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人员“黑名单”“灰名单”将升级

银行从业人员“黑名单”“灰名单”将升级
2020年05月27日 20:06 成晚财经

继建立银行从业人员“黑名单”“灰名单”制度后,四川银保监局对违规违纪人员再出重拳。近日,该局宣布推动建立银行机构违规违纪人员流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水平。

图据网络

具体措施包括:

指导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在既有的行业除名人员信息通报制度上,进一步扩展适用范围,完善“黑名单”“灰名单”人员界定,改进信息报送、网络查询、同业共享、安全控制、隐私保护等内容;

建立违规违纪人员流动管理一体化网络平台,提高机构信息报送及查询便捷度;

定期在业内共享人员信息,发挥对从业人员的警示和威慑作用,推动失信从业人员的逆向淘汰;

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行政执法机关等的沟通协调,推动多方信息库共享,实现“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黑名单”“灰名单”是这样的

银行从业人员“黑名单”由来已久。

据公开报道,2005年上海银监局宣布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人员信息资料库和银行业禁入人员信息库,领全国同行之先。2006年,四川银监局也开始着手建立银行从业人员不良记录信息库,将不良记录的从业人员纳入其中,并定期向业内通报,实现信息共享。

2017年,银监会组织全国银行业集中进行市场乱象整治工作,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对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廉政风险、监管行为、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等十大方面进行整治。还强调推动建立银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于严重违规违纪、被机构开除的责任人员,一律列入“黑名单”,实施行业禁入,防止高管带病流动、提拔。

2018年,四川银监局出台《四川银行业三年合规文化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对于因严重违规被机构开除或取消从业资格的人员,纳入“黑名单”管理,严格禁止到银行业机构工作;对于有违规记录的人员,纳入“灰名单”管理,提示银行业机构谨慎录用。

今年川内银行业已有12人被罚

哪些处罚会上银行业“黑名单”?据了解,具体收集范围包括: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党纪处分等。相关人员一旦上了“黑名单”,就会影响自身的高管任职批复、再就业等。

银保监会网站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四川银保监局及分局已向川内12名银行从业人员开出罚单,所涉及的8家银行包含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村镇银行等,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分别包括:贷款“三查”不到位;贷后资金监管不严;重大关联交易未按程序审批和报告、未对集团客户进行统一授信管理;向企业收取质价不符的费用等。12名人员对上述案由承担直接经办或管理责任。四川银保监局及分局对他们的行政处罚决定包括、警告、罚款、取消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5年等。

文字/刘畅

编辑/姜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