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的半个世纪左右,吐蕃王国与阿拉伯帝国曾经出现了短暂的联合,因为两国都在争取往安西地区发展,利益重合。
唐军在与吐蕃人作战的过程中,曾经俘虏了一部分的大食人,这也反映吐蕃与阿拉伯的联系。
根据阿拉伯的文献记载:大约在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王朝吞并了楚河以南、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地区,与唐帝国接壤。
唐朝天宝年间,唐将高仙芝为了恢复传统的中亚昭武九国,与阿拉伯帝国将领阿布·穆斯林爆发了怛罗斯之战,此战以唐朝的暂时失败而告终。
怛罗斯之战后不久,唐朝内部发生安史之乱,不得不从河朔调集重兵回防内地,导致边境的防守薄弱。
8世纪后半叶,吐蕃王国趁唐朝衰弱的机会攻陷了唐朝的河西走廊和安西都护府。
与阿拉伯帝国接壤后,吐蕃与阿拉伯变成了敌对势力。
由于年代久远、道路不通、文化断层等原因,现代对于吐蕃王国与阿拉伯帝国的大规模冲突记载不详。
网络上虽然流传出了吐蕃军队与阿拉伯帝国10多万铁骑血战的故事,但追本溯源只是网络谣言,不见于任何可靠的文献记载。
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名将阿布·穆斯林被君主所杀,他的军队陷入内乱,一些臣服于阿拉伯的中亚国家也试图作乱。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拉伯人都忙于平乱,无暇东进。
第一、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朝名臣李泌的话。他认为阿拉伯(大食)国力强大,世代与吐蕃人有仇,可以利用它与唐朝一起夹击强盛吐蕃。
不过当时的唐朝正忙于应付内乱,最终也没有采纳这条方略。
但从这条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测吐蕃与阿拉伯帝国必然爆发过一定冲突才会形成世仇,很可能就是两国为了争夺安西地区反目成仇。
第二、根据《新唐书》记载,吐蕃在9世纪初入侵四川剑南地区时遭到唐军迎击,不少的吐蕃骑兵被俘虏。
战后,唐朝人惊讶地发现被俘虏的吐蕃军队中居然有一部分是来自西域的大食人。吐蕃攻取安西之后与大食(阿拉伯)接壤,难免会爆发冲突,这应该是吐蕃俘虏的阿拉伯士兵。
目前并没有历史文献准确地描述吐蕃与阿拉伯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唐人也只是根据推测来判定两者存在冲突,但这并不表示吐蕃与阿拉伯就是和平共处的。
对于阿拉伯停止东进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吐蕃的阻挡。
安史之乱后,吐蕃吞并了新疆地区(安西),国力强大。
从7世纪后半叶开始,吐蕃重创了回鹘汗国,不断入侵晚唐、南诏,军力强盛。《新唐书》称:晚唐时期,占据河、朔地区的吐蕃军主力只有5、6万人,其余的主力不明,有一种可能是在西线与阿拉伯人对峙。
这也许是阻止阿拉伯人东进的原因。
二、阿拉伯内乱。
臣服于阿拉伯的迦布罗君王国、讹答刺王国、葛逻禄部落均在中亚反抗阿拉伯统治,导致阿拉伯人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把他们镇压下去,没有多余的力量全力东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