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许:做好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助力专精特新发展

周道许:做好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助力专精特新发展
2024年07月24日 10:29 金融电子化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周道许

深化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助力专精特新发展

1.深化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4年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简称《通知》),引导金融机构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2.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深化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专精特新企业通常集中于高科技领域,如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这些行业恰恰是新型工业化中强调的核心领域。新型工业化强调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专精特新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推动者的角色。这些企业的存在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垂直深化,也促进了横向技术的融合和创新,通过引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加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新型工业化强调全球化和供应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专精特新企业在其所在的细分市场中通常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成为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这些企业的专业化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稳定供应链,减少由于技术或市场波动引起的风险。同时,这些企业的高度专业化和市场适应性使得整个产业链能够更加灵活应对国际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专精特新企业在追求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同时,也倾向于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和可持续的业务模式。这些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生产工艺,有助于整个行业的环保标准的提升和绿色转型的深化。此外,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同样展现出领先性,例如通过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生产过程和提升运营效率,这与新型工业化强调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目标高度一致。

普惠金融助力专精特新发展

1.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特点,进一步丰富普惠金融模式

《通知》明确:银行保险机构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发展节奏快、项目类别多,各类产业链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较为复杂,这对金融机构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型工业化企业有诸多鲜明的特点。例如,新型工业化企业中,专精特新类型的中小企业的比重较大。据人民银行统计,2023年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21.2万家,获贷率346.8%,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末低3.8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1.8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缓解。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传统信贷模式而言,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授信模式不同。这类企业存在“轻资产”的特点,这对传统授信审批模式而言,缺乏传统的“有效抵押物”,贷款办理就面临挑战。另一方面是资金偿还期限要求不同。专精特新企业由于企业本身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特点,一般所需资金期限较长,但传统的商业银行大多提供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于企业而言,滚动融资压力较大。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就普惠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而言,首先,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创新当前的贷款抵押物价值评估体系的拓宽。其次,与传统的信贷模式相比,金融机构需要从专精特新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的角度出发来做好相关贷款服务工作。对专精特新企业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要尽可能涵盖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各个环节,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金融产品服务,实现有效衔接,精准链接企业各阶段金融需求。

2.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精准度

《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据统计,2017—2022年,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不到3万家增长到45万家。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的企业数量53.44万家,超过2022年全年入库企业数量,其中江苏、广东、湖北、山东、浙江、湖南六省入库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近50%。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

据人民银行2023年党校秋季班课题组研究显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三大一长”特征突出:一是资金需求量更大。“专精特新”企业受创新发展研发费用投入大、研发成果转化周期长等因素影响,资金需求量明显高于传统中小企业。例如,调研样本“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缺口在50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63%,而当地其他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缺口主要为100万~500万元。二是对专利权质押、信用等贷款产品需求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更倾向于专利权质押贷款或信用贷款。调查显示,58%的“专精特新”企业希望获得专利权质押或信用贷款。三是对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大。除银行信贷支持外,样本“专精特新”企业还提出需要投融资服务与咨询、财务提质增效和流动性管理、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高管和职工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支持。调查显示,53%、48%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别希望提供金融政策解读、金融服务指导,此外还有12%的企业提出希望提供上市辅导。四是资金需求期限较长。“专精特新”企业由于从新产品研发到应用再到实现盈利周期较长,部分企业还存在设立研发机构需求,企业希望用中长期信贷资金来匹配研发生产的回款周期,对中长期资金供给的需求较普通中小企业更明显。样本“专精特新”企业申请中长期贷款(1年期以上)的占比为61%,而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仅为47%。

以上人民银行相关的调研情况需要引起重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专精特新”的针对性。银行机构要加强对“专精特新”各相关行业领域的了解,提高精准风控的能力,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等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保险公司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提供科技研发风险保障产品和服务,完善攻关项目研发风险分担机制。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围绕“专精特新”,探索个性化、针对性的支持方式,切实支持相关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3.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效率,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数智化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正在迅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一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如运营数据、交易数据、行为数据等。这些数据的积累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更精准地理解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用风险。普惠金融结合金融科技,能够根据这些数据为专精特新企业设计更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性。

随着专精特新企业产生的数据被有效收集和分析,金融机构能够实现服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此外,这些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金融服务突破地理和时间的限制,通过移动平台和在线服务,使得专精特新企业无论在何地何时都能轻松访问到所需的金融服务。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不仅仅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了融资便利,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精细和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金融科技可以利用企业的实时数据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信用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同时,通过算法和模型分析,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贷款违约概率,从而进行更为合理的资金配置和风险控制。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6月上半月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