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类目第一,对话松鲜鲜易子涵:做品牌是一场没有止境的修行

多平台类目第一,对话松鲜鲜易子涵:做品牌是一场没有止境的修行
2025年01月09日 10:08 浪潮新消费

2021年,刚刚两岁的松鲜鲜遇上了直播电商的风口。

彼时,创始人易子涵觉得做抖音电商简单粗暴,跟MCN签对赌协议,给他10万,就能保证30万的销售,所以只需要铺开合作就好。结果短短一个季度,卖房投入的2000万,有1600万都打了水漂,常规的认知被颠覆。

她开始反思,创立松鲜鲜难道仅仅是为了追逐数据和财富吗?

回想起在印度修行4年的时光,她当时真切接触并体悟到什么叫做“谦卑”,骄傲永远是失败的开始。“一切都不是你创造的,你只是上天用来完成某个使命的一个工具而已”,而瑜伽导师当时传递给她的使命,就是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

既然松鲜鲜是份长期的事业,外部很多东西又靠不住,易子涵决定带领团队自力更生,从聚焦专注到松茸赛道,掌握品牌定位系统,到学会抖音、私域玩法,她的每一步貌似都很艰难,没有鲜花与掌声,但走完每一步后又更坚信自己,抵达了很多事物本质。

“即便可能会踩一些坑、走一些弯路,多花一些时间,但公司的能力一旦养成,就是长期的事情。反之,如果这些能力缺失,那永远得向外求”。易子涵告诉浪潮新消费

松鲜鲜创始人易子涵

这也许正是寒冬时期品牌真正的生存法则,坚定做健康食品的价值初心,摆脱捷径思维,对于行业经验“尊重、学习并超越”,同时意识到品牌的竞争终究是组织力的竞争,保持内部的快速迭代……

以上让松鲜鲜在消费低谷期获得了难得的市场反馈,从2021年起营收保持300%同比增长,2022年开始盈利,2023年获得抖音、天猫、京东等多个平台细分类目第一,并且进入10万+线下零售终端。

当然,面对风云突变的消费市场,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也许会成为明天的桎梏,何以面对接下来的未知风险?

在易子涵看来,一切源于修行又回归修行,保持对万事万物的谦卑心态,不断内省自身不足并迭代改进,密切关注可能面临的危机并准备好预案,在遇到问题时,就会很从容。

“如果因为不可抗力导致失败呢?”在对话的最后,我们问到。“本身就是一无所有来的,再一无所有回去也没什么,我并不执着”。

也许,品牌创业本身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它带来的不止于惊喜或者惊惧的结果,还有对于人生、社会深度的拓展,让你和周围的一片世界从此与众不同。

对话 | 易子涵

编辑 | 三 岱

浪潮新消费:你在创立松鲜鲜之前,有很多其他创业经历,包括开餐厅、做食品研发、经营公众号。你创业的发心是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易子涵:从小我母亲就教育我说,“家里很穷,你想要什么必须靠自己努力”。

初中全校第一,高中我全校前三,但最后却因为填报志愿失误,上了一个不理想的大专。因为家里穷,我也没有钱复读。

2007年我毕业后,工作了不到一年,又遇上了汶川大地震。我家在都江堰,当时我以为家人都不在了。虽然最后他们都平安无事,但这接二连三的坎坷让我非常受挫,也颠覆了很多之前的认知。

我开始思考:人的努力真的会有回报吗?为什么别人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东西,我付出几倍于他们的努力都得不到。

我当时非常痛苦,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迫切地需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机缘巧合下,我接触了瑜伽,然后去印度修行了大概四年。

后来我明白了,之所以努力得不到回报,根本原因在于轮回,而解法就是积福报,比如修行、做慈善或义工。

但在修行过程中,我还是有些疑惑。在我看来,修行主要是修心,所以我不太理解那些形式上的条条框框,比如喝恒河圣水、今天斋戒不能吃这个,明天又不能吃那个。

我的师父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他曾经是硅谷的计算机高手,在物质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跟乔布斯一样,在美国失落的年代里寻求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在同一座寺庙里修行。不过后来乔布斯选择回归商业社会,而我师父则继续修行。

他不仅对物质世界的规律非常了解,还在人性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看出了我对商业的渴望以及对某些修行范式的不认可,在隐迹前一晚给我发了一封邮件,鼓励我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他知道我很喜欢做饭,也做得很好吃,就让我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

于是,我决定从开餐厅开始。

浪潮新消费:除了将你导向创业之外,修行还给你带来了哪些规律性的认知?

