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标准专题 | ESG框架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研究

金融标准专题 | ESG框架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研究
2024年10月08日 16:59 金融电子化

文 /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科技处、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联合课题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绿色金融已成为助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健全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关键支柱,有助于实现“双碳”发展目标,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规避金融风险。我国尚未建立起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现行制度未能充分展现我国绿色发展成就。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近年来,ESG理念全球盛行,超越单一财务指标,综合评估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表现。ESG框架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套整合环境信息的科学框架,助力绿色金融实践的全面评估。本文立足我国实际,基于央行监管视角,探索在ESG框架下研究构建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ESG框架与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ESG框架在投资决策、企业运营和监管政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ESG框架下三大要素即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相关信息的披露,为评估金融机构绿色实践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标准,有助于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金融机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1.环境因素(E)分析。ESG框架中的环境因素是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应有之义。环境因素披露是金融机构展示绿色实践、风险管理及创新举措的重要窗口,全面准确的环境信息不仅可以显示其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与成效,还可以帮助投资者、监管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其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环境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需要全面评估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环境风险,通过收集与披露相关数据,制定科学风险管理策略,提升管理精准度,该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

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金融机构通过制定绿色信贷政策、多方合作推动绿色信贷市场及绿色金融产品研发,促进环境友好型业务发展,引导产业绿色转型。

环境绩效评估:披露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等数据,既展现环保成果,又为监管机构提供评估依据,激励金融机构持续优化环境绩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会责任(S)分析。社会责任作为ESG框架中的重要维度,促使金融机构关注并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治理问题。社会责任披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金融机构通过披露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公益活动等相关信息,可以展示其在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效,向外界传递其在环境领域的责任感和积极态度。

普惠金融服务:能够广泛覆盖城乡,推动金融资源均衡配置,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则正在解决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资源错配问题,如因企业规模、所有制等因素导致的歧视问题。能够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降低风险,强化公司治理,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数字普惠金融减少金融排斥,拓展服务范围,加速资源下沉,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绿色金融与生态低碳农业的良性互动,可以助推农业绿色转型。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支持,助力农业企业引进环保技术,促进绿色低碳生产;同时帮扶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激励绿色种植技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公益活动:企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如扶贫济困、慷慨捐赠等行动,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捐赠不仅体现其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认同,还能通过信号作用降低融资信息不对称,为其绿色创新争取资金。同时捐赠方案与绿色战略形成协同,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3.公司治理(G)分析。在ESG框架中,公司治理是保障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有助于确保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能防范信息失真和操纵,从而维护投资者和社会的利益。

党建管理: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参与,能够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如实披露信息。红色文化理念可以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党组织成员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参与公司决策,可以确保经营方向与党政方针政策一致,特别是在绿色金融领域,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同时,党组织的深度嵌入可以有效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激发绿色创新活力。

治理架构:董事会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其内部委员会的设立情况至关重要。绿色金融相关委员会的设立,能够确保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公司高管层的组成和内设机构直接关系到环保事务的推进和决策执行。绿色事务部门、环保委员会等内设机构的设置情况,反映了公司在环保管理方面的专业化程度。专业部门在公司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公司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这些部门的存在可以保证环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信息质量保障: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保障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数据采集、整理和报告的严格流程,以确保披露的信息准确可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机构的参与可以增加环境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通过上文的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在ESG框架下披露信息能够更加全面且客观地评价金融机构在我国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果。

ESG框架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体系建设

国内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标准不统一、适用性不足、监管薄弱及偏重财务因素。

1.ESG框架的优势。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央行监管视角,提出引入ESG框架的必要性,其优势在于:第一,统一标准。本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制度文件进行披露指标的选取:《TCFD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以及港交所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上述制度文件确保了披露标准的可比性和权威性。第二,全面评估绿色金融实践,增强适用性。ESG框架纳入中国特色二级指标,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党建管理等,能更客观地评价金融机构在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中所做的贡献。第三,强化监管与信息可靠性。央行监管下,推动金融机构遵循ESG框架进行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误导性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

2.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三级指标体系。基于前文分析和相关制度文件,本文构建出一套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三级指标体系(见图1、图2、图3),其中含有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40个。

图1  环境维度

图2  社会责任维度

图3  公司治理维度

3.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本研究特别邀请熟悉绿色金融政策的来自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党建工作领域以及拥有驻村经验的人员共同组成专家团队,这些专家基于各自深厚的实践背景和专业知识,针对各个指标进行评分。在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覆盖范围广,呈现出多维层级的整体特征。为有效处理这套复杂指标体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这种结构化决策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们对各个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和量化分析,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权重排序,最终结果见表1。

表1  环境信息披露三级指标权重

4.案例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总体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解决各种非确定性问题。

本文设定指标评语集为V={优,良,中,差},对应的分值集为N={0.9,0.7,0.5,0.3}。

中原银行作为河南省属法人银行,自创立以来便肩负着支持河南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持续发力金融创新及服务,致力于发挥金融豫军“排头兵”的引领作用。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榜单中,中原银行位列第475位,成为河南省内唯一上榜的金融机构。鉴于其在河南省金融领域的卓越表现和责任担当,本文特别选取最新发布的《2022中原银行社会责任(ESG)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价。中原银行环境信息披露各级指标评分见表2。

表2    中原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指标评分表

从评分中可以看到,中原银行环境信息披露表现中,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表现均明显好于其环境维度,环境维度中的风险管理、绿色金融实践、创新及研究表现较为一般。表明未来中原银行在深耕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上还有很大潜力,需要在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方面持续发力,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构建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矩阵。

结论及建议

本文探讨了ESG框架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体系,为中国绿色金融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建议。实践中,需强化制度建设与引导,确保标准有效实施,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首先,建立激励惩罚机制。明确关键指标并纳入强制披露,将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纳入央行对于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和考核工作中,同时鼓励自愿披露。其次,规范披露形式,统一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可提供通用模板,分批次试点推广。最后,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全国性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提升效率。同时,发展第三方独立鉴证业务,促进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准确性。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8月下半月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