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 善补各种阴虚的——地黄丸家族

潘毅 | 善补各种阴虚的——地黄丸家族
2023年10月24日 08:50 答摩

本 期 导 读

了解地黄丸家族,对付元气不足有的放矢

六味地黄丸,大概是民间zui广为人熟知的补肾名药了。但凡说起肾虚, 都会想到它。

殊不知,肾虚细说起来,有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虚之分,而六味地黄丸,准确地说,它只管「肾阴虚+一点肾精虚」。

此外,但凡腰痛,也不能一概责之于肾虚,有可能意外损伤,有可能风寒湿引起,未必是六味地黄丸的管辖范围!

六味地黄丸

地黄丸家族的「祖方」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是由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减去附子、桂枝,生地改熟地,如此变化而来。

六味地黄丸zui用于对付因肾精虚导致的小儿生长发育不良,譬如,小儿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证。

在临床上,五脏六腑都可能阴虚,却不都有精虚,精虚只独见于肾。因此,补阴的需求远大于补精。为适应需求,六味地黄丸摇身一变成了滋阴方,并且,成了滋补肾阴的祖方。

可以说从宋至明,六味地黄丸主要作补精之用;明始及后,主打补阴,它补精的作用倒渐渐被淡忘了。不过,不管是补精还是补阴,六味地黄丸都只能算是药效平和。

♣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其中,前三味习惯上称为三补,后三味称三泻。

三补:

熟地黄:补肾,填精益髓,滋补阴精;

山萸肉:补肝肾,且能涩精;

山药:脾肾双补,补肾固精,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

三泻:

泻浊而存清。

茯苓:健脾渗湿,配合山药补脾而助健运;

泽泻:利湿泻浊,防滋腻;

丹皮:清泻相火。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zui基础的方子,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燥咽干,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遗精等。

由于本方旨在补阴补精。肾阳虚、肾气虚的患者就不适用了。

要知道,祖方者,不在其强,而在其简。因为简,就存在了可效法、可加减、可变化的余地。

这才有了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等各种因需而加药的地黄丸。它们的大方向都在补阴,因为加味的不同,功效又各有不同侧重,我们一一来看。

知柏地黄丸

「清热滋阴」担当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知柏地黄丸组成:

知母、黄柏+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知母:滋肾阴,泻肾火,能润燥;

黄柏:入肾经,善于泻相火,退骨蒸,清下焦湿热。

肾阴虚,则水制不住火,而容易阳亢、火旺,更年期女性尤其明显,常见烦躁易怒,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等症状。此时,针对更年期的阴虚火旺问题,知柏地黄丸就很适合。

另外,对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的女子月经量多、男子遗精,虚火上炎引起的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一到晚上就觉得口渴,喝多少水仍不解渴等,也是其适应证。

还有下焦湿热引起的譬如女性带下多,且偏黄,小便淋漓涩痛等问题,知柏地黄丸中有黄柏善清下焦湿热,茯苓、泽泻利湿泻浊,也能对证。

杞菊地黄丸

「养精明目」担当

主治:肝肾阴虚证。

杞菊地黄丸组成:

枸杞子+菊花+六味地黄丸

枸杞子:近代名医张锡纯称它是「滋补肝肾zui良之药」。

菊花:能疏散肝经风热,清肝以明目。

「枸杞子和菊花」,老百姓估计很熟悉了,这对组合能够养肝明目。很多人用来泡茶,缓解眼睛干涩的症状。

杞菊地黄丸可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怕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眼睛干涩,羞明畏光等症状。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因肝肾阴虚,眼睛得不到精血滋养而老眼昏花。

因能滋肾养肝,对于年轻人精力透支,用眼过度导致的一系列视力模糊、眼睛干涩,乃至须发早白等肝肾亏虚问题,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麦味地黄丸

「养阴安神」担当

主治:肺肾或心肾阴虚证。

麦味地黄丸组成:

麦冬+五味子+六味地黄丸。

麦冬:养心肺胃之阴。

五味子:补肾涩精,生津宁心。

因麦冬清肺热养肺阴,可用于阴虚肺燥有热引起的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等。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可处理久咳虚喘。

因此麦味地黄丸可以滋肾敛肺,用于肺肾阴虚的久咳,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因肺肾两虚引起的干咳、久咳,但却没有痰,或者有一点痰,有时痰中带点血丝,嗓子干痛的情况。也可兼治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由于麦冬能养心阴,五味子能宁心敛神,所以麦味地黄丸也治心肾阴虚证。

证见:心烦、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七味都气丸

「益肺固肾」担当

主治:肺肾两虚证。

七味都气丸组成:

五味子+六味地黄丸

七味都气丸只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味药五味子,五味子收涩作用强,滋补肺肾的同时,收敛肺肾之气。

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如果老年人因肾虚导致的夜尿多,这就是肾的固摄功能弱了,或者久咳带来的气短,感觉吸气困难,吸气少呼气多,这就是肾不纳气了,都可以用到七味都气丸。

此外,因肺肾阴虚导致的咳嗽、盗汗,遗精,腰痛等,它也有作用。

归芍地黄丸

「补血养肾」担当

主治:肝肾阴虚血少证。

归芍地黄丸组成:

当归+白芍+六味地黄丸

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柔肝补肾功效。

其中当归、白芍,加上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都能补血,归芍地黄丸的特别之处在于补肝肾之阴的同时,补血效果更胜一筹。

其证在肝肾阴虚表现的基础上,更见肝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月经量少,手足发麻,关节拘挛等。

明目地黄丸

「养血清肝血明目」担当

明目地黄丸组成:

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六味地黄丸。

可以看出,明目地黄丸综合了杞菊地黄丸和归芍地黄丸的特点,不仅养肝血、清肝火以明目,更添加了蒺藜、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效果更著。

因此适用于因为肝肾阴虚、精血亏虚更严重的目涩畏光、迎风流泪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肾阳虚、脾阳虚,脾虚湿困,脾虚便溏者要慎用以上补阴药,补阴药偏凉,且容易滋腻碍脾,确有需要才服用。

上述药品也zui好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来源:答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