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董事长何如“一人分两角” 管理层战略失误净利倒退2年

鹏华基金董事长何如“一人分两角” 管理层战略失误净利倒退2年
2019年05月22日 18:27 金证研

by Pixabay on Pexels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艾茉/文 苏果 洪力/编审

在如今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像鹏华基金这样的“老十家”公司,能够常年保持管理层稳定实属不易,但稳定并不等于发展,更何况公司董事长何如还同时分身其大股东国信证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职。

掌门人“压力山大”,也让鹏华在公募基金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掉队。从数据看,其3,801.16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早已被多位“晚辈”超越,而早年曾押宝分级基金业务更是其最大的败笔,如今分级产品如过眼云烟,而鹏华基金的净利润也跌回了两年前水平。

除了公司整体净利润表现不佳外,旗下基金的累计单位净值也同样有诸多都出现亏损,而垫底的莫过于分级基金B份额,前八只累计亏损超过70%,亏损幅度之大令人咂舌。而在今年内A股超跌反弹的情况下,该公司仍有9只权益产品出现净值亏损,权益投研实力也让投资者失望不已。

管理层战略失误净利润退回2年前

在公募基金行业,“老十家”基金公司虽然成立时间较早,但发展速度却大多显露出疲态。《金证研》沪深金融组观察到,成立于1998年的鹏华基金公司在2018年获得的净利润为4.56亿元,大幅低于2017年的5.81亿元,降幅为21.63%,这一下降程度在“老十家”基金公司显得非常显眼。但与此同时,其总管理规模却并未出现缩水。

数据显示,在2015年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以后,该公司就始终稳步增长,2016年达到2,398.16亿元,2017年达到2,588.02亿元,2018年达到3,174.47亿元,如今又增长到3,801.16亿元。但在这看似增长的背后,实则却是产品发展不一的现实。因为在2015年和2016年时,其权益资产的规模还占到总资产规模比例的58%、44%,但之后却下降迅猛,到2017年和2018年时,占比仅为21%、15%。

与此对应,2015年,鹏华基金的净利润为6.78亿元,也是历史中最好的一年,此后的2016年即下降到5亿元,经过2017年小幅上涨后,于2018年再次下降,金额已经低于2016年的水平。

资料显示,鹏华基金公司股东由国信证券、欧利盛金融集团和深圳市北融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成,三家股东的出资比例分别为50%、49%、1%。而从国内公募基金公司的惯例来看,多数有外资参与的基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如人意。

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在鹏华基金的发展中,分级基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曾几何时,分级基金这一创新产品被投资者争抢,被基金公司看重,而鹏华基金无疑是这一产品中的激进者。我国最早的分级基金可以追溯到2007年,但爆发式增长却是在2015年,分级基金的重要特色就是有A、B两种份额,简单说A份额类似固收产品,主要以债券为主,而B份额主要投资股票资产,并且有杠杆属性,以至于助涨助跌的特征非常明显。

但在2015年以前,由于A股总体波动不大及当时分级基金规模较小等原因,这一产品并不为人关注。直到经过了2014年的大牛市之后,这类基金的赚钱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尤其是作为拥有杠杆属性的B份额,更是在牛市中上涨迅猛,引得大批投资者追捧。

而鹏华基金旗下就有多只分级基金,从成立时间看,这些分级基金大都成立于2015年8月份以前,此时也正是股市最疯狂的时候。借助投资者的热情,鹏华基金的规模从2014年底的688.41亿元,猛增到2015年底的1727.09亿元,其中仅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资产规模就增长了近10%。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A股从2015年三季度其开始出现滞涨,四季度更是明显拐头向下,而受到牛市影响的投资者显然并不了解分级基金的杀伤力,在杠杆的带动下,分级基金B份额在此后接连下挫,并且由于有0.25元触发下折阈值这一设计,从而导致大批分级基金B份额出现下折,令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依靠分级基金达到规模增长的基金公司也终究是一场过眼云烟。

从过去几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鹏华基金自此权益产品规模“一蹶不振”,在公司总资产规模占比持续下跌,而虽然固收产品占比逐渐攀升,但和其他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公司相比,鹏华基金债券和货币基金上的规模也并不出众,这或许也是其净利润倒退回2年前的主要原因。

分级基金成鹏华旗下累计亏损“大户”

经过了市场的残酷洗礼后,监管层对分级基金叫停,而早年存留下来的分级基金也任由市场优胜劣汰。从目前的情况看,鹏华基金仍是分级基金存量产品中数量占比最多的基金公司。但截至5月15日,从鹏华基金旗下产品的累计收益率看,前8只都是分级基金B份额,累计亏损幅度全都超过75%。其中的鹏华中证高铁产业B、鹏华中证新能源B、鹏华创业板B、鹏华中证证券B四只分级基金B份额累计跌幅更是超过90%。

分级基金为被动指数型基金,主要被动跟踪标的指数,也就是说,这些分级基金从2015年成之后,其跟踪的高铁指数、新能源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就出现持续下跌,导致这些分级基金也持续下跌,B份额跌幅更甚。

