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为何集体发债?华为60亿元,苹果70亿美元,软银5亿日元……

巨头为何集体发债?华为60亿元,苹果70亿美元,软银5亿日元……
2019年09月19日 14:23 财经锐眼V

继华为发债60亿元后,苹果宣布发债70亿美元,软银宣布发债5亿日元。事实上,这三个巨头宣布发债的时间还不是这样的:

9月5日,据一家美国财经媒体报道称,苹果通过此次的企业债券发行,筹集了70亿美元的资金。

9月11日,华为宣布以中期票据的形式发债,总的注册金额是200亿,先申请发行2期,每期30亿元,期限为3年,无担保。

9月12日,日本在线券商Monex Group开放申购软银价值5亿日元(约合460万美元)的债券,票面利率1.38%,开卖不到3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除了这三家巨头之外,在美国,在9月3日,还有以迪士尼公司为代表21家公司发债,债券发行规模达到创纪录的近270亿美元。

A股,昨天,宁德时代被批准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00亿的公司债券,上汽集团成功发行30亿元2019年第一期公司债券,票面利率3.42%。

巨头为何在此时密集发债?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先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低利率时代(时期)!

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开始大举降低利率,并推出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此次危机。可以很明确的说,全球经济在经过2008年危机之后,经过过去10年各国不断的降低利率,到目前全球经济依旧还未恢复!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10年,主要工业国,比如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其央行都选择把基准利率下调到0左右,甚至以下,也就是负利率。

来看今年以来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利率水平:

昨天晚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了9月利率决议,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至2.00%的水平。

今天上午,日本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1%不变,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在0%附近不变,维持资产购买不变。

9月12日,欧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5%,维持融资利率和贷款利率不变,同时决定于11月1日起,重启资产购买计划(量化宽松),规模为每月200亿欧元。

在往前看:

8月7日,印度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回购利率35个基点至5.4%,泰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新西兰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大幅下调50个基点至1%的历史低点。

说到这,我想还需大家记住一个金融学概念,利率是货币的价格!

比如,大家是愿意在之前猪肉涨价前买更多的肉呢,还是愿意现在猪肉涨价之后买更多的肉?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同样,每一家企业都需要钱,也就是货币,规模越大需要的钱就越多。作为企业,当然是更愿意在货币价格更便宜的时候借钱了。

别忘了,每一家企业它都有一个CFO(首席财务官),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企业低成本融资!

所以,这样解释,相信大家也就懂得为什么大家都要在这个时候发债了吧。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购买债券?

低利率背景下,代表是经济低谷期,而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现在,时间点上来看,当前阶段属于全球经济复苏阶段。

根据美银美林证券提出的美林时钟投资周期理论,在经济弱复苏阶段,代表固定收益类证券的债券具有投资吸引力。

就拿上面软银发行的债券来说吧。

当前日本基准利率水平是-0.1%,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你存钱到银行,不但没有利息收入,反而还要倒贴钱给银行。而软银本次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是1.38%,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实际收益率达到1.48%。

这种情况下,你说日本民众是愿意把钱继续存银行,还是愿意购买软银的债券呢?所以,开放申购3分钟后被抢购一空也就不足为奇了!

哦,补充一句。华为本次发债的目的是为了用于ICT基础设施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软银发债的目的好像是为了成立第二愿景基金;苹果发债的目的听说竟然是为了回购公司股票,让股东财富增值。

总之,在这个时候大家发债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低成本融资,然后拿着低成本的钱到处跑马圈地,扩大经营规模。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