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散文】三代人的“方向盘”,三代人的奋斗梦

【夜读 · 散文】三代人的“方向盘”,三代人的奋斗梦
2024年01月08日 20:59 中国火箭军

身披鲜艳红花,头戴草绿军帽,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举着“荣誉证书”……虽然老照片有些泛黄褪色,可仍能从爷爷灿烂的笑容里感受到他曾经的自豪。

那年,从军队退伍返乡的爷爷,因为驾驶技术在行,成了生产队里唯一一名拖拉机司机。一到粮食丰收、翻新盖房,他准是最忙碌的那一个,跑东跑西,运土拉粮。村里到县城的黄土路上,他开着拖拉机没日没夜地跑,一跑就是二十几年。靠着这份勤劳,他养活了一大家人,还被生产队评上标兵入了党。

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是爷爷一生的遗憾,每次从县城回来他准给孩子们带上几本书。爷爷说,要想从这条黄土路走出去,靠的不是这台拖拉机,是知识!后来,拖拉机上坐的不再只有爷爷,还有了大伯、父亲和姑姑,拖拉机也不再只开到集市和建材厂,还开到了县中学,开到了师专学院……

二十多年过去了,拖拉机旧了,爷爷老了,孩子们长大了。毕业后,大伯进了政府,姑姑当了老师,高考失利的父亲从爷爷手中接过方向盘,一开又是二十年。

父亲吃了很多苦,二十多年里,他开过卡车、半挂,拉过食品、木材,白天黑夜,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历经雨雪风霜。父亲很少回家,即使回来也常常是深更半夜。父亲胃不好,多年来吃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才四十多岁,却已经满脸皱纹,黑眼圈很重,没日没夜地开车还摧垮了他的腰……靠着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父亲还清了家里的债,让全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还成了全村的小康带头人。

父亲最不想我和他一样,靠着方向盘谋生活。他忙于开车挣钱养家,却也不忘关心我的成长。当我考上大学时,他开心得像是自己实现了愿望。也许是命中注定,放弃上大学、选择参军入伍的我,又机缘巧合般分到了汽车连,像父亲一样握起了方向盘。

初入汽车连,各种车辆令我目不暇接,运输车、指挥车、专业配套车、通用特种车、油罐车,甚至还有专门接收电视节目、放映电影的宣传文化车,细分下来,“兵车家族”有十几种型号,可谓“人丁兴旺”。

望着它们,我手痒得跃跃欲试,可接下来的司训超出了我的想象。坐在近40℃的驾驶室里,每天顶着大太阳,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几十个课目,练了一遍又一遍,相同的路线跑了一趟又一趟。我心中无数次埋怨开车怎么那么苦,也对当兵有些后悔。可当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崭新驾驶本发到手里,我又觉得训练的苦累似乎没有那么难挨了,眼前浮现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车轮滚滚的场景,出好每一趟车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司训结束后,我被调到车场工作,负责检查出入场车辆的性能和车况。作为一个“车三代”,我其实已经熟悉并掌握了许多维修技术,可当我走进车厂维修中心时却发现,那些我以为的“老套路”已是难得一见。

只见车辆驶入后,老班长在车上几个部位插了线,然后接入电脑,片刻间,从发动机状况到灯光的调试结果都出来了,就像人做CT一样。当我还在目瞪口呆看着检查结果时,老班长说:“信息化设备、智能化检查已经逐步在我军铺开,完全凭经验、靠感觉的手工检修时代已经过去啦。再不学习,你可就落伍了。”

老班长的话让我如梦初醒,那一刻,我下定决心:学习更先进的知识丰富充实自己,我可不能落伍。

从那以后,我开始加班加点地学习。两年里,我检查好每一台车,保养好每一个零部件,确保每一台车出厂前都可靠安全;两年里,我捡起了丢下的高中教材,作为曾经的文科生开始跟物理、化学打起了交道……

当我把立功的证书和奖章拿回家,爷爷把见证我们三代人开车经历的证书、照片,还有更换下来的方向盘都集合到了一起。我知道,那是三代人的“方向盘”,也是三代人的奋斗梦!

作者:李国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