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绿色贷款垫底国有大行,esg表现堪忧?

邮储银行绿色贷款垫底国有大行,esg表现堪忧?
2024年04月16日 21:14 智芝全研究

ESG报告在投资领域日益崭露头角,但其深度和广度却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据统计,当前近四成的上市公司均会按期发布ESG年报,至2023年底,中国A股市场已有超过1800只股票发布了ESG报告。

然而,其中不乏一些企业仅将ESG报告视为形式上的任务,而非真正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邮储银行,作为六大国有大型银行之一,其在ESG评分上却仅在A股银行板块中处于中等水平,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某些评级体系中,邮储银行的治理管理(G)方面竟获得了全行业的倒数评分。这不禁让人深思,邮储银行在ESG实践上究竟遭遇了哪些挑战?

首先,在环境上的近年来,邮储银行始终坚守初心,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围绕“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的宏伟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目前邮储银行已经连续七年开展ESG及气候风险的专项排查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通过这些举措,邮储银行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确保业务运营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也体现了邮储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前瞻性和专业性。

此外,邮储银行还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项目,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绿色信贷服务”项目。该项目不仅纳入了央行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项目,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绿色信贷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邮储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也为推动中国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

为此,邮储银行不仅健全了绿色金融治理体系,优化了政策制度,加大了激励约束力度,还丰富了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了ESG风险管理,积极推进绿色运营,并深化了绿色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些举措,邮储银行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了惊人的5966.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20.17%,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邮储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卓越表现。同时,邮储银行还累计向421个项目发放了碳减排贷款407.44亿元,这些项目带动的年度碳减排量高达836.0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即使如此,邮储银行的绿色贷款这个规模远远小于其他大行。同样是截至2023年中,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半年时间里就增加了超1万亿元,为六大行中最高——换而言之,工行半年的绿色贷款增量,就远高于邮储银行所有的绿色贷款余额。这也导致了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垫底国有大行。

社会责任

其次在社会责任上,近期,邮储银行接连面临“分支机构问题频发”和“股东相关舆情”两大挑战。分支机构问题的频繁出现,已经成为影响银行社会责任表现的症结所在。以刚刚过去的1月为例,邮储银行似乎陷入了罚单的漩涡,一张张罚单如同雪花般纷纷而至。

2024年1月31日,国家金监总局宜春监管分局公开了对邮储银行宜春市分行的行政处罚信息。在详细披露的违法违规事实中,因编制虚假客户信息,邮储银行宜春市分行被处以20万元的罚款。此外,邮储银行还收到了多张“百万罚单”。

例如,1月9日,浙江省分行因在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上的不审慎行为被罚款645万元;1月8日,扬州市分行因违规向企业转嫁经营成本等问题被罚款110万元;同月,南通市分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107万元。据《澎湃》新闻盘点,仅1月份,邮储银行的多家分支机构合计被罚款金额至少达到了1085万元。

对于邮储银行而言,若想在社会责任方面展现出更好的形象,完善分支机构治理无疑是一道必须解答的难题。与此同时,股东权益作为ESG中社会责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李嘉诚减持邮储银行”的新闻就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2023年5月,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李嘉诚基金会减持了邮储银行(01658.HK)2249.30万股H股,按每股作价5.43港元计算,总减持金额高达1.22亿港元。对于此次减持,邮储银行回应称双方关系保持良好,减持属于日常财务安排。然而,这并非李嘉诚首次减持邮储银行,上一次减持还引发了更为剧烈的股价波动。

2022年10月3日,邮储银行H股盘中一度暴跌12%,创下公司历史最大单日跌幅,最终收盘时下跌了11.02%。消息面上显示,李嘉诚基金会在此前曾场内减持了5万股邮储银行H股,虽然涉及的金额仅为约23.55万港元,但这一小幅减持却引发了市值数千亿元的邮储银行股价的暴跌。这一现象在投资市场上确实较为罕见,也进一步凸显了股东行为对银行股价和市场信心的重要影响。

最后我们再回到公司治理上来说,为什么邮储银行的公司治理不好。近日,邮储银行发布了其2023年的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该行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均实现了增长。具体来看,其营业收入达到3425.07亿元,同比增长了2.25%,而净利润则为864.24亿元,同比增长了1.25%。至2023年底,邮储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达15.73万亿元,相比上年末增长了11.80%。

然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尽管邮储银行的业绩表现尚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尽管其总营收实现了增长,但增速相对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净息差的逐渐下行有关。从部门层面来看,邮储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利息收入增长势头已明显放缓,甚至呈现出被投资利息收入赶超的趋势。

同时,净利润的增长也相对有限,这表明邮储银行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还需持续努力。可能需要在成本控制、业务效率提升和风险管理方面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以推动利润水平的提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的高管层也存在超期履职的现象。例如,副行长姚红和徐学明在副行长职位上的任职时间分别长达17年和11年,这可能已经违反了关于银行关键岗位人员“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

此外,自张金良于2022年4月25日辞任董事长一职后,行长刘建军便一直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至今已近两年,而监管规定代为履职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因此,未来邮储银行的管理层是否会发生大幅变动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邮储银行环境(E)方面绿色贷款规模偏小、社会(S)方面分支机构负面舆情频发、公司治理(G)层面董事长空缺已久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在未来的ESG工作里,邮储银行能不能化特殊性为优势?

关于我们alphalio:“FinTech, FunTech”, 让金融变得有趣。智芝全智能科技是一家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金融数据公司。我们力争成为全球最普世化最前沿以智能量化为主题的投资研究机构。同时密切关注ESG监管要求和ESG投资动态,专注ESG和股票价值传播,提供最快、最新、最全的ESG和最新股票金融资讯和解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