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曾市值千亿?到目前为止娃哈哈都还没上市,谈不上什么市值的问题,只有估值。那么曾估值千亿,让他的老板宗庆后一度成为中国首富的企业集团,如今又如何呢?
这是网上看到的关于娃哈哈近8年的销售额数据图,看图会直观的看出目前娃哈哈的状况。
辉煌的业绩出现在2013年,年销售额达到783亿,近800亿,但自那之后娃哈哈的销售额就一路下滑,图中的数据是截止2016年的,销售额是529亿。
另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是456亿,2018年是468.9亿,较2017年增长了4.3亿,增速不到1%。
有人说,娃哈哈现在正在走向衰落,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即便是业绩连续下滑5年后,营收依旧还有近470亿,整个营收已经可以碾压一众A股上市公司了。
以营收规模论,近470亿的营收在目前A股3730多家上市公司中,与浪潮信息去年469亿营收规模相当,在上市公司营收排名第145位。
所以,即使娃哈哈当初的辉煌不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商场如战场,有辉煌有失意,这很正常!
娃哈哈“失意”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销售模式老旧和产品创新不够。
成也“联销体”,败也“联销体”
无疑!娃哈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创新”销售模式——联销体。也就是联合销售网络,把销售渠道的利益绑定,让大家都能赚钱。
这种“创新”的销售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娃哈哈市场的导入成本,而且充实了娃哈哈的流动资金。一直到今天,娃哈哈都还是始终坚持“款到发货”,以此杜绝大量应收款、催收等问题。
关于“联销体”的创新,笔者加了两个引号,因为这一套销售模式在今天似乎显得有些老套、不适用。
在娃哈哈初创的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中国城镇化远没有现在发达,而娃哈哈的“联销体”销售模式覆盖三四线城市,通过下一级经销商直达销售终端,这是娃哈哈当时的优势。
而现在,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一二线大城市,随之带走的是以前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也就是说,娃哈哈之前精心打造的销售模式,可能不再适应目前的城市消费结构。
特别是电商的出现,对这种线下重资产的模式更是打击。
产品创新不够,一直在模仿
趣味的发现,原来娃哈哈还有一个“外号”叫“饮料界的腾讯”,因为一直在模仿。但不同之处是,腾讯从未被超越,而娃哈哈已经被别人甩了好几条街。
其实,提起娃哈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瓶娃哈哈矿泉水,可是就连这个最有娃哈哈品牌印象的拳头产品,也被后来的农夫山泉给超越了。
最典型的区别就在价格上,可能大家还有点印象,康师傅矿泉水1块钱一瓶,娃哈哈矿泉水是1.5元一瓶,而后来的农夫山泉上来定价就是2.5元一瓶。农夫山泉价格比娃哈哈贵,但买的却比娃哈哈好,因为有一段时间“农夫山泉有点甜”确实挺流行德,非常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理念。
除此之外,娃哈哈模仿红牛的启力,后来又被乐虎、东鹏特饮超越;模仿可口可乐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卖了几年也不见踪迹了。
娃哈哈上市
的确,娃哈哈在辉煌之后再谈上市,时机可能已经晚了,辉煌过后走向衰落的时候你说要上市,不免让人质疑上市的初衷。
但是,老实说,让一个已经辉煌的娃哈哈上市,要比让类似乐视、暴风、康美药业这些公司上市好的多。
娃哈哈目前员工近30000人,如果上市融资时为了继续发展,从新做大做强,即使不再有曾经那样的辉煌业绩,至少能解决上万人的就业问题。
而且,宗庆后算是老一辈做企业比较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了。当然,也有人说,宗馥莉从国外留学回来跟亲近资本市场,也许是因为她意识到资本市场对企业成长的推动力,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
但是,有一个小故事让笔者觉得,至少在宗庆后掌管下的娃哈哈的管理层还是值得信赖的。
有一次,走访完经销商的宗庆后刚准备上车,又返回市场的小摊上买了一套老年秋衣,他说,“不到30元,还挺暖和”。
我们在谈娃哈哈的时候,其实应该更多的谈一谈宗庆后这个人,因为他才是娃哈哈的灵魂。宗馥莉曾直言,没有宗庆后的娃哈哈等于零!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