人做事,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他要过饭,做过印刷厂排版工,革命年代又参加了游击队,成为红军里的一名宣传干事。后来他被国民党抓住坐了牢,出狱后一度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没有改变心中的执着信念。

毛特夫出色的表现被组织看在眼里,准备安排他去延安学习。毛特夫听说后很激动,他对延安向往已久,更想借此机会见到敬爱的毛泽东叔叔。

自从父亲毛新梅去世后,三叔毛泽东对他们家照顾有加,多次寄钱寄物周济他们。主席还多次写信给毛特夫,叮嘱他坚持革命,努力工作。因此,毛特从小就对这位三叔充满敬仰之情,渴望有机会能再见他一面。

但当时国民党封锁了延安的交通,毛特夫去延安的计划泡了汤。这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才最终完成了多年前的心愿。

1954年9月,湖南省委安排毛特夫赴中央政法干校学习。终于有机会能见到三叔,让毛特夫兴奋。

临行前,毛特夫的母亲沈绍华专门嘱咐他代为看望毛主席。对于毛主席昔年资助的恩情,毛特夫始终念念不忘。沈绍华深情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你一定要听主席的话,不要忘了父亲的遗志,在北京好好学习,回来后好建设我们的家乡。”

到北京后,特夫先给主席写了封信,表达了想去看三叔的愿望;怕主席看不到信,他又给毛主席的秘书打了电话,说明了想法。

收到毛特夫的信和电话,毛主席非常高兴,将毛特夫与来北京看望他的毛泽连、毛锡臣等人叫到一起,在丰泽园会客厅里见了面。

看到已久的毛主席,毛特夫有些哽咽,激动地叫了声:“主席三叔!”

听到这奇怪的叫法,主席笑了,他仔细打量着业已成人的侄子,问道:“你就是新梅六哥的儿子?你是德武?”

叔侄俩上一次见面还是十多年前,那时毛特夫只有10多岁,如果不仅长成了壮小伙成了家,还当选为湘潭县副县长,成了家乡的父母官。

毛主席非常赞赏这位能干的侄儿,称赞道:“你都当上父母官了,不错嘛!”

接着,毛主席详细询问了他的工作情况,对他的工作予以肯定和支持。主席说:“你是烈士的儿子,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和群众打成一片,把工作做好,把湘潭建设好。”

提到他的母亲时,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你父亲死得早,你母亲一个人把你们兄妹几个拉扯大不容易,不知吃了多少苦。现在你们都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啊!”

主席同时叮嘱毛特夫,要好好与妻子相处,多忍耐妻子的脾气,教育好孩子,让他们好好读书。

主席语重心长的嘱咐,丝毫没有领袖口吻,就像普通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一样,让毛特夫非常感动。

1955年12月,毛特夫结束了在中央干校的学习准备返程回家,临行前,他给主席写信,表示想再和主席见上一面。主席答应了他的要求。

毛特夫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见面是在中南海,在场的不仅有几位乡亲,还有周总理和刘少奇委员长。

谈话间,主席得知几位亲戚家庭有困难时,安排秘书拿来400元钱交给毛特夫,边交代他分给谁,给多少,边把名字和数字写在纸上。看到主席如此细心,毛特夫内心对三叔更加钦佩了。

吃完饭,主席将毛特夫留了下来,认真地问道:“你是学政法的,想不想留在北京工作?”

显然,这是主席向他发出的“邀请”。

如果换做一般人,肯定是求之不得,不知得高兴成啥样。要知道,当时主席老家的很多人都想到北京工作,均被主席拒绝了。今天主席竟然主动问毛特夫,说明他真的认可毛特夫的工作能力,想让他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可毛特夫稍作思考,便认真地回答道:“主席,能在北京工作固然很好,但既然乡亲们选我当县长,我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我想回去搞好家乡建设,不能让大家对我失望。而且我家里还有老母亲和几个小孩,他们都需要我照顾的呀!”

听完这些话,毛主席点头表示同意,他赞同侄子建设好家乡的想法,鼓励他当好人民的公仆,把家乡建设好。

最后,毛特夫犹豫了很久,还是告诉毛主席,他打算回老家之前,去哈尔滨看看许久未曾谋面的六婶周文楠。周文楠是毛主席胞弟毛泽覃[qín]的遗孀,毛特夫与他们母子的感情深厚。

毛主席看出了毛特夫的窘态,吩咐秘书从自己的稿费里给毛特夫支取路费。

秘书问:“拿100元?”

毛主席摆手:“200元,我那稿费还有哩”。

他细心地给毛特夫了购置礼物的钱。

回到湘潭后,毛特夫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岗位上。他时刻以毛主席对自己寄予的希望来勉励自己,无论顺境逆境,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本色。即使在特殊时期,受到不公正待遇,毛特也没有半句抱怨。最困难的时候,他在食堂工作,每月只能得到15元的工资。孩子小,母亲病,毛特夫撑得心力憔悴,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多年后,他的境况才得到了改善。但他不计较自己的生活条件,而是时刻牵挂着三叔毛泽东,希望有机会可以再见到他。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毛主席50年代末回韶山时多次提到他,却没有机会与他碰面。

1982年,毛特夫在湖南病逝。很多人直到他去世,才了解了他的身世。他无愧主席的厚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