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王丽红:父母以死相逼仍远嫁非洲,26年后她过得好吗?

清华才女王丽红:父母以死相逼仍远嫁非洲,26年后她过得好吗?
2022年06月15日 20:52 夏兰娱乐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轻的负担。

但就算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孩子聪明,在读书这件事上有些天赋,咬咬牙也能供出来。

王丽红的家庭背景就是这么普通,她是北京本地人,还考上了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父母都以为,女儿毕业后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时,王丽却被爱情的力量勾走了魂,在1996年选择远嫁乌干达。

即使父母以死相逼,王丽红也没有改变她的决定。在乌干达,她跟男友生了四个孩子,在她最小的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遭遇疟疾夭折,使王丽红改变了对这片土地的看法。

二十多年后,当她的同学再次见到她时,却惊讶得认不出来。26年过去,清华才女王丽红过得怎么样?

清华才女遇上“黑人爱情”

王丽红出生在北京,她还有一个哥哥,一家四口,靠着父母双职工的工资,日子不富不贫,过得还可以。

她的脑瓜子从小就聪明,每逢考试常常勇夺前三甲,先后考中了市的重点初中、高中,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更令周围的亲戚、朋友羡慕的是,王丽红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会儿的大学生特别稀少,能考上大学,还是国内名校,王丽红未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在大学期间,王丽红严于律己,专心上课,下课之后,她跟大多数学生一样发愁:想自己挣生活费。

王丽红回家跟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她想赶做生意的时髦。

做生意要创业成本,若是卖得不好,基本上就是砸在自己的手上。不过王丽红的想法比较独特,她想卖的是“萝卜干”、“辣椒酱”这类下饭的食品。

王丽红向父母软磨硬泡,爸妈终于拿出了创业资金。她把这笔资金做出了规划,拿出一半让哥哥去帮她买辆小推车,她拿着另外一半去采购原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下饭食品。

从这之后,王丽红有时向同学推销自己的产品,没有课时,就自己推着小推车,走街串巷去叫卖。

恰恰是这段“兼职”经历,让她遇见了同样勤工俭学的乌干达留学生苏玛,给她带来了一段“黑人爱情”。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国内的高校就有公费留学的名额,邀请其他国家的优秀学子,来我国深造。

苏玛在自己国家学会了汉语,后来成绩优异,拿到了公费留学的名额。虽然学费、住宿费这些不用他自己支出,但生活费他得自己支付。

王丽红是工薪家庭,苏玛是农民家庭;王丽红可以把做生意当做锻炼,苏玛的半工半读就是求生存。

那天,王丽红正在沿街叫卖,苏玛对她的产品有兴趣,便过去买了几罐。令王丽红感到神奇的是,苏玛竟然会说汉语。

两人交流了起来,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校友。而王丽红对这个黑人小伙,却愈发感到兴趣。

后来,他们好几次在校园碰见,由于王丽红学的是外语专业,汉语、英语可以随时切换,跟苏玛交流起来几乎没有障碍。

随着他们的交往越发深入,王丽红了解到苏玛的父亲是个农民,他们当地的教育环境也不大好,苏玛能从千军万马中闯出来特别不容易,王丽红便越来越佩服这个小伙子。

渐渐地,他们开始频频见面,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

其他同学看见王丽红跟一个黑人来往,感到特别奇怪,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可王丽红丝毫不在意。

在长时间的交往中,两人慢慢滋养出了爱情,也给王丽红的父母带来了难题。

父母以死相逼难阻女儿远嫁

乌干达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国家,还是我国的“帮扶对象”。当王丽红向爸妈表明了自己的恋爱对象,父母的第一反应便是反对。

在王家父母的心中,日后女儿就算不能在家相夫教子,也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怎么能因为爱情,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呢?

