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这篇可知,打扫公园的老妇人,虽然自己并不富裕,却能很自然的将500日元放入修行的稻盛先生的化缘袋中,足见其有一颗美好、纯净、利他的心。
孟子论证“人之初,性本善”时提到:一个人只要还能被称之为人,还有人性,那么他的内心就必然存有这样一些道德的种子——恻隐之心(仁慈)、羞恶之心(正义)、辞让之心(谦逊)、是非之心(理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与生俱来的良心。
《跃迁》一书在内在修炼的章节中论述道:利他能够很好地相互交换资源,正是这种善良给了个体巨大的收益,在做利他行为的同时,身体本身就释放了大量的激素,让我们更加幸福平静。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当他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希望达到的目标得以实现,并且这种获得与实现是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的时候,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幸福。
如果利他者的动机不是出于对他人苦难的同情与关怀,不是源于对自己幸运的感恩与分享,不是基于灵魂深处的恻隐之心,而是迫于公众的审视,或是权当以重金购买善名来荣耀自己,那么这样的利他与道德精神无关,与爱心无关,与善意无关。那是对慈善的利用,而潜伏在善行背后的是算计、权衡、谋利。
下面一起来看一则小故事: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在英国的一个乡村田野,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辛勤的劳作。忽然,他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呼救声,原来,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他不假思索,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获救的少年是一个贵族公子。
几日后,老贵族亲自带着礼物登门致谢,农民却拒绝了这份厚礼。在他看来,当时救人只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自己并不能因为对方出身高贵就贪恋别人的财物。老贵族为此非常敬佩农民的善良与高尚,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了,他品学兼优,后来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亚历山大 · 弗莱明,青霉素的发明者。农民很快乐,因为他的儿子终于有了走进外面世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终于为自己的恩人完成了梦想。
但故事还没结束,那名曾经落水被农民救起的贵族公子也长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得以施治,很快就痊愈了。这名贵族公子就是英国名首相丘吉尔。
所以,从上面这则小故事可以总结出:利他,也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人生真是不可思议,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或感恩别人,却可能冥冥之中有轮回。当你扬起“利他之心”的风帆,日后就能饱受 “他力之风”的恩惠。
附:手稿如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