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股东大会来临,呷哺呷哺赵怡会被“二次开除”吗?

7.28股东大会来临,呷哺呷哺赵怡会被“二次开除”吗?
2021年07月26日 12:04 财能科技

财大咖|CFO思想栖息地与财税话语策源地

编者按:2012年,拥有联合利华、索爱、麦当劳等大公司从业经历的赵怡,在贺光启力邀下加入呷哺呷哺担任财务负责人。成功辅佐公司上市后,赵怡2019年8月底在公司危急时刻受邀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虽然任职时间不长,外界已经看到在她力主下的品牌升级思路:(1)呷哺品牌回归大众消费、一人一锅为主导(占比95%店数);(2)辅助以一人一锅中高品牌应对少数高租金商业地产(占比5%店数)的补充形态;(3)呷煮呷烫更快速作为外送延展(形成独立品牌);(4)鉴于疫情期充分发挥扭转上游库存压力的生鲜思路,开始开拓自有特色的电商平台(之后被喊停);(5)湊湊作为聚会中高端火锅及食品公司的叠代,逐步开始呷哺集团大众化、年轻化、品牌化拓展,及未来前中后台的布局设想。但是还未充分成形,今年5月份以来,赵怡先后遭遇公司两次公告解除公司职务。赵怡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声明予以反驳。

本周三,如果成功罢免赵怡执行董事职务,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将成为这家上市公司唯一的执行董事,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总裁。另外,为上市公司提供80%业绩的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已经悄悄变成贺光启、他的太太陈女士、陈女士的侄子。这种公司治理架构,在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

这不是赵怡作为一位从CFO成长为公司CEO后个人面临的困境,而是公司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困,是家族管理与现代公司治理之困,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权益如何平衡之困。关注赵怡以及呷哺呷哺案例,更有普世价值。

今后,财大咖将持续予以关注。

撰文 | 财能101

关注财大咖(ID:caidaka2019)

与财能创变者同频共振

呷哺呷哺“开除赵怡”事件,依然在深度发酵。

7月23日,在香港上市的呷哺呷哺收盘价锁定为7.84港元。这定然让呷哺呷哺的股东们伤心不已,因为距离2月11日27.15港元的高点,呷哺呷哺市值在短时间内已经跌去200亿。

早期投资人高瓴资本与摩根斯坦利今年3月份均出清呷哺呷哺股票,其他投资者们也纷纷在用脚投票。

本周三,那些在呷哺呷哺身上巨亏的股东们,还将面临一场决定公司未来的战略“大考”。

赵怡会被彻底踢出呷哺呷哺吗?

7月28日上午9时30分,呷哺呷哺将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唯一的议题是表决是否要解除公司执行董事赵怡的职务。

曾经带领呷哺呷哺成功上市、被公司创始人贺光启誉为“天才”、临危受命担任公司CEO职务、2020年还被公司内部信称赞抗疫表现,赵怡在呷哺呷哺的遭遇如同过山车,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来的突发事件,堪称离奇。

5月20日,呷哺呷哺上市纪念日,时任呷哺呷哺CEO赵怡,在上海公开演讲推介公司品牌的返程高铁上,被临时通知必须参加一场紧急会议。为了参会和发言,赵怡只能将自己关在高铁厕所间。就是在这次“重口味”的会议上,赵怡遭公司突发解除集团行政总裁职务。

(详见财大咖6月16日报道:高铁厕所间的一场紧急会议,呷哺呷哺CEO赵怡遭解职)

6月14日,呷哺呷哺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议决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罢免赵怡的执行董事职务。

呷哺呷哺两次解职赵怡,理由分别是“发展未达预期”、“管理方式及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6月27日,赵怡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声明,回顾自己2012年加入呷哺呷哺担任财务副总裁、推动公司上市、受邀担任公司行政总裁以及遭“突袭”解职的经过,展示了2019年8月至今年3月份公司股市表现,以及外界和公司董事长贺光启及二股东此前对其能力的充分肯定、2019年下半年以来在公司发展战略及应对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尤其5-12月疫情恢复期餐厅利润率快速提升到双位数的成绩(剔除集团品牌管理费摊销在呷哺影响),称“所谓发展不达预期的判断不知从何而来”?