易子涵:首先,它让我学到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谦卑。

一切都不是你创造的,你只是上天用来完成某个使命的工具而已。无论是家庭、财富还是事业,都不属于你,所以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而人最怕的就是有了一点成就就变得很飘,骄傲永远是失败的开始。

其次,在物质世界里,你可能不会关注自己因某人某事产生的情绪,但在修行那种相对纯粹的环境下,你可以超越当下的躯体、能力、境界,洞察到每时每刻假我的问题和真实的自我。

直到现在,我每天晚上都会反省,如果贪欲或是什么不好的思绪产生了,我都可以快速地把它识别并剥离出来。这也让我在创业过程中具备了迭代思维,不断内视,思考哪方面还有问题,怎样做得更好。

所以,我也把“谦逊”加入了公司的价值观体系中。

我们的绩效考核里有一个个人提升板块,包含脾气、能力、境界等各种维度,让大家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弱点。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会不断思考自身的问题,从而推动公司整体的迭代。

我可以看到他们每个月都在发生变化,比如有的脾气特别大,来到我们公司后开始收敛,甚至家庭关系都变得更加和谐。

浪潮新消费:但难免会遇到一些固执己见的人,如何改变和让他们融入企业的价值体系?

易子涵:其实很简单,保持真诚。不要趾高气昂地批评,也不要妄图改变别人,还是得尊重所有个体和他们的目标。

如果你想躺平,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只是和我们公司不太契合,我会建议你选择一个更稳健的环境,而不是像我们这种需要不断迭代的环境。

但如果你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甚至拿到公司的期权、股权,我也可以帮助你。

比如说你想成为运营总监,我有现成的课件,可以让你了解从专员、主管、经理到总监、副总裁每个职级的能力模型,包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格局、情商、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

我们公司在这方面不拘一格,有的人一年甚至可以连跳三级。

不过,在晋升时,达到下一层级的能力要求只是基础,我们会更加看重对于是否谦逊、是否利他、格局够不够大等细节上的考核。因为人到了相对较高的位置,很容易在跟下属沟通时颐指气使,就会出现组织间的摩擦。

而我在修行经历中对人性有了足够的了解,知道以谦卑、平等、真诚的沟通姿态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我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同事理解如何顺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

在我们公司,大家都不会把我当作老板,而是当成一个知心姐姐。家里出了什么事或情绪出现了哪些问题,他们都会来咨询我。大家的状态也跟其他公司很不一样,很多人都说,在松鲜鲜比较自在,也真正会为自己想要的而拼搏。

当他们到了真正的高位,我也会分股权,我们公司已经有20名员工获得了股权。而且这不是只体现在合同上,而是实打实的工商变更。虽然他们离职会带来很大风险,但相比于把风险转嫁给员工,我更愿意替他们承担。

浪潮新消费:市面上很多健康食品可能是营销的噱头,那么在修行之后,你如何理解健康在调味品领域的价值体现?

易子涵:人类的发展史是个迭代的进程,而不是跳跃式的,健康也一样。在我看来,真正的健康其实是有机,但有机的市场份额有限,很难让更广大的人群受益,所以我选择了零添加、零农残等,也就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更健康一些。

除了零添加,我们还针对钠含量进行了一些优化。

中国有3亿多高血压人群,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钠摄入过量,中国人均钠摄入超标了一倍多,这些钠主要来源于食盐、味精(谷氨酸钠)以及苯甲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等以钠为后缀的添加剂。

但这些添加剂和食盐不同的是,没有明显的咸味,很容易被滥用,无形中导致钠摄入超标。

所以我们去掉了这些“隐形钠”,用松茸、各种菌菇蔬菜等天然食材里的氨基酸,以及酵母抽提物、玉米酱粉等发酵出的氨基酸来提鲜味和提咸味,比如谷氨酸、鸟苷酸、肌苷酸等氨基酸,这些都不含钠这个后缀,所以只有鲜味,但不会让你钠超标。

可是不用隐形钠,直接结果就是松茸上千块一公斤,玉米酱粉近百元一公斤,酵母抽提物两百多一公斤......所以大家会觉得松鲜鲜很贵,确实很贵,因为这些原料都太贵了。

之前大家都在追求高鲜,但我更愿意回到修行的逻辑,万事万物都得适度,所以把味道调得更清淡一些。

虽然我们叫作松茸调味品,但松茸只是社交货币,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而已,我们真正在做的是健康的事业。

