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被举报十几次,理由可笑,跪着的老师能教出站着的学生吗?

女教师被举报十几次,理由可笑,跪着的老师能教出站着的学生吗?
2023年10月04日 21:04 育小芽

现在的老师真的太难了。

根据凤凰网报道,今年春天李萌(化名)入职湖北省一所公立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

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教师生涯竟然以一学期十几次的举报作为开始。

如果确实是因为工作失误,引发家长和学生不满,那么李萌也无话可说,可令她无法接受的是,这些举报理由一个比一个奇葩。

比如在她拒绝了几次家长帮忙送孩子的要求后,对方举报她一名新老师开车上班太“招摇”。

再比如有学生家长举报她“穿的裙子不符合人民教师形象,妖里妖气,不像正经人”。

实际上,李萌穿的裙子超过膝盖,是符合规定的,这种举报理由让她很难过:

“我不能接受一个女性用这种词形容另一个女性。”

无独有偶,另一位比李萌参加工作早一年的老师陈毓文(化名),入职第二天也遭到了家长的举报,对方给出的理由是“她资历太浅,学历只是本科,没资格当班主任”

陈毓文想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弄明白哪里让家长觉得自己没有经验。

直到翻了很久的朋友圈,她发现两年前发过一张实习照片,才意识到家长究竟抱着怎样的目光在审视自己。

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举报老师已经成了一种风潮,各种奇葩理由层出不穷。

甚至有家长反手把孩子的初中老师告上法庭,原因竟是同班其他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只有他家的孩子连高中都没上,家长觉得自家娃念完初中就家里蹲,肯定是老师的教育问题。

但我们仔细想一想,把一切都归咎于“老师的工作没有做到位”,盲目地各种举报,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说到底,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损害的是自家孩子的前程。

为什么家长热衷于举报老师?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现在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远不如过去那么和谐。

信息时代,网上充斥着许许多多关于老师的负面消息,尤其是一些老师打孩子、收受乃至于威胁家长送礼、对孩子区别对待的负面新闻,无形中引起了某些家长对老师的敌视。

再加上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害群之马”,加剧了这种不信任,使家长与老师之间充满了防备和敌意。

而一旦老师真的出现某些细微的差错时,在家长那里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将一切过失都推在老师的身上。

另外,家长举报老师这件事几乎零成本,同时见效快、“收益”也很大。

打个比方,上面李萌老师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有次男朋友给她点了一份包装精美的水果外卖,好巧不巧被学生家长看到了。

结果家长误以为是她收了其他学生家长的礼物,就举报她可能对学生搞区别对待。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光有订单截图还不行,李萌不得不把男朋友找过来,让他拿出自己的手机,把外卖软件点开,找到订单页面,证明是他自己本人给女朋友点的外卖,然后还要将视频一级一级的上报。

家长只是一个毫无根据的怀疑,简简单单一个电话,就会让原本的一件小事,被无限放大。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家长和老师是处在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健康地成长。

而家长盲目地举报老师,伤害自己的“战友”,最受伤的实际上是孩子。

朋友是一名数学老师,他曾经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

课堂上,这位朋友叫一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那名同学站起来后一声不吭。

朋友一激动,说了一句“你怎么傻愣愣地站着不说话”,结果被同学用电话手表录了下来。

第二天,家长就把事情捅到了教育局,说是自家孩子受到了老师的侮辱。

教育局经过研讨,觉得这点事不至于上纲上线,就说批评一下老师,让他给家长道个歉算了。

结果家长不满意,又找到了班上其他同学的家长,非得逼着要个说法,要举报到省教育厅去。

最后无奈之下,这位朋友被调离了该学校,只好再换一名老师。

但现在的问题来了,有这样的家长,哪个老师敢接手呢?

最终结果是这个班整整停了半个月的数学课,又有一部分家长急了,两拨家长整天掐架,最后一块闹到了学校,学校不得已强行命令另一位老师接手。

但我们不难想象接下来的剧情,碰到这样的家长,老师又怎么敢教育得太“过火”?

指望“跪着”的老师,教出来“站着”的学生,无疑是痴人说梦。

家校沟通需要理解

诚然,举报投诉是家长的权利,如果老师确实存在师德师风问题,那么家长去投诉理所应当,也有利于改进老师们的教学行为。

可关键在于,如今这种举报很多时候已经变了味道,成为了家长无理由制裁老师的一种“武器”。

只要老师让家长有任何一丁点的不满意,家长就可以毫无成本地举报,找老师的麻烦。

而被家长举报的,往往是那些真正负责任,愿意对孩子予以管教的老师,打击的是这些优秀老师的积极性。

这里的逻辑很简单,如果老师想要不被家长举报,那也很简单,只要做个“与世无争”的老师,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习、成绩如何,正常上课、批作业、对孩子不管不问就行了。

做的事情越少,犯错的几率越少,自然也就越不容易被家长抓到把柄。

但仔细想一想,这真的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吗?

因此,作为家长也要理解老师的苦衷,做好家校沟通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否则家长忙着举报,老师忙着推卸责任,孩子这学还上个什么劲。

结语:

举报只是一种监督的手段,而非家长手中威胁老师的武器。

如果证据确凿,那么该举报就举报,自然不能手软,可如果老师真的没犯什么错,家长只是为了“搞事情”,最后只会让老师寒心,孩子受伤。

今日话题:你对家长举报老师这件事怎么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