(详见财大咖6月28日报道:赵怡3000字长文反击被解聘:提议改组呷哺呷哺董事会)

外界普遍认为,上市公司通过两次公告的方式解除一位高管职务,“不妥当也不体面”。市场方面,受赵怡“被离职”消息影响,呷哺呷哺股价当天狂泄15%,市值蒸发近20亿。

呷哺呷哺近半年堪称糟糕的股市表现,与子品牌湊湊CEO张振纬与集团CEO赵怡的先后离职,有莫大干系。

7月26日早晨7时,呷哺呷哺发布公告,内容是赵怡与董事会主要分歧的进一步资料,对此前媒体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予以回应。

7月28日,呷哺呷哺的股东们将表决是否要解除赵怡的公司执行董事职务。这位曾经成功带领公司上市,并率领公司几乎走出疫情阴霾的女干将,要被彻底踢出呷哺呷哺吗?

公司核心高管动荡,面对“跌跌不休”的股价,股东们将如何表决呢?

港交所是否放任呷哺呷哺?

实际上,呷哺呷哺的董事会一共也只有两名执行董事,除了被提议罢免的赵怡之外,还有一位是董事长兼总裁贺光启。

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投资人熟知的上市公司,百分百控股呷哺呷哺餐饮管理(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再往下才是北京呷哺。上市公司80%的业绩曾经来自北京呷哺。

北京呷哺呷哺却像贺光启掌控的一个“盲盒”。一开始在IPO的时候,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北京呷哺的董事会有5名董事成员。上市后,公司董事会成员渐渐只剩下3人,分别是贺光启和他的太太陈素英,以及陈太太的侄子刘冠纬。公司法人代表和总经理,也是刘冠纬所担任。对于上市之初的董事会情况,公司做了合规的信息披露。然而后续的一系列公司实控人变化,呷哺呷哺并没有进行任何信息披露。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之《企业管治守则及企业管治报告》,里面的守则条文A.2.1明确指出,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应有区分,并不应由一人同时兼任。主席与行政总裁之间的职责分工应清楚界定并以书面列载。

贺光启已经在5月份罢免了行政总裁,如果几天后的公司会议中能够罢免赵怡的执行董事职务,那么贺光启将成为呷哺呷哺唯一的执行董事,同时还担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一人分饰三角,而且是唯一的执行董事,这在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极为罕见。

这已经不是呷哺呷哺公司内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散户的利益问题。在强势的大股东下,众多散户的利益如何保护?香港联交所会对此视而不见吗?

茶米茶在“掏空”呷哺呷哺?

2020年,上市公司呷哺呷哺向“茶米茶”分成2000多万元,这笔资金归属于茶米茶的唯一股东贺光启。2000多万元对于呷哺呷哺而言意味着什么?在2020年度,上市公司呷哺呷哺的利润不足200万元。

呷哺呷哺财报显示,茶米茶(香港)为贺光启全资拥有的公司,2019年9月,呷哺呷哺和“茶米茶”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茶米茶’向呷哺呷哺出售生产茶饮及茶食产品所需的食材及提供相关经营支持,呷哺集团则支付特许权费,有关费用按集团餐厅销售该等茶饮茶食收益5%计算。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几乎全部的茶米茶均位于呷哺呷哺门店内部,单独营业的门店所剩无几。“为了保证‘茶米茶’的销售,很多呷哺门店后来把可乐雪碧及过去广受欢迎的蔓越莓等等都停售了。可乐雪碧销售用的是自动饮料机,占地小、速度快、价格透明、无需人工受用户欢迎。贺董为了保证‘茶米茶’的销售,强行要求门店把饮料机拆了,饮料只卖‘茶米茶’,这实际上是侵害呷哺上市公司的利益,为自己的私人公司导流。”一位离职员工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今年1月11日,呷哺与“茶米茶”再次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协议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止,按此协议,呷哺集团每个年度向“茶米茶”支付上限分别为4500万元、5500万元和6800万元。

茶米茶,这个大股东创立的子品牌,供应链依托于呷哺呷哺,而收取的特许权费用竟然是呷哺呷哺集团利润的10倍?未来收取的特许权费用还要翻番?

关于茶米茶的关联交易问题,呷哺呷哺7月26日发布公告称,尽管该等关连交易毋须遵守独立股东批准规定,公司已聘用独立财务顾问对该等关连交易的交易费的公允及合理性提供意见。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呷哺呷哺确实应该向小股东及大众说明:在可见的未来,茶米茶能否成为呷哺呷哺的利润增长点?高达2000多万的特许权费收费的合理性是什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