基于修行的原因,我对因果的了解,也决定了我们不会做出“口头上说健康,私底下偷偷加味精”的事情,这是跟其他品牌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市面上100多款松茸调味料都直接抄我的配方,但其中有种原料全球范围内只有两家供应商,而这两个工厂都没有接到过这些品牌的订单,他们加了什么可想而知。

基于初心,我其实非常欢迎更多人一起做健康,哪怕做松茸调味品,但如果用偷偷加味精,但配料表又跟我们几乎一样的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做法,让我非常难受。

浪潮新消费:明明是为消费者的健康谋福祉,但却无意中见证了商业世界的灰暗,你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吗?

易子涵:就跟当年的味精一样,一定会有几年野蛮发展的过程,但我非常坦然地接受这一切。

像始祖鸟、lululemon、华为这些全球顶尖的企业,他们根本不care竞争对手,却一直在引领时代的发展。其实,一家企业只要专注于自己,努力创造价值和服务用户,就不会被时代淘汰。

所以,我不会担心竞争对手有没有抄我,或者我能做多大。因为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中国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到目前为止,整个调味行业,从大到小的企业都在抄我们,从概念、包装、配方、详情页到营销活动都一比一地抄。但我不在乎那个残酷的结果本身,如果他们能够因松鲜鲜而发生正向的变化,我得到的隐形福报会非常大。

浪潮新消费:你之前的几次创业经历,其实没有特别成功,但现在却引领了调味品行业。从初生牛犊到行业主角,核心的力量来源是什么?

易子涵:实话说,我要感谢几个人。

在公众号时代,我看到它正在走下坡路,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改变,我也会跟着一起衰落。在我迷茫的时候,有个朋友介绍我去读商学院。

这其实是当时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我对商业还没有深刻的认知,只是比较擅长写文案、能够基于用户需求研发健康食品而已,如果我想往上走,必须重新学习。

记得当时第二堂课是关于赛道选择。一个操盘过并购的老师当时就把我讲懵了,因为我那时开发了很多个SKU,根本没有赛道的概念。

下课后,我马上把他邀请到我的公司,他打开我们淘宝店后台简单看了看,说:“松茸鲜蔬粉、(松茸调味料前身)的产品复购率很高,超过20%。你想想看,如果你把产品拿到外面卖,5个人中有1个人愿意回购,你的生意就成了。”

那天我们聊到凌晨一两点,结论是应该选择一条赛道,让用户记住你。于是我决定专注于调味品行业,并开始研究具体的赛道。

后来我又认识学习了小仙炖、拉面说和王小卤,通过他们知道了定位理论,我就和我先生一起把冯卫东的定位课程学了无数遍。

基于这套理论,松鲜鲜的定位体系就明确了,但在渠道方面还是非常缺失,所以我又开始学习公域的运营逻辑和操盘方式。抖音底层逻辑被我跑通以后,又开始专注到线下渠道运营的学习中。慢慢地,松鲜鲜的整个系统都被完善了,也就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

浪潮新消费:那么你们的定位是围绕着怎样的人群展开?松鲜鲜这两年爆火,背后是什么样的需求变化?

易子涵:其实我在刚学习定位时,只是研究清楚了视觉体系。但学完抖音的运营体系后,我就明白了人群的界定和划分,并基于产品找到了目标人群。

真正在乎健康的人主要是精致妈妈,虽然老年人也在意,但他们的认知和消费能力都不够。所以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精致妈妈作为引领人群。

成为她们的选择其实也很简单,妈妈们本身就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而我们的产品恰好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只需要讲清楚买点就行了。

靠“零添加、零蔗糖、减钠29%、天然食材代替添加剂提鲜”这几句话,我们就在抖音上跑通了。当然,这也跟我的内容基因有关。

至于人群需求,我认为它不会有大的变化,无非是以前有需求但没有产品满足。就像上厕所,以前用干纸巾,现在用湿厕纸,以前大家对湿厕纸没有需求吗?一定是有的,只是没有人帮他们把需求说出来而已。

所以与其说是需求升级,不如说是认知升级,这主要归功于短视频的兴起。健身、控制体重、户外运动越来越受推崇,而元气森林这些企业在前期也做了很多关于健康的教育和宣传。

有一个韩国企业还为此跑来问我,他们做健康鲜味已经十年了,原本以为完成用户教育起码二十年时间,结果发现在中国两三年内就完成了。

其实不难理解,中国总共14亿人口,光松鲜鲜一年就有近百亿的曝光,所以这件事推进得很快。

浪潮新消费:那么相比于那些调味品龙头企业,你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易子涵:在消费品领域,技术本身没有不可逾越的壁垒,因为消费者的感知力很弱。最核心的壁垒一定是品牌力,也就是用户对你的信任度。

在品牌力的角力上,谁最早开始用户教育,谁就占据了优势,而内容算是我们相对擅长的地方。

浪潮新消费:你早前有被MCN欺骗的经历,从中获取了什么样的认知,又是如何在抖音上崛起的?

