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熟悉苏轼人生履历的朋友想必知道,苏轼在哲宗期间曾被贬海南。那时的海南条件非常艰苦,苏轼抵达海南时已经年过花甲,苏轼是四川人,四川虽然相对潮湿,然而在当时,海南的条件更差,苏轼用了很长时间才适应。
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感觉当地气候炎热,十分容易生病,一到春夏之交,家里的东西都会长毛,更不要说对苏轼而言都有难受。不仅如此,海南特别缺医少药,苏轼常常委托人从内地带药草过去,一为自己用,二可以接济一下百姓,然而,内地到海南的船只很少,苏轼依然常常缺少药物,常常精神极差,整个人备受折磨,消瘦了很多。如此情况,苏轼直接做好了死在海南的准备,很早就为自己准备好棺材和墓地,并且立下遗嘱,向随性的三儿子安排自己的后事,想来那时苏轼心中十分凄凉。当然,苏轼没有死在海南。自然条件艰苦,当地官员和百姓却对他很好。儋州知州让他暂住衙门中,只是可惜后来有人到海南查访,将苏轼赶出衙门,还向朝廷说了知州坏话,知州被调离。苏轼只能自己买了一些薄地,一部分建房,一部分用来种庄稼。
苏轼年迈,建房是一个困难的事,好在当地百姓有去帮忙,苏轼这才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宋代的儋州是荒凉落后的地方,不仅病无药,连吃肉的机会都很少,人们见苏轼一个被贬官员,在儋州很不容易,还主动将祭祀的烤肉分给他。在以前,祭祀的烤肉都是由族长分配给族里人,而人们连这个都送给苏轼,可见当当地人一定常常给苏轼送吃的。海南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人们的热忱让苏轼十分感动,故而苏轼在海南培养的许多后辈,为海南的人文昌盛做出了极大贡献,《琼台记事录》中直言:“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可以说,苏轼是开拓海南教育第一人。在苏轼到海南之前,海南没有出过举人和进士,苏轼在海南授课之后,上进的学子们纷纷去拜他为师,在他众多学生中便有海南历史上首位举人和进士。
姜唐佐,琼州人,他在苏轼身边求学大半年,苏轼极看好这个学生,感慨他是海南少有的佳士,为了鼓励这个学生,苏轼亲自在他扇子上题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告诉姜唐佐,等他以后登科,一定把这首诗补齐。姜唐佐没有让苏轼失望,他成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时殿试被赐进士,后来他找苏轼,希望老师能够完成那首诗,只可惜当时苏轼已经去世,苏辙帮兄长补足赠诗曰:“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今(一作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如果说姜唐佐开了一个好头,那么他的师弟符确则是紧随其后。
符确,儋州人,他也是苏轼在海南收的本地学生之一,苏轼死后,他参见乡试考中第一名,次年前往京城参加殿试考中进士,成了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想要更多了解苏轼的人生与作品,小佛推荐《苏轼词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