另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过去几年里,这些分级基金的份额都遭遇了极度的缩水。从合并后的份额情况看,鹏华中证高铁产业、鹏华中证新能源、鹏华创业板、鹏华中证一带一路、鹏华中证证券、鹏华中证环保产业、鹏华中证移动互联网这几只鹏华基金公司旗下的主要分级基金份额分别从2015年年底时的5.28亿份、0.82亿份、9.96亿份、8.25亿份、16.14亿份、1.84亿份、1.95亿份,缩水到目前最新的1.17亿份、0.36亿份、3.38亿份、4.07亿份、7.02亿份、1.19亿份、1.34亿份。更直观的数据看,降幅分别为78%、56%、66%、51%、57%、35%、31%。鹏华基金靠分级产品实现规模增速的美梦破碎。

另外,《金证研》沪深金融组还了解到,鹏华基金的董事长何如,目前也是其大股东国信证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一人同时兼任大股东和下属子公司董事长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而且,鹏华基金的董事孙煜扬、周中国,监事陈冰均有国信证券背景。相比其他基金公司在高管上的变更,鹏华基金却显得非常稳定,仅在2017年新任韩亚庆为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固收产品,而韩亚庆的履历显示,其早年在国家开发银行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任职,之后在南方基金任固定收益部总监。

鹏华基金管理层的稳定是好事,但从发展来看,似乎有安于现状之嫌。从旗下所有基金产品的累计收益看,包括分级基金在内,共有44只基金累计亏损,占比在两成。作为以医药为主题的基金,鹏华医药科技竟然也在成立将近4年后处于亏损,且亏损幅度为45%。

2015年6月,该基金成立时的基金经理是梁冬冬,从经验上看,虽然其没有任职过基金经理,但一直从事医药行业研究员岗位,但在一直到2016年6月份,A股的持续下跌让梁冬冬业绩大亏49%,直接导致其2016年6月23日离任。此后鹏华基金换上了梁浩与金笑非这对组合。

梁浩是鹏华旗下经验较为丰富的基金经理,至今的管理经验已有7年,而当时的金笑非还是新人。在新老搭档一年后,梁浩离任,合作期仅到2017年7月份,在2017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下,鹏华医药科技虽然盈利不多,但也是上涨的,但在梁浩刚走的三季度,该基金业绩就出现了亏损,-2.94%的业绩表现与6.21%的同类均值相比格外显眼,好在四季度基金业绩有所表现。最终,2017年鹏华医药科技净值上涨8.65%。不过在去年大跌过后,该基金还是因为亏多涨少而累积亏损巨大。

无视A股反弹年内多只基金逆势亏损

鹏华基金目前旗下共有产品227只,基金经理43人,每人平均管理5只产品,这样的“劳动强度”也难有突出业绩。

进入到2019年,A股迎来了报复性反弹,但从最新业绩看,鹏华旗下仍有11只基金年内亏损,而且9只都是权益类产品,这和年内市场占比八成以上权益产品业绩上涨的大好格局截然不同。

而鹏华香港美国互联网这只QDII基金竟然以-5%的表现占据了最后一名的位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详细了解后发现,原来这是一只刚刚在4月15日才成立的新基金。资料显示,该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和美国的互联网股票,而从目前市场上的QDII基金重仓股看,香港市场上的互联网股票也无非是以腾讯控股为领头羊,而美股中的互联网股票相对更多些,包括国外公司Facebook、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具体,以及中概股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巨头。

但美股已经走过十年的牛市,港股也在今年一季度大幅上涨,鹏华香港美国互联网的建仓时间正好是股市高位震荡之时。该基金发行时的基金经理是尤柏年,此人在2014年加入鹏华基金之前一直在华宝兴业基金公司任职,累计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已经长达6年。然而该基金成立4天后,就火速增聘了顾柔刚为基金经理,与尤柏年搭档。

顾柔刚早年任职于农业银行,后来在瑞银集团和内资券商担任研究工作,2018年6月才加入鹏华基金,此次担任基金经理完全是新的职业生涯。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的了解,通常为老基金经理增聘新人,也就预示着老基金经理将要离任,而尤柏年何时离任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除了新成立的鹏华香港美国互联网以外,鹏华金鼎灵活配置、鹏华弘和、鹏华弘实、鹏华弘达等几只年内亏损的基金都是混合型基金,而且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资产规模较少。最新数据显示,除了鹏华弘和在规模合计后为2.85亿元以外,其余几只混基都没有超过2亿元。鹏华弘实、鹏华弘达不足1亿元。而在2017年时,这些基金规模最少的也在4亿元以上。

规模大幅下降必然有其原因,在这些基金大多累计净值盈利或微服亏损的情况出现规模暴跌,原因只能是投资者的赎回意愿强烈。而《金证研》沪深金融组获悉,这些年内亏损的权益基金中,鹏华弘和、鹏华弘实、鹏华弘达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2018年年报中都超过94%,属于机构定制基金。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金融去杠杆的影响,此前火爆的委外业务戛然而止,机构定制基金的大幅缩水就是这方面的表现。

而上述这些基金尚可运作,相比之下,鹏华基金在2018年更有多只基金遭遇清盘,包括鹏华兴锐定期开放、鹏华普泰债券、鹏华丰玺债券和鹏华兴裕定期开放混合等。纵观这些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均在七成以上,而清盘,也无疑都是因为机构资金的大幅赎回导致管理费用无法覆盖其运营成本,最终遭到基金公司的抛弃。

而从201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看,目前鹏华基金旗下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七成的基金达到了58只,占旗下所有基金比例45%,也可以说,鹏华的规模高度依赖机构委外资金,价值权益管理能力欠佳,未来的规模动荡不容小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