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反锁在了核反应堆舱内”,记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

“他把自己反锁在了核反应堆舱内”,记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事故
2022年11月01日 17:14 天机调茶局

时间:2000年8月12日地点:巴伦支海北纬69°36′59″ 东经37°34′30″死亡人数:118人其他损失:整艘库尔斯克号报废

题记:“轰”,巨大的闷响伴随着艇身的颤抖传遍了整个库尔斯克号潜艇,正在第五区段B反应堆舱内值班的工程师亚历克斯意识到出大问题了。他立即打开对讲机询问舰桥的情况,可是根本没有任何回应。心急如焚的他反复尝试用对讲机接通其他舱室的通讯,可是没等到任何回应,只等到了更猛烈的第二次爆炸。亚历克斯的心渐渐沉了下去,他判断外面的局势多半已经完全脱离了掌控,但他又不能擅离岗位,“绝不能让核反应堆泄漏在深海之中!”,抱着这样的信念,亚历克斯按下了自锁按钮,很快,第五区段B舱核反应堆保护罩的自动舱门全都死死扣锁了起来,将核反应堆连同亚历克斯一起,封闭在内。最后,亚历克斯牺牲了,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核反应堆没有一丝泄漏... ...

爆炸之前

在美苏冷战期间,苏联最大的担忧之一就是美国的航空母舰舰队。苏联人认为美国的航母对苏联本土和海上舰队都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必须要尽快开发能够摧毁航母的武器系统。

△1999年,库尔斯克号指挥官根纳季·利亚钦在完成地中海巡逻之后的敬礼照片

安泰级潜艇就是苏联想出来的解决方案。这些被北约称为“奥斯卡II级的潜艇都是核动力潜艇,其被研制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摧毁大型舰艇——尤其是美国的航空母舰。奥斯卡II级潜艇长155米,横梁18米左右,排水量19400吨,是当时主流驱逐舰的两倍。

为了在速度上跟上美国的核动力航母,苏联给每艘奥斯卡II级潜艇都配备了2套OK-650核反应堆,这些核反应堆能够提供高达97900马力的动力,使得奥斯卡II级潜艇能够以33节的速度穿梭于深海之中。

奥斯卡II级潜艇能够携带大型导弹。每艘潜艇都会携带24枚P-700花岗岩反舰巡航导弹,每枚导弹本身都堪比一架小型飞机——长10米,重7吨,最大速度1.6马赫,航程625公里。花岗岩导弹可以装载750公斤的常规弹头对航母造成损坏,也可以装载500千吨当量的核弹头,一击就能让一艘美国航母彻底消失。

△P-700花岗岩反舰巡航导弹

苏联一共建造了13艘奥斯卡I级和II级潜艇,其中就包括K-141库尔斯克

库尔斯克号于1990年在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的北德文斯克启动建造工作,并于1994年建造完工并分配给俄罗斯北方舰队,成为苏联解体后首艘完工的潜艇。

90年代俄罗斯海军军费吃紧,很多潜艇被闲置在巴伦支海的船坞里,其中大多数都因为缺乏维护,只能一直被闲置直到退役。

库尔斯克号相比其他潜艇来说是幸运的,并没有被闲置,但是当时俄罗斯海军的经费也只能保证它得到最基本的维护保养,除此之外,其他很多设备,比如逃生设施,都没有得到定期的维护。由于缺乏资金,服役的头五年里,库尔斯克号潜艇得到的训练相当有限,仅在1999年完成了一次潜行到地中海的侦察任务。

2000年8月,库尔斯克号参加了一次大型舰队训练。这场训练有3艘攻击型潜艇、一艘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和许多小型舰艇参与。在训练中,库尔斯克号全副武装,列装了花岗岩导弹和鱼雷,准备对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发动模拟攻击。

爆炸之时

在2000年的这一次训练中,库尔斯克号的任务就是向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发射无实弹头的演习鱼雷,不过在此次发射之前,库尔斯克号已经有2年没有实际发射过鱼雷了。演习使用的是4.5吨重的650毫米训练用重型鱼雷,其燃料为过氧化氢-煤油液体燃料。关于这个鱼雷还有一则逸闻:1990年该鱼雷出厂的时候,由于苏联时局混乱,导致鱼雷产品质量存在很大问题,同批次10枚鱼雷有6枚不合格,最后被返工加工成为训练用鱼雷,库尔斯克号装备的就是这种返工的鱼雷。

△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

尽管这只是训练,但是库尔斯克号仍然装载了全套常规战斗武器,它是俄罗斯少数被授权随时携带战斗载荷的潜艇之一。库尔斯克号的武器包括18枚RPK-6/-7反潜导弹和24枚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在俄罗斯海军口中,库尔斯克号有着“神话般”的地位,俄军将其称为“永不沉没之艇”。其外壳采用8毫米厚的复合板材制成,耐腐蚀性非常出色,外表还覆盖有80毫米厚的橡胶,这最大限度降低了水下探测装备检测到库尔斯克号的能力,同时也使其能够承受常规鱼雷的直接打击。

2000年8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8点一刻,库尔斯克号请求允许进行鱼雷发射训练,并收到回复“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迟之后,库尔斯克号开始向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发射两枚训练鱼雷。当地时间11点29分,鱼雷操作室的俄军艇员在库尔斯克号右舷的4号鱼雷发射管装载了第一枚训练鱼雷。

