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称为“亚洲先遣服”的发达国家,很多食物都依靠进口,但是有一个例外。
大米是日本唯一自给自足的粮食,在2023年的产量达到了661万吨。
黑龙江是我国的产粮大省,有着和日本差不多的面积。
那么2023年黑龙江的大米产量有多少呢?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400/w1200h800/20240904/2410-a11f24532abb56eb4b7edba21582a750.jpg/w700d1q75cms.jpg)
“自给自足”的大米
日本人热爱吃大米,在日本的料理中,米饭就是美味的起点。
这个喜爱程度不只是一天三顿米饭可以表达的。
日本的谷物协会,从1971年开始,每一年都会更新发行一本《稻米的食味等级》,用来给日本的大米美味程度进行排名。
同时,日本的节日、庆典和神事基本都和大米有关。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247/w1080h767/20240904/45c3-d79ec8c638e452c9bb5a6f58f50fef13.jpg/w700d1q75cms.jpg)
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大米比天皇都要重要。
大米是稻谷经过多种工序制作之后制作出的食物,在种植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水稻的亩产量就十分重要了。
日本这个岛国,一共37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大部分都被山体覆盖,可以用来种植水稻的面积就更小了。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765/w958h607/20240904/6d6d-4f89d7147b80ba93232966fc3b885edf.jpg/w700d1q75cms.jpg)
截止到23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只有1.48万平方公里。
所以在日本60%的粮食依赖进口之外,大米是日本唯一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粮食了。
日本水稻种植的品种大部分为秋田小町和越光,是抗病性强,亩产量高的品种。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325/w696h429/20240904/a1d7-6d6d8120aea91a01a6dc73353aa6a4d2.png/w700d1q75cms.jpg)
在上世纪60年代时,日本大米的亩产量就可以达到530斤,进入了2000年之后,亩产量再次提升,亩产量达到了700斤。
正是这种高产量,才让日本做到大米的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进行出口。
然而这种情况在今年被彻底打破了,日本在这个时代出现了“米荒”……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199/w640h359/20240904/b699-2af3bc6028109651b6829bb030eb44c1.jpg/w700d1q75cms.jpg)
日本的“米荒”
在去年生产了665吨大米之后,日本今年的大米价格“涨疯了”。
东京的超市中,一袋4斤的大米可卖到60元人民币,比之前每袋要贵了十几块。
同时,日本的超市还对大米进行限购,甚至有些超市中的货架上已经没有大米可以出售。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200/w640h360/20240904/1160-dda981aa546054cb2c4a0969ce01be64.jpg/w700d1q75cms.jpg)
其实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日本大米的产量比往年都要少一些,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尤其是高温对于日本的水稻影响较为大。
去年夏天日本的气温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这让很多大米出现了减产的情况。
日农业部的部长对于米荒也有新解释,今年到日旅游的海外游客也有爆发性的增长。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522/w1254h868/20240904/e4ee-73436ea721c7d1a1013daf81a9e4862e.jpg/w700d1q75cms.jpg)
仅仅是上半年就达到了1778万,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游客们的食物首选也是日料,日料的大部分又和大米挂钩,对于日本的大米消耗也不少。
日专家认为更多的和日本政府对大米产量控制关系最大。
随着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对大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降低。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188/w640h348/20240904/e27c-d354b5ef0932edc005e21d77aea66f1f.jpg/w700d1q75cms.jpg)
日本政府想要通过减产大米,用更多的耕地来种植大豆、小麦等这些进口量最大的粮食,所以不再对种植水稻的农户进行补贴。
至于到底原因如何,说法层出不穷,但有一个事实是板上钉钉的,日本的老百姓快吃不上大米了。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160/w1102h658/20240904/bb9d-0b41c0443be0e798372af4a7d2b15efe.jpg/w700d1q75cms.jpg)
如此情况下,日本仍旧没有开仓放粮的动作。
日本水稻一年一熟,9月将要开始有新的大米上市,或许就是他们等待的时机吧。
我国的黑龙江所种植水稻也是一年一熟,在去年的产量如何呢?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267/w640h427/20240904/812d-41f983b73424d8386edd861ed1e0cb7e.jpg/w700d1q75cms.jpg)
从引进到超越
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这都是对我国东北肥沃黑土地的称赞。
然而在十几年前,我们的黑土地上还种植的从日本引进的水稻。
黑龙江地处东北,我国常年种植水稻的地区集中在华南和华北,南边的种子在黑土地上难以保证同样的稳定高产。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131/w595h336/20240904/8621-7c11a06b21fa0e2b9858985bfe14632e.jpg/w700d1q75cms.jpg)
日本的气候与黑龙江接近,日常的光照条件差别并不大,加上日本的水稻亩产量确实很高。
在早期开发黑龙江的水稻种植业时,曾经引进过一些先进的日本水稻种植技术和种子。
但是粮食这种大事,总不能依靠引进品种,于是国内的科研院人员更加大了对种子的培育和研究。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34/w1000h634/20240904/8a53-943bde3fac858f5279685157f6693129.jpg/w700d1q75cms.jpg)
经过多年的挑选与培育终于挑选出了更加适合黑土地的水稻种子——“龙粳31”。
因为日本水稻种子的稻瘟病,黑龙江地区有的田地甚至出现了绝产的情况,这让龙粳31进入了农民们的视线中。
在2003年时,黑龙江的水稻种植有一半都选的日本种子,不过10年的时间,如今已经无法在黑龙江看到日本水稻的身影。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105/w1024h681/20240904/2765-90671e6240187a077175abb204fee29f.jpg/w700d1q75cms.jpg)
龙粳系列的水稻种植已经超过了黑龙江种植的一半面积。
日本的种子最多亩产量可以达到700公斤,而龙粳31亩产量可以突破800公斤。
2023年,黑龙江的大米产量达到了2440万吨,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
产量的突破不仅在水稻种子选择上,种植的生产管理也十分重要。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41/w1000h641/20240904/6943-bb8783d380375f74eede0c9997644836.jpg/w700d1q75cms.jpg)
日本因为耕种地形比较复杂,水稻生长的环境大部分都是碎片形式存在,与我国的梯田比较相似。
日本采用的小型农用设备,在1975年进行了小型机械化的推进,这才让日本收割水稻比较高效。
这种小型机械灵活性比较好,但收割速度远远比不过大型机械。
黑龙江的地势平坦,可以采用更多高效的大型机械进行插秧和收割。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113/w660h253/20240904/9eee-bbe0e66ab58da8146863d29ce747e1e5.jpg/w700d1q75cms.jpg)
我国黑龙江的机械化种植除了插秧收割之外,连日常的检测都可以做到实时查看最新数据反馈。
5G数字化管理,让农民们可以不只是依靠经验种植水稻,看天吃饭。
如今通过小小的一个屏幕,除了可以查看到土地的肥沃程度,还可以分析推不同土地所需要的水肥和农药用量。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0904s/368/w1800h968/20240904/aa4c-56e4a7a5ba7ea6b59c24befd638edf04.jpg/w700d1q75cms.jpg)
机械化种植不是农业发展重点,数字化的过程带给农民的便捷,不只是看起来高大上,是实打实的高效。
更多新技术对于农业的运用,才能更好发挥黑土地的肥沃。
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更多数字化的农业运用吧!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