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 | 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在丰城正式应用

基层实践 | 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在丰城正式应用
2024年05月06日 15:52 金融电子化

文 /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分行科技科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依托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讯等技术搭建了“基于联盟链的江西省安全可信金融大数据共享平台”(以下简称金融联盟链平台),为“数字央行”建设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农村经营户信息联网核查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部署在联盟链上的一个应用,人民银行宜春市分行积极推动辖内平台应用,从数据采集、更新、应用三方面入手,实现了开发基于平台的信贷应用产品,助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依托金融联盟链,建设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意义重大

金融联盟链平台实现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与省内各金融机构、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借助金融联盟链平台,实现金融数据在所有权、隐私权受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跨机构跨部门安全共享,释放数据价值。基于金融联盟链平台,建立科技与业务的协作联动机制,大力推进货币信贷管理、金融稳定、支付结算等11个重要应用场景的建设,推动数据融合应用,为风险防范、预测分析、宏观决策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在2021年江西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筛选出的24个项目中,江西省分行申报的农村经营户信息联网核查平台是唯一一个面向全辖银行机构、纯公益性质、解决“三农”信息不对称瓶颈问题的示范项目,它有效促进了“三农”信贷产品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机构放贷效率,助力“三农”融资发展。平台依托金融联盟链与“江西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平台”,通过提供丰富的数据查询接口,生成农户信用信息专项核查报告,供银行“三农”授信审批使用。

人行宜春市分行着力金融科技赋能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平台政务数据共享治理长效机制,市县联动拓宽数据采集来源,提升数据准确度,成功开发基于平台的信贷产品——“百福·丰收贷”,实现了平台数据归集、治理、应用的一体化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整体推进工作情况

人行宜春市分行配合人行江西省分行做好平台建设,组织辖内各支行加强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人民银行县支行与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大数据中心(信息办)等涉农部门政务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在丰城试点平台应用。依托江西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宜春辖内10个县(市)区涉农数据已全部完成数据的初次收集,丰富了平台数据资源,同时为辖内涉农机构开设平台查询用户,用户系统查询次数达300余人次,为银行信贷审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丰城试点工作举措

1.政银协同,健全机制夯基础。2023年7月,在丰城市政府组织召开人行江西省分行、省联社等单位参加的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数据接入工作推进会,就农户信用数据报送情况开展研讨。经过充分讨论,会议确定建立平台数据报送工作机制:由丰城市数据局牵头负责数据收集,并对丰城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数据报送项目、内容、频度等进行了明确,如丰城不动产中心负责对宅基地等信息实时更新,农业局负责按月更新农补信息等数据,成功实现了数据归集的常态化,为平台数据及时更新提供了有力制度保证。

2.数据整合,治理为本添活力。把数据质量作为平台的生命线,不断推进数据核查、数据整合、数据加工。一是做精数据核查。2023年9月,组织相关人员赴丰城农商行开展平台数据准确性相关情况调研,现场随机查询当地6户农户的“农户信用信息专项核查报告”,检验平台归集数据的准确度,现场核查发现报告中显示农户婚姻信息、宅基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二是做实数据更新。组织技术人员对数据更新追踪溯源,发现部分重要数据源自手工报送,未与丰城市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对接,导致数据有误、数据不准情况发生。人行宜春市分行协调丰城市不动产局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加强电子政务数据的系统对接共享,实时获取相关信息,达到了宅基地等相关重要信用信息的精准采集。三是做细数据样本。由于具有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特征的农户人员不多,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的随机查询,难以直观便捷地对农户特征身份进行核实。人行宜春市分行与平台技术支持人员协调,由后台查询提供具有身份特征的人员身份信息作为样本,再由金融机构依据样本信息开展平台查询和比对,达到了信贷使用标准。目前,平台数据除农户婚姻信息仍有个别不准确外,其余数据均准确无误。

3.应用推广,金融为民显成效。依托平台开发信贷产品提升数据应用。2023年10月,江西省分行科技处及货币信贷处专门在省联社召开丰城农商银行平台应用专题调度会,指导开发基于平台的信贷产品,使平台在应用中促进数据完善。人行宜春市分行督促指导丰城农商行加强平台数据特征分析,进行业务再造、系统二次开发等工作。2023年12月,丰城农商行开发出基于平台的信贷产品“百福·丰收贷”(见图),产品将平台数据生成的“农户信用信息专项核查报告”文件作为发放贷款的一个主要依据,并将文件上传到“百福·丰收贷”中存档。

图  丰收贷的放贷主界面

主要工作成效

平台建设与应用抓住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主线,构建了金融与公共领域融通、数据平台建设与信贷功能贯通、便民应用场景畅通的发展场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金融保障。

1.理顺机制体制,打造安全规范的数据共享平台。一是形成县域数据归集机制的相关内容,解决了数据报送存储问题,规范了数据共享渠道,同时解决了人民银行县支行撤销后带来的数据采集问题。二是实现“政务+金融”大数据的安全采集、高效治理、综合利用和可信共享,推动政银企数据融合应用,增强政银企信息对称。助力分散在各方的数据价值得以充分释放,发挥数据合力服务“三农”扶持、信用体系建设等普惠金融领域。三是推动“政务+金融”大数据综合应用。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丰城等地区建立农户信贷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形成特色农村金融产品,提升县域信贷投放能力,推动政银企数据服务普惠金融等领域。

2.提高银行授信审批效率,服务“三农”的能力提升。目前,平台的丰城数据已实现准确、完整的采集和更新,自动生成的农户信息专项核查报告能让银行在授信审批中掌握的农户信息更加精准、全面。通过对平台数据推广使用,简化了农户小额经营贷款审批的流程,提升了审批效率,降低了银行涉农业务的经营成本,节约了人力与资源。涉农服务银行据此可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与人员调配,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金融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

3.信贷产品创新动能增强,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平台具备的联网核查、自动生成核查报告等功能,为银行创新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提供了新动力。银行基于平台能有效识别农户生产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与信用等级,有针对性开发信贷产品。目前,丰城农商行利用平台采集数据,完成开发的“百福·丰收贷”信贷产品,具有线上申请、一站式审批、使用方式灵活、费用低廉等特性,有效缓解农户群体信贷不足的问题。截至2023年底,“百福.丰收贷”已经发放贷款15万元。下一阶段,预计随着平台在农户信贷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等功能优化升级,以及政银企数据服务在普惠金融等领域不断延伸,平台的使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推广,各涉农银行机构开发出更多有特色、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县域信贷投放能力将会显著增强,可有效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3月下半月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