当地时间11点29分34秒,挪威地震监测机构纪录到了北纬69°38′,东经37°19′发生里氏1.5级地震,正好就是库尔斯克号的训练位置。

△挪威当时监测到的地震信号

当地时间11点31分48秒,整个北欧的地震检测机构都在前一次“地震”位置偏移400米之处纪录到了里氏4.2级的地震,威力比第一次大250倍,相当于2~3吨的TNT爆炸。

一同参与此次训练的俄罗斯潜艇K-18卡累利阿号上的艇员监测到了此次爆炸,并向艇长报告,但是艇长认为这是此次训练的一部分,所以并没有在意。同样,在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上的舰员也检测到水下一场的爆炸信号,并感受到舰体存在明显的颤抖,于是向舰长报告了这一现象,同样,舰长认为这是实训,所以有爆炸现象是正常的。

于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这起事故。按照预计的时间,库尔斯克号会在下午1点半之前完成鱼雷发射训练,但是直到下午两点,库尔斯克号都没有向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发送任何讯息。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的舰长由于习惯了潜艇通讯设备时不时的故障,也没有特别在意,只是简单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北方舰队司令部。

北方舰队司令部整整等了6个小时,库尔斯克号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北方舰队司令部开始担心了,于是派出救援船、伊尔-38巡逻机对库尔斯克号进行搜索,并反复尝试与该潜艇进行联系,但全都失败了。

△用于搜救的伊尔-38反潜机

当晚10点半,北方舰队的司令官再也坐不住了,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所有训练停止,北方舰队的至少20艘各类舰艇,3000名海兵,开始全力搜寻库尔斯克号潜艇。

所有人都急切想知道:库尔斯克号到底发生了什么?上面的艇员们还安全吗?

爆炸之后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事故原因是库尔斯克号在发射训练鱼雷的时候,插入4号鱼雷发射管的鱼雷由于焊缝破裂导致了过氧化氢燃料的泄露,这些燃料最初积聚在鱼雷管道内,接触到杂质后发生了催化反应,引发了急速分解爆炸。

△库尔斯克号各舱段示意图

这本来只是一次低强度的小规模爆炸,足有50毫米厚的鱼雷管完全可以承受这样的冲击波。但是库尔斯克号的艇员为了方便鱼雷管检修,没有按照条例严格锁死鱼雷发射管的检修孔,爆炸发生之后,检修孔门被冲击波炸开,鱼雷的过氧化氢燃料就从检修孔流入到了鱼雷操作舱,并引发了鱼雷舱的大火,局部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足以导致鱼雷操作舱的艇员当场死亡,这一点通过事后调查发现的舱壁灼烧痕迹可以证明。

熊熊烈火不仅吞噬了艇员的生命,还把7枚实战用的鱼雷弹头烧到了至少400摄氏度以上,引发其自爆,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形成了2~3吨当量的大爆炸,将库尔斯克号前端的鱼雷舱彻底炸毁。

鱼雷爆炸之后的气浪通过空调管道高速冲入第三、第四区段,导致多数艇员当场死亡或者受到重伤,伤者在浓烈的毒烟中,完全无法采取求救措施。冲击波在第五段反应堆舱前被阻挡,第五区段A反应室内的数名艇员还来得及带上防毒面具,不过最终仍然窒息身亡;B反应室内的值班工程师亚历克斯为防止核泄漏,毅然按下自锁按钮,把自己反锁在了反应堆防护罩内,壮烈牺牲。

失去操纵能力的库尔斯克号沉入到108米深的海底,船头插入海底泥沙中,船尾高高翘起。尚且幸存的艇员们打开各舱门会合后,一起逃往船尾的空气汇聚处,但是由于人数众多,空气中的氧气很快就不够用了,众人在黑灯瞎火中试图更换氧气再生板,结果不慎将其掉落积水中,引发的火灾耗尽了船尾的氧气,所有的艇员由此不幸遇难。

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搜救队伍在次日凌晨4点30分终于发现了库尔斯克号潜艇的沉船位置,并试图接近施救。但是俄罗斯当时能用于救援的3艘救援潜艇都是老式潜艇,装备水平较差,救援队伍7次尝试与库尔斯克号尾舱门建立隔水连接失败。之后,俄罗斯海军同意一支荷兰营救队进入到库尔斯克号搜救,等搜救人员最终建立好与尾舱门的隔水连接时,库尔斯克号已经沉没96小时了。此时,潜艇上的所有艇员都已经遇难。

后来,俄罗斯专门拨款1.4亿美元用于库尔斯克号潜艇的沉船打捞和事故调查,这几乎相当于俄罗斯北方舰队1年的军费。此次事故之后,以过氧化氢-煤油作为燃料的鱼雷从俄罗斯海军中全部退役。

△被打捞上来的库尔斯克号残骸

这是一起令人唏嘘的潜艇事故,我无法对潜艇中任何一个人在生死关头做的任何选择感同身受,但是在生死之际,为了防止核泄漏而果断放下核反应堆防护罩,将自己也反锁其中的亚历克斯,让我由衷钦佩

俄罗斯对于K-141库尔斯克号潜艇目前尚未公布“盖棺定论”的官方报告,所以整个事故的脉络都是根据是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公开的俄文/英文新闻资料整理而得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