其实,王家父母更担心的是,跨国婚姻的背后,是文化差异,不稳定太高了,他们不愿意看到女儿未来过得不幸福。

王丽红知道了父母态度后,表明上答应不再联系,背地里经常偷偷见面。

为了彻底断了女儿的私念,王家父母咬紧牙关,将王丽红送到日本去留学。

不成想,苏玛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爱情,特地追到日本,向王丽红表明了自己的爱意。王丽红为情所动,放下所有的后顾之忧,与苏玛回国,跟父母来了一次摊牌。

王家父母是不愿意女儿远嫁海外,他们以死相逼,可王丽红嫁意已决。

1993年,她为苏玛生下了一个女儿。

1996年,她对苦苦哀求的父母不为所动,收拾行李,跟苏玛远赴乌干达。

不被父母、家人承认的婚姻会幸福?王丽红到了乌干达后,她的苦才刚刚开始。

她看到自己的公公,发现当地有“一夫多妻”的习俗,她要面对的婆婆就有十几个。

看到这样的情况,王丽红有点退缩了,但苏玛跟妻子表明了决心,不会再娶!

有了丈夫的保证,王丽红暂时吃下了定心丸,她安心在乌干达住了下来,苏玛也耐心地教她当地的语言。

后来,她养育了5个孩子,但小儿子法黑帝出生不久后,就染上了疟疾,高烧不退,求医无门,最后夭折而亡。

这令她有了很大的触动,她不敢相信,为什么在这片土地上,生命怎么那么脆弱?

在经历了丧子悲伤后,王丽红总想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为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思来想去,她觉得办教育是最好的办法。

买下学校办学创造自身价值

她开始在当地考班授课,教小孩子们说汉语、写汉字。每次上课能来的只有十几个学生,普及汉语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干脆,她就直接教老师们掌握汉语,再由老师们,去教给学生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大家的力量是无限的。

在教汉语多年后,2010年,她和丈夫花重金,买下了当地一所中学,取名为乌干达鲁扬子中学,并且,这所学校,还是当地唯一一家教学汉语的学校。

但在一开始,王丽红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学校的校舍、围墙都年久失修,除了学生们的安全问题,还有他们经常半夜翻墙出去瞎胡闹。

除此之外,学校的管理层也不作为,他们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把孩子们的学习放在心中。

面对种种问题,王丽红想尽办法,拉来资金,对围墙、校舍进行翻修,管理层更是换了一批又一批。

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不过还是没有达到王丽红想要的效果,在2014年,她自己担任校长。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就在乌干达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当地,女性当校长,王丽红还是首例。

女校长,加上唯一的开设汉语课堂,令鲁扬子中学瞬间成为了当地的明星学校。

随着我国对非洲的“帮扶”,有很多中国人都踏上了这片土地,往往王丽红会联系到他们,让他们去参观鲁扬子中学。

有时候,王丽红也邀请自己的老同学,来到乌干达。老同学看到王丽红的那一刻,有点儿不敢相认了。

因为居住环境的差异,王丽红的皮肤有了一些改变,从之前的白皙变得有些微黄。加上王丽红在为事业拼搏,她的身上没有早年间的害羞,一举一动都变得成熟稳重。

不是简单地跟老乡叙情,而是让他们了解到当地的教育环境,还有一些寒门学子。

有一些企业家、老同学在参观、了解实情之后,往往会掏出腰包,资助几个学生,不过资助的对象,王丽红设立了一些门槛。

第一,她去学生的家里家访过,杜绝“骗资助”这种现象出现;第二,学生的成绩要优异。

符合了这两个条件,穷人家、有上进心的孩子,就不会早早辍学。

为了不让学生们饿肚子学习,学校的一日三餐是免费供应的。遇到一些重大的节假日,王丽红就把家中养的牛,拉来宰了,给学生们加餐。

在王丽红的努力之下,乌干达的很多地方开始说起了“中国话”,也不再感觉遥远的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这就是王丽红在远嫁之后,创造出来的独特价值。

可是她那对以死相逼的父母呢?

对于父母而言,王丽红的行为可以说是不孝,但对于王丽红在乌干达创造出来的价值,又是另一番别论。

对于王丽红,你怎么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