易子涵:被MCN机构骗了后,我发现不能靠任何人,只能靠自己。

在2021和2022年,消费领域的投融资特别热闹,大家其实没有心思认真经营,都想着赶紧融资、上市。当时我也被这种风气裹挟了一段时间。

但我只沉迷了一个季度,21年Q1结束,我就开始反省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当时想清楚的是,融资很容易催生骄傲。而一旦企业习惯了亏损,就很难学会赚钱。这跟互联网企业不一样,食品行业不存在之后的垄断效应,不融资意味着得提心吊胆地经营好每一天,一分钱掰成十分来花,但这反而是一种磨练。

想明白这些之后,我当时拒绝了资本的橄榄枝和需要花钱的机构合作。但没了这些第三方,企业依然要谋发展,所以只能开始自学。

我之前运营私域很多年,每天跟用户在群里沟通,所以非常清楚用户想要什么。运营抖音,其实刚开始就是和抖音达人沟通合作,无非是面向B端的私域沟通,我们之前在C端私域里沉淀的用户沟通方法同样可以应用。

虽然头部KOL因为要坑位费,我们给不起这个费用,但当时有一些同时担任妈妈角色的达人被我们的初心打动了,觉得这确实对孩子的健康有帮助,愿意推荐给其他妈妈试试。

有了一些带出圈的案例,其他达人自然而然也就来了,就是这样一个滚动的发展过程。

浪潮新消费:明明市场上有一些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但创始人主要靠自己学习,会不会严重减缓公司的发展?

易子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钱,也没人脉,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被迫。

同时,我认为对当下核心任务的判断是分阶段的。我非常清楚松鲜鲜当前所处的阶段:没有曝光就没有成交,也没有复购。要解决曝光问题,就必须去布局曝光渠道,也就是抖音和小红书。

其次,线下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相对来说比较传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也能找到很多现成的人来做,我参与的程度深和不深其实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区别。

但抖音和小红书迭代的速度太快了,必须有一个能够跟上这种速度的人。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冲在抖音一线,直播话术、短视频内容都会亲自管。

最后,我的学习能力很强,也是一个完全不内耗的人,失败了不会站在原地抱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非常坚决。我师父给了我这样一个使命,我必须得完成。既然没有别的路可选,那就自己学。

说实话,我们公司很多都是自学的,比如品牌基建,但呈现出来的却引领着整个调味品行业的视觉体系。

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这点?

天地大道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现象背后都有它的底层逻辑。所以当时我找到了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视觉体系,研究他们的底层逻辑,再应用到我们品牌,最终的效果就跟他们一样出色。

浪潮新消费:当你的能动性和改变意愿那么强,组织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你如何理解组织逐步要发挥的价值?

易子涵:一家企业前期能否起势靠的是产品力,但最终的发展还是会回归到组织力上。

组织管理的核心就是找到合适的人,然后把他放到正确的位置上。过去的经验表明,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都是因为组织问题,比如没招到合适、靠谱的人。

我现在主要看人看的是迭代能力,而不是当下的表现。很多市场上的高管短期来看能力很强,但本身的能力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就会比较固化,没法适应我们的迭代速度。

所以我们最终选择招聘一些有潜力的经理、主管,甚至是基层员工。他们愿意学习,我们也提供相应的机会,就慢慢成长为了公司的顶梁柱。获得了物质上的成就的同时,对公司会有更高的向心力,这就是一个正向的飞轮。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想踏出舒适区的。我有一套判断逻辑,那就是根据时间看迭代速度。

比如,沟通过一轮之后,两三周就能明显看到他的变化,这就属于迭代能力比较强的;但如果沟通时达成共识,一段时间后还是老样子,说明他的迭代能力比较弱。

真正迭代能力强且愿意迭代的人,我给一些资料,他会私下听很多遍,然后反复思考,第二次沟通他就已经是next level了。但也有些人,你给他再多东西,他也有各种理由没时间看。

