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散文】决战“孤岛”(下)

【夜读 · 散文】决战“孤岛”(下)
2024年06月14日 21:00 中国火箭军

1日一大早,大雾弥漫。

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头部被砸伤,急需转移到大医院救治。二级上士黄成亮、白韶博找到一块床板当担架,主动请缨带领官兵执行转移任务。

伤者在二楼,楼道已被淤泥堵满,官兵人背、手抬、肩扛,挺过近800米齐腰深的淤泥,到达交接地点。

市应急指挥部果断开启空中救援通道,调度直升机前出转移伤员。中午,待天空云雾散开,中士盖衷寒和战友们将伤员送上飞机。

下士唐毅说:“看着老奶奶的伤口,比当年看我骨折的伤口还难受一万倍!医生为她消毒包扎时,老奶奶紧紧抓着我的手,这份信任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与此同时,救援现场兵龄最长的军士党员、二级上士宋学阳带领官兵穿越泥泞的山路,翻越陡峭的山坡,蹚过湍急的河流,为3个行政村落送去卫星电话,保障信息渠道临时畅通,为指挥部第一时间提供受灾情况,并且对沿途损毁路基梳理汇总,为后续工程作业提供参考。

官兵发现,想要信号覆盖得更远更广,镇北侧受灾情况更糟的山头却是设置基站的好点位。

山势险峻,道路阻断,要想把百十公斤的卫星天线、柴油发电机送上去是何等困难又是多么危险,但官兵们心里都很清楚——明知无路也要往前走,明知危险也要往前冲,这就是军人的气魄!

张飞飞带领几名突击队员踩着泥泞,跨过嶙峋的乱石,冒着生命危险,在泥潭中用树枝不断试探蹚出一条路来,历尽艰险成功把通信设备送上山头。

终于,4小时后基站功能全部正常!这时,很多官兵才突然感觉腿上阵阵火辣,掀开满是淤泥的裤腿,才发现髌骨前侧已经被雨靴磨得血淋淋一片……

当晚,驻地市委常委向负责建立应急通信状态的二级上士马坤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小伙子,你是好样的!真不错!你解决了大问题!

“务必在今晚抢通!保证灾区人民充足的饮用水!”22日23∶15,某营接到上级通知后,迅速派遣二级上士阮晨晨带领二级上士罗利升、中士杨哲、上等兵黄涛组成水电支援小组,携带柴油发电机帮助地方供水站进行应急抢修。

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水电站漆黑一片。检查水压表压力、查看贮水箱进水情况、检测配电间电压……

官兵接通柴油发电机,与地方人员配合,迅疾展开工作。次日6时,灾区群众用水终于得到保障。

截至23日清晨,在军地救援力量的联合突击下,镇区的清淤工作告一段落。

这时,某营又接到打通通往乡村道路的任务,带队的营党委书记马一凡大喊一声“跟我上”,带领官兵连续鏖战24小时,采用工程机械与人工配合的方式,清理两个大塌方点的淤泥土石约2500余立方米,成功抢通两个村的救灾通道。

官兵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接驻地市气象局预报:24日夜间至26日,又将有一次暴雨、局部大暴雨来袭,并伴有8级至10级的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极高!

为避免再次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灾指挥部决定,必须抓住暴雨来临前的窗口期,将群众再次全部安全转移,一个不落!

一场救援转移大会战在灾区全线拉开。

“你好,还有人吗?有没有人?”官兵们分成若干小组,拿着喇叭一边拍门一边呼喊,挨家挨户查看,分秒必争。

在军地救援力量协作下,24日晚,直升机和大巴同步运送,全镇共转移群众1772人。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眼含热泪对官兵说:“你们还都是孩子,但每次都冲在前面,谢谢你们!”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暴雨中,洪水里,官兵在波峰浪尖书写火箭军将士的忠诚与大爱,连续作战的五天中,他们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上一顿热乎饭,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退却,他们用最美“逆行”为“人民子弟兵”的称呼做出了最好诠释。

枕戈为战再领命。

几天后,结束抗洪抢险任务的该旅官兵,征尘未洗又马不停蹄奔赴西北戈壁,誓为某重大任务再立新功……

作者:张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