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系列469,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如果不继续进行战斗,那么意味着在天京一带将有十万太平军坐吃山空,而且长期坐守天京就是对兵力的浪费,况且太平天国起义的初衷就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咸丰皇帝坐镇北京,北伐则势在必行。
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等人率太平军2万精锐从扬州出发,开始了太平天国的北伐之路。此后的两个月,太平军除了在六合和开封受挫,其他地方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阻挡,故而到了七月中旬,太平军已经兵临怀庆府城外。怀庆府大概就是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新乡市和原阳县所辖地域,临靠山西省和直隶省(今河北省),是黄河北岸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知府衙门设立在河内,也就是怀庆府城所在地。此时的太平军,粮食短缺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林凤祥在给天京汇报军情的时候就指出:“……尽见坡麦不见一田,粮料甚难”。为了尽快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同时等待后续部队渡江,林凤祥做出了攻打怀庆府的决定。
根据史料记载,怀庆的城墙周长是9里,林凤祥遂命令士兵们从四面进攻,不过未能得手,毕竟城中还有3000军士,相对于其他城池守城只有数百人,怀庆的人手算是很充足的。林凤祥用穴地攻城法打开了城墙的一个缺口,不过马上被清军堵上,阻止太平军进入。此后几番,均为得手,更有一次,天降大雨,直接打湿了太平军的火药,后面清军还想出了针对穴地攻城的办法,让太平军连袜筒地道的机会的没有,“乃于城中穴地, 置大瓮,坐以听之,准声所起,亦掘地道, 掘愈远,声愈近,至能辨人语,引水骤灌之, 凡破地道三十余处”。林凤祥见打不出缺口,就命令士兵在城外修木城,不让城中任何人进出。
不管怎么说,战争斗都会死人,清军死伤也不小,知府就让百姓中的青壮年和牢中犯人都加入了守城行列中。太平军不主动进攻,清军也就不出击,两军进入相持阶段,清军城中粮食比较多,倒也不慌,坐等援军到来。咸丰得知太平军已经在怀庆,遂命钦差大臣讷尔经额带兵救援。直到7月底,援军抵达,再不到城中的粮食也要不够了,怀庆知府也没有想到太平军会围攻一个多月,“怀庆府城被贼围困五十余日,粮食将尽,每人日食面糊两餐,男子悉令上城,妇女即面糊亦不能得。”得知城内告急,钦差大臣讷尔经额下令对太平军发起进攻,太平军依托围困城中清军的木城,援军一直未能冲破太平军的木墙。城外清军有两万多,趁着打仗的机会抢劫周围老百姓,老百姓恨透了他们,相比较太平军则显得很亲民,都是从百姓手中采购粮食,往来人多如集市,后来百姓见清军抢得厉害,百姓们就主动给太平军送粮食,直到清军分兵驻守各个村镇,才没有去卖或者送粮。
从7月底到8月底,太平军与清军交战了50多天,清军虽没有攻破木墙,但已经岌岌可危,林凤祥原本是想等其他太平军来支援,左等右等都不来,只能主动撤军,怀庆之困才得以解脱。话说,北伐军是不会等到援军的,他们发给天京的信件、天京给他们的信件,很大部分都被清军截住了,清军反而能通过信件知道北伐军的情况,通信的畅通实在是太重要了。参考资料:《太平军北伐史》;李滨,《中兴别记》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