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理财热”降温,加码这类产品→

上市公司“理财热”降温,加码这类产品→
2024年01月08日 18:23 成晚财经

日前,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购买理财产品的计划。经梳理,在数十份公告中,调降和维持理财产品投资上限规模的占据大多数,仅有少部分公司上限规模有所增加。同时,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总体缩水,认购金额合计不足1万亿元,而此前四年这一规模则维持在1.4万亿元至1.5万亿元。

理财规模再度下调

1月3日晚,润农节水发布2024年度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称,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1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这一规模较此前一年的1.50亿元额度出现缩水。

据不完全统计,在数十家已披露2024年度理财计划的上市公司中,选择下调理财上限规模的企业较多。例如,长盈通计划2024年使用总额不超过3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相较于2023年投资限额下调1亿元。

在调降理财上限规模的公司中,不乏大额调降的案例。如创新新材2024年委托理财单日最高余额上限为20亿元,而2023年单日最高余额上限为50亿元;金龙鱼2024年拟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较2023年计划的不超过45亿元规模下降15亿元。

实际上,2023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规模已出现缩水。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共有1150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超9800亿元。而2019年至2022年,合计认购金额分别为1.47万亿元、1.47万亿元、1.43万亿元、1.50万亿元。

细分来看,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上市公司认购的存款、银行理财、券商理财、投资公司理财规模均同比下滑,其中银行理财同比下降超50%、结构性存款同比下降超30%。不过,上市公司国债逆回购投资加码,认购合计金额由2022年的23.79亿元增至2023年的63.66亿元,逆势翻倍。业内人士分析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等成为上市公司买理财的普遍需求。

上市公司理财频现“踩雷”

近一年来,已有逾30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托产品逾期公告。

今年1月4日,长光华芯公告表示,2023年1月3日以自有资金6000万元购买了“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6%,日前已逾期,将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800万元。

长光华芯只是众多“踩雷”中融信托的上市公司中的一家。2023年12月29日晚间,传智教育和安利股份同时发公告称,理财资金踩雷中融信托“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息恐无法兑付,分别涉及本金5000万元和2000万元。此外,法狮龙6000万元购买的“中融-睿锦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火星人5000万元购买的“中融-隆晟1号”,安记食品500万元购买的“中融-昱盈1号”产品,到期后均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

此外,还有微光股份、先锋电子和药石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踩雷”理财,涉及资金达数亿元。曾花百亿元巨资理财的洋河股份,在接连踩雷后又快速缩减信托理财规模。去年上半年3亿元逾期未收回的理财中已计提减值的金额1.65亿元。

除信托暴雷外,还有因私募造假跑路导致上市公司理财“踩雷”的现象。2023年11月,郑煤机公告,3亿认购的华软新动力精选1号、2号和3号单一资金信托,只提前赎回了3000万元,其余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

这些原因导致理财投入减少

理财规模的缩水具有多重原因,包括上市公司想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中、理财产品收益吸引力降低、监管新规见效等。

对于减少理财投入规模,长盈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还是基于对外项目以及未来投资预计的情况进行的考量,综合来进行的一个决策”。创新新材相关负责人称,规模的调降,是在满足公司战略和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前提下,为确保资金安全及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同时兼顾自有闲置资金收益水平进行的合理预计。

与此同时,理财市场的收益水平也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考量因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上市公司买理财降温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及收益率吸引力下降等也有关,上市公司需要权衡“闲置资金”的机会成本,在业务扩张后的未来收益回报、公司发展与理财收益之间作出平衡和取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上市公司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购买理财产品无可厚非,但选择的产品底层资产是否经得住检验,风控是否到位等,都是考验其理财能否获益的重要因素。

去年年末,监管机构优化上市公司回购规则,着力提高股份回购便利度。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降温是其现金流状况和现金管理策略发生变化所致,也是监管引导的结果。当下,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使用现金进行股票回购。他建议:“上市公司需要制定长期的财务规划和战略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合理配置资源,避免短期行为和过度投机,将重心放在主营业务的发展上,通过提高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信息

编辑/姜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