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标准专题 | 产学研协同培养金融标准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金融标准专题 | 产学研协同培养金融标准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24年10月08日 17:02 金融电子化

文 / 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分行 孔迅  周丹  袁茂榕

加强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是夯实金融标准化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我国金融标准建设的工作部署和《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分行(以下简称宜昌市分行)加快推动宜昌市金融标准化队伍建设,深化金融标准化知识教育与研究,以培养金融素养高、金融标准化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丰富的金融标准化人才为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助推金融标准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迈入“快车道”。

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新时代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但金融标准化专业人才的短缺制约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特别是在地市一级,标准化人才培养面临一些困境。

1.标准化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不足

一是金融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不紧、融合不够,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标准化学科理论的研究结构尚不清晰,研究结构所代表的内容也并不成熟,导致标准化行业领域不能给标准化工作者提出更多与专业相关的任务和要求。二是金融标准化涉及范围广泛,作为细分领域,金融标准化涉及的范围包括金融产品、服务、风险管理等,标准化工作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这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三是高校设置的标准化专业在金融方向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目前,针对金融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缺乏统一的教材和课程体系,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标准化专业。

2.金融机构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近些年的金融标准实施过程中,虽然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许多金融机构对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企业标准化建设的自主意识还不够强烈,对标准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金融机构在日常运营中更多关注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这导致金融机构在标准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计划。

3.人才培养的模式单一

十八大以后,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进入全面推进时期,金融标准对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覆盖日趋健全,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标准宣传、应用、建设等各项活动,但金融标准化从业人员的成长主要依赖于边完成活动边自主学习和人民银行组织的集中培训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必要的指导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对标准化人才的实际需求。

产学研协同培养金融标准人才的

宜昌实践

1.立足区域实际,统筹构建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一是制定方案,明确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目标。印发《宜昌市金融业机构贯彻落实〈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宜昌市贯彻落实《规划》专项工作组,制定“十四五”期间包括人才培养在内的七大任务,统筹全辖金融标准化发展。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组织保障。完善《宜昌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落实金融标准化规划纳入联席会议主要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部署金融标准化人才协同培养等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金融标准化组织架构。三是发挥产学合力,推进金融标准化知识进大学课堂。2022年,宜昌市分行分管科技行领导和科技科负责人多次前往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三峡大学经管学院)进行调研,与该校探讨金融标准化产学研合作。三峡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建立了30多个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基地,具有较好的产学研实践经验。经过沟通,三峡大学经管学院将“金融标准化”管理知识与实践相关内容嵌入金融学、投资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并提供专题课程所需的活动场地、设备等,同时主动积极参与金融标准化宣贯工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金融标准化学术交流。

2.建立两大基地,探索标准化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宜昌市分行多次召开金融机构联席会议,与金融机构、三峡大学经管学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经过三方反复协商,最终建立了宜昌市金融标准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个基地”培养模式:在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成立“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明确三峡大学在校学生、宜昌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标准相关岗位人员为重点培养对象,学院通过开设专门的金融标准化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金融专业学生的金融标准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辖内八家商业银行设立“金融标准化人才实习基地”,统筹协调在校学生到商业银行进行标准化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金融标准化的实际运作,也为银行机构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金融标准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这种协同培养模式,宜昌市分行、金融机构和三峡大学经管学院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学院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而金融机构则得到了更多优秀的人才支持,推动了金融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3.夯实三大平台,提升金融标准化人才协同培养实效

为贯彻宜昌市金融标准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宜昌市分行制定《2023年金融标准化人才协同培养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并采取系列措施强化任务落实。

一是构建培训平台。在三峡大学经管学院举办了“金融标准化理论与实务”进课堂活动,邀请了业界专家对银行业金融标准化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还邀请了商业银行的专家介绍网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经验,为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二是构建实习平台。宜昌市分行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结合金融机构和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暑期实习的双向需求,组织召开金融标准化实习沟通协调会议。通过精心组织安排,成功推动金融学子暑期金融标准实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2023—2024年,宜昌市分行统筹协调60余名金融专业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标准化相关实习。三是构建竞赛平台。在“全国质量月”期间,宜昌市分行组织开展2023年金融标准知识竞赛。这一竞赛以推广金融标准化基础知识和重点领域金融标准为目的,吸引了全市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三峡大学经管学院的积极参与。经过激烈的初赛笔试筛选,最终有7支参赛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现场。决赛现场集知识竞赛与知识普及于一体,形式生动多样,现场角逐激烈、高潮迭起,既检验了参赛选手的金融标准化知识水平,也提高了公众对金融标准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推动了金融标准化人才协同培养工作的落实,大幅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成效与影响

1.机制完善,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优化

金融标准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建立,是落实《规划》重要内容的重要举措。机制明确了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三峡大学经管学院三方的义务和权利,而且通过细化合作流程、明确培养目标和内容,使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备和系统。这一体系的优化为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金融行业输送了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标准化人才。

2.资源整合,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增强

通过建立银校企一体化合作,促进了人民银行的组织保障、高校的学术资源和金融机构的专业平台有效结合,这种资源整合为广泛开展金融标准化理论知识普及、共同开展金融标准化理论研究等提供了有力支持。自2022年以来,宜昌市分行已组织多次培训活动,参与培训的金融标准从业人员和即将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学生人数接近400人。培训内容既涵盖金融标准化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人才培养力度得到了显著增强。

3.形式多样,持续推进金融标准化产学研深度融合

宜昌市在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通过暑期实习实践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习平台。在暑期实习实践活动中,三峡大学经管学院的学子们深入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标准相关实践,提高了金融素养和专业水平。在知识竞赛活动中,参赛选手们认真学习《金融标准化通识》和重点领域标准,对行业标准有了全新认知,金融标准化理论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银校企合作,推动了金融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为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宜昌市作为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探索者和先行者,通过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和创新形式等多种措施,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了优化,人才培养力度和效果也得到了显著增强。未来,宜昌市分行将继续深化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打造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的“新引擎”。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8月下半月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