本质上,我就是在筛选跟我一样的人。

当然,找一起快速成长的伙伴除了能够塑造组织的向心力之外,从算账的逻辑上也说得通。

我们的短视频团队都是自建的,一方面内部的底层逻辑是拉齐的,节省了沟通成本;另一方面,第三方拍TVC要500万,但我们自己拍所有成本加起来可能就5万。

即便可能会踩一些坑、走一些弯路,多浪费一些时间和金钱,公司的能力一旦养成,就是长期的事情。反之,如果这些能力缺失,那永远得向外求。

浪潮新消费:作为为数不多从线上起家但能把线下做好的新锐品牌之一,你如何理解这其中真正的难点?

易子涵:首先,线上和线下的产品是有区别的,需要提前做好布局,不能直接把线上的产品拿到线下销售。

其次,虽然我们是线上经营起家的,但还是保持着谦卑、顺道而为。线下有它自己的规则,首先要理解并认同这些规则的存在,而不是用线上的模式去做线下。

线下的规律包括如何面对经销商、如何面对采购等等。然后再去分析竞争对手是怎么应对的,他们的优点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学习,以及如何规避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

核心就是尊重、学习并超越。

我们还会针对经销商开展很多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来赋能经销商,提升他们的认知,帮他们更好的经营企业和做销售。

我们不会选择很大的经销商,因为线下的终局一定是去中心化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宁愿更累一些,也不能对单一经销商有太高的依赖度,所以不选择太大的经销商,而是采取多点开花的模式。

同时,我们会选择年纪比较轻的,他们迭代能力更强,也更希望做出成绩,这就具备了平等对话的基础。

传统的经销模式存在压货的情况,但我们以动销为核心考量,不会压货。因为我们希望达成正向的双赢,为经销商提供物质和情绪价值,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压榨的对象。

经销商也看到了我们谦逊、真诚和利他的精神,有些人参加过我们的培训后很感动,说:“以前觉得做松鲜鲜是个赚钱的生意,但今天才知道这个生意也在传播健康和积福报。”

而这种模式来自于我的学习对象——华为。我非常崇拜华为,会关注任正非在做什么、怎么看待事情、又是如何打造组织力的。当然,我们不是一比一复刻他的模式,更多学习的是精神。

比如说,跟员工和经销商相处一定得共赢,最终大家才能共创出这个品牌和平台,而不是说全部依托于一个多么牛的创始人。

浪潮新消费:创业毕竟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现在消费行业环境也不好,你是否想过失败的结局?如何去面对未知的风险?

易子涵:失败可能是没有意识到行业变化,可能是突然的经济危机导致现金流不足,也可能是学习能力太差。你需要提前想到所有风险,该规避的规避,该做Plan B的就做Plan B。

对我来说,核心就是始终保持迭代,时刻关注个人和组织可能面临的危机,并准备好相应的Plan B和Plan C,遇到问题时,就会很从容。

比如,今年我们也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危机,竞争对手花了上千万在全网黑我们,在小红书发各种黑帖,评论区黑我们是味精+淀粉;天猫上产品还没收到货就给差评,每天一百个差评的那种......

但其实我们在去年就已经提前预测到了这件事,并进行了演练,很快就做出了应对。比如把事情的经过印到发货卡里,告诉用户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什么。

我还设想过,如果再继续黑松鲜鲜,那我就去直播,直到上热搜为止,让全中国的用户看到一个草根的、没有靠山、没有人脉、只是想要做健康的品牌在被黑,我们没钱去应对黑公关,我们只能向所有中国人告知我们的现状。

当然,如果有不可抗因素导致我们失败,我也想得很清楚,本身就是一无所有来的,再一无所有回去也没什么。因为我对物质的追求并不高,哪怕松鲜鲜做到100亿,我的生活也还会是今天这样,所以我并不执着。

大不了再来,总有别的机会。

起码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从零到十的品牌建设能力、平台运营能力、线下运营能力、经销商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一切都还可以再来。

不过,不执着也确实是需要修行的。所以在创业这么多年之后,我发现这一切来源于修行又回归修行。

我未来的修行可能是成立一个传播商业价值的教育组织,帮助更多人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我一路走来都是靠自己,这真的、真的太痛苦了,所以希望尽我所能,为曾经和我一样的草